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示蹤靶向效應的蛋白類藥物多功能給藥體系的構建及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21:28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rhEndostatin,rh-ES)是一種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具有抗非小細胞肺癌的蛋白類藥物,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對其它類的癌細胞也有抑制作用。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為蛋白類藥物,與其它蛋白類藥物一樣,穩(wěn)定性較差,在體內循環(huán)時間短,目前通常將其制備成緩釋靶向微球以提高藥物的療效、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但其制備工藝與添加劑等會對蛋白的活性造成影響,藥物利用率低并產生突釋現(xiàn)象,安全性低,同時制備的緩釋靶向微球的體內靶向性評價比較繁瑣,干擾較大,所以限制了其廣泛的臨床應用。本文通過靜電噴霧技術在無添加劑、無乳化劑、無交聯(lián)劑與低溫的條件下實現(xiàn)一步法制備復合物載藥微球,并通過新型的熒光成像材料量子點(QDs)標記rh-ES,共載于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中,制備具有緩釋靶向可示蹤的復合載藥微球,通過活體成像技術對微球的靶向性進行評價,并對其抗腫瘤效應進行考察。全文共分為以下五部分:一、綜述本部分首先對蛋白多肽類藥物微球的制備方法與制劑體內靶向性評價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概述;其次對新型的微納米粒子制備技術靜電噴霧...
【文章來源】:江蘇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綜述
1.1 蛋白多肽類藥物微球的研究進展
1.1.1 蛋白多肽類藥物微球的制備方法
1.1.2 蛋白類藥物微球存在的問題
1.2 靜電噴霧技術的研究進展
1.2.1 靜電噴霧技術概述
1.2.2 靜電噴霧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1.3 示蹤材料量子點的研究進展
1.3.1 量子點概述
1.3.2 量子點在藥物示蹤方面的應用
1.3.3 量子點的表面改性
1.3.4 量子點與生物分子結合的方法
1.4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的研究進展
1.4.1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的概述
1.4.2 在肺癌治療方面的研究進展
1.5 課題研究意義
第二章 水溶性量子點的制備與表征
2.1 實驗儀器和材料
2.1.1 儀器
2.1.2 藥品與試劑
2.1.3 細胞
2.2 實驗方法
2.2.1 兩親性聚合物的合成
2.2.2 油溶性量子點的改性
2.2.3 兩親性聚合物的表征
2.2.4 水溶性量子點的表征
2.2.5 生物相容性評價
2.3 結果與討論
2.3.1 兩親性聚合物的表征
2.3.2 水溶性量子點的表征
2.3.3 生物相容性評價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量子點與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復合物的制備及其性質考察
3.1 實驗儀器和材料
3.1.1 儀器
3.1.2 藥品與試劑
3.2 方法
3.2.1 水溶性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制備
3.2.2 處方工藝優(yōu)化
3.2.3 量子點與蛋白偶聯(lián)率的估算
3.2.4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表征
3.2.5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性質考察
3.2.6 復合物的蛋白活性考察
3.3 結果與討論
3.3.1 蛋白標準曲線的建立
3.3.2 處方工藝優(yōu)化結果
3.3.3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表征
3.3.4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性質考察
3.3.5 復合物的蛋白活性考察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基于靜電噴霧技術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復合微球的制備與表征
4.1 實驗儀器和材料
4.1.1 儀器
4.1.2 藥品與試劑
4.1.3 細胞
4.2 實驗方法
4.2.1 復合載藥微球(PLGA-rh-ES-QDs-MS)的制備方法
4.2.2 處方工藝優(yōu)化
4.2.3 體外含量測定和體外釋放方法建立
