157例新的/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0-15 07:45
目的:了解本院新的/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特點及規(guī)律,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依據(jù)。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上報的新的/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對患者年齡、性別、發(fā)生時間、給藥途徑、引起ADR的藥品種類、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新的/嚴重的ADR報告共157例,其中新的一般的ADR報告73例,嚴重的ADR報告60例,新的嚴重的ADR報告24例;ADR可發(fā)生于各年齡段,≥60歲比例較高(33.12%);ADR多發(fā)生在用藥后2 h內(73.88%);給藥途徑以靜脈靜滴給藥為主(82.17%);涉及藥品101種,以抗菌藥(46.70%)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中藥制劑(14.37%),引起ADR的前5位的藥品均是抗菌藥;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依次為全身性損害(28.06%)、皮膚及其附件損害(19.90%)、呼吸系統(tǒng)損害(15.82%)和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tǒng)損害(10.72%)。結論:新的/嚴重的ADR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應提高新的/嚴重的ADR的監(jiān)測水平,減少ADR風險。
【文章來源】: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6,25(02)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2 結果
2. 1 患者基本信息
2.1.1 新的/ 嚴重的ADR患者的年齡與性別分布
2.1.2 ADR患者既往過敏史
2.1.3原發(fā)疾病統(tǒng)計
2. 2 ADR發(fā)生時間分布
2. 3 發(fā)生新的/ 嚴重的ADR給藥途徑分布
2. 4 ADR涉及藥品種類及聯(lián)合用藥
2. 5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
2. 6 ADR其他情況
2. 7 引起新的嚴重的ADR的藥品及相關信息
3 討論
3. 1 不同年齡的構成情況
3. 2 既往ADR史對ADR的影響
3. 3 ADR發(fā)生時間及處理情況
3. 4 ADR與給藥途徑的關系
3. 5 ADR與藥品的關系
3.5.1醫(yī)療機構應將抗菌藥不良反應作為重點監(jiān)測對象
3.5.2加強對中藥不良反應監(jiān)測
3.5.3加強碘海醇不良反應監(jiān)測
3.5.4減少聯(lián)合用藥降低ADR風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695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J]. 朱峰,郭代紅,袁鳳儀,徐元杰,呂曉川.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5(03)
[2]63例碘海醇注射液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文獻分析[J]. 彭源,馬國賢,田紅,孔飛,彭丹冰. 中國藥物警戒. 2012(07)
[3]武漢市2010年5252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張娟,熊永山,王登峰,張釩. 中國藥房. 2012(02)
[4]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1(45)
[5]我院9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李勇,熊學文. 海峽藥學. 2010(01)
[6]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評價方法研究[J]. 楊華,魏晶,王嘉仡,劉巍,金少鴻. 中國藥物警戒. 2009(10)
[7]多中心合理使用注射劑的對照干預研究[J]. 翟所迪,毛璐,劉芳,甄建存,楊赴云,高晨,夏文彬,李程,王育琴,王淑潔,王海蓮. 中國藥學雜志. 2005(02)
[8]中草藥針劑與輸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疾靃J]. 吳雪梅,鐘智.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1999(02)
本文編號:3437682
【文章來源】: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6,25(02)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2 結果
2. 1 患者基本信息
2.1.1 新的/ 嚴重的ADR患者的年齡與性別分布
2.1.2 ADR患者既往過敏史
2.1.3原發(fā)疾病統(tǒng)計
2. 2 ADR發(fā)生時間分布
2. 3 發(fā)生新的/ 嚴重的ADR給藥途徑分布
2. 4 ADR涉及藥品種類及聯(lián)合用藥
2. 5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
2. 6 ADR其他情況
2. 7 引起新的嚴重的ADR的藥品及相關信息
3 討論
3. 1 不同年齡的構成情況
3. 2 既往ADR史對ADR的影響
3. 3 ADR發(fā)生時間及處理情況
3. 4 ADR與給藥途徑的關系
3. 5 ADR與藥品的關系
3.5.1醫(yī)療機構應將抗菌藥不良反應作為重點監(jiān)測對象
3.5.2加強對中藥不良反應監(jiān)測
3.5.3加強碘海醇不良反應監(jiān)測
3.5.4減少聯(lián)合用藥降低ADR風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695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J]. 朱峰,郭代紅,袁鳳儀,徐元杰,呂曉川.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5(03)
[2]63例碘海醇注射液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文獻分析[J]. 彭源,馬國賢,田紅,孔飛,彭丹冰. 中國藥物警戒. 2012(07)
[3]武漢市2010年5252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張娟,熊永山,王登峰,張釩. 中國藥房. 2012(02)
[4]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1(45)
[5]我院9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李勇,熊學文. 海峽藥學. 2010(01)
[6]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評價方法研究[J]. 楊華,魏晶,王嘉仡,劉巍,金少鴻. 中國藥物警戒. 2009(10)
[7]多中心合理使用注射劑的對照干預研究[J]. 翟所迪,毛璐,劉芳,甄建存,楊赴云,高晨,夏文彬,李程,王育琴,王淑潔,王海蓮. 中國藥學雜志. 2005(02)
[8]中草藥針劑與輸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疾靃J]. 吳雪梅,鐘智.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1999(02)
本文編號:3437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4376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