4.2.4 復合載藥微球的表征
4.2.5 體外降解
4.2.6 生物相容性評價
4.2.7 生物活性測定
4.3 結果與討論
4.3.1 體外含量測定和體外釋放方法學建立
4.3.2 處方工藝考察結果
4.3.3 響應面設計優(yōu)化處方工藝
4.3.4 復合載藥微球的表征
4.3.5 體外降解
4.3.6 生物相容性評價
4.3.7 生物學活性測定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體內藥動學及靶向性與藥效學評價
5.1 儀器試劑
5.1.1 儀器
5.1.2 藥品與試劑
5.1.3 實驗動物與細胞
5.2 方法
5.2.1 體內藥動學分析方法的建立
5.2.2 體內藥動學分析方法的驗證
5.2.3 大鼠體內藥動學
5.2.4 靶向性評價與組織分布
5.2.5 藥效學評價
5.3 結果與討論
5.3.1 體內藥動學分析方法驗證
5.3.2 體內藥動學
5.3.3 靶向性評價
5.3.4 藥效學評價
5.4 本章小結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含量中的細節(jié)問題[J]. 蔣大程,高珊,高海倫,邱念偉.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8(04)
[2]載VEGF熒光PLGA亞微米緩釋微球的制備及體外控釋特性[J]. 周山,封建立,高瑾,顏加強,舒勇,劉元豐,孫道冬. 重慶醫(yī)學. 2018(07)
[3]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苦蕎麥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J]. 楊靜華.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8(02)
[4]抗腫瘤類靶向制劑靶向性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 孫悅,劉倩,楊化新. 中國新藥雜志. 2017(07)
[5]注射用伊潘立酮長效緩釋微球的制備和評價[J]. 劉哲慧,張琳.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7(06)
[6]基于量子點標記技術在人血清甲胎蛋白中的意義[J]. 張光輝,程曉曦,鄧愛鳳,蔣錦程.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02)
[7]CdSe/ZnS核殼型量子點標記朊蛋白的研究[J]. 楊利利,郝建玉,鄭鵠志,隆異娟.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5)
[8]靜電噴霧法制備殼聚糖/康普瑞丁載藥微球[J]. 馬驪娜,方大為,王克敏,聶俊,馬貴平.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2015(06)
[9]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lián)合血管介入治療難治性晚期肺癌的臨床研究[J]. 楊劍,盧偉,蔣富強,張嘉誠,解鵬,張哲,楊超,馬軍朋. 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 2015(03)
[10]量子點偶聯(lián)技術及其在免疫印跡中的應用進展[J]. 周瑋婷,曹霞,余江南,徐希明,童珊珊. 藥物分析雜志. 2015(04)
博士論文
[1]靜電噴射法制備生物可降解聚膦腈/聚酯微球及不同形態(tài)微球形成機理的研究[D]. 薛立偉.北京化工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多孔修飾的離子響應型蛋白藥物靶向給藥體系的構建及其體內外評價[D]. 鮑鵬悅.江蘇大學 2018
[2]CdTe量子點的制備及其在生物大分子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 周瑋婷.江蘇大學 2016
[3]靜電紡絲/噴霧技術制備PVDF多孔纖維/微球及性能研究[D]. 鄧永茂.廣東工業(yè)大學 2016
[4]黃芩苷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備及其體內外研究[D]. 蘭曦.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6
[5]量子點偶聯(lián)物的純化及葉酸量子點/量子點熒光微球免疫層析試紙條的研制[D]. 羅薇.南昌大學 2013
[6]靜電噴法制備二氧化硅/聚乳酸復合微球和纖維及作為藥物載體的研究[D]. 胡昌敏.上海交通大學 2013
[7]攜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脂質微泡的制備、表征及抗血管生成初步研究[D]. 張秀娟.福建醫(yī)科大學 2012
[8]磁性高分子載藥微球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王學文.廣東藥學院 2012
[9]靜電噴射技術制備藥物緩、控釋體系的工藝研究[D]. 周圓圓.北京化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60125
【文章來源】:江蘇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綜述
1.1 蛋白多肽類藥物微球的研究進展
1.1.1 蛋白多肽類藥物微球的制備方法
1.1.2 蛋白類藥物微球存在的問題
1.2 靜電噴霧技術的研究進展
1.2.1 靜電噴霧技術概述
1.2.2 靜電噴霧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1.3 示蹤材料量子點的研究進展
1.3.1 量子點概述
1.3.2 量子點在藥物示蹤方面的應用
1.3.3 量子點的表面改性
1.3.4 量子點與生物分子結合的方法
1.4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的研究進展
1.4.1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的概述
1.4.2 在肺癌治療方面的研究進展
1.5 課題研究意義
第二章 水溶性量子點的制備與表征
2.1 實驗儀器和材料
2.1.1 儀器
2.1.2 藥品與試劑
2.1.3 細胞
2.2 實驗方法
2.2.1 兩親性聚合物的合成
2.2.2 油溶性量子點的改性
2.2.3 兩親性聚合物的表征
2.2.4 水溶性量子點的表征
2.2.5 生物相容性評價
2.3 結果與討論
2.3.1 兩親性聚合物的表征
2.3.2 水溶性量子點的表征
2.3.3 生物相容性評價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量子點與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復合物的制備及其性質考察
3.1 實驗儀器和材料
3.1.1 儀器
3.1.2 藥品與試劑
3.2 方法
3.2.1 水溶性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制備
3.2.2 處方工藝優(yōu)化
3.2.3 量子點與蛋白偶聯(lián)率的估算
3.2.4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表征
3.2.5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性質考察
3.2.6 復合物的蛋白活性考察
3.3 結果與討論
3.3.1 蛋白標準曲線的建立
3.3.2 處方工藝優(yōu)化結果
3.3.3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的表征
3.3.4 量子點-蛋白復合物性質考察
3.3.5 復合物的蛋白活性考察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基于靜電噴霧技術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復合微球的制備與表征
4.1 實驗儀器和材料
4.1.1 儀器
4.1.2 藥品與試劑
4.1.3 細胞
4.2 實驗方法
4.2.1 復合載藥微球(PLGA-rh-ES-QDs-MS)的制備方法
4.2.2 處方工藝優(yōu)化
4.2.3 體外含量測定和體外釋放方法建立
4.2.4 復合載藥微球的表征
4.2.5 體外降解
4.2.6 生物相容性評價
4.2.7 生物活性測定
4.3 結果與討論
4.3.1 體外含量測定和體外釋放方法學建立
4.3.2 處方工藝考察結果
4.3.3 響應面設計優(yōu)化處方工藝
4.3.4 復合載藥微球的表征
4.3.5 體外降解
4.3.6 生物相容性評價
4.3.7 生物學活性測定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體內藥動學及靶向性與藥效學評價
5.1 儀器試劑
5.1.1 儀器
5.1.2 藥品與試劑
5.1.3 實驗動物與細胞
5.2 方法
5.2.1 體內藥動學分析方法的建立
5.2.2 體內藥動學分析方法的驗證
5.2.3 大鼠體內藥動學
5.2.4 靶向性評價與組織分布
5.2.5 藥效學評價
5.3 結果與討論
5.3.1 體內藥動學分析方法驗證
5.3.2 體內藥動學
5.3.3 靶向性評價
5.3.4 藥效學評價
5.4 本章小結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含量中的細節(jié)問題[J]. 蔣大程,高珊,高海倫,邱念偉.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8(04)
[2]載VEGF熒光PLGA亞微米緩釋微球的制備及體外控釋特性[J]. 周山,封建立,高瑾,顏加強,舒勇,劉元豐,孫道冬. 重慶醫(yī)學. 2018(07)
[3]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苦蕎麥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J]. 楊靜華.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8(02)
[4]抗腫瘤類靶向制劑靶向性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 孫悅,劉倩,楊化新. 中國新藥雜志. 2017(07)
[5]注射用伊潘立酮長效緩釋微球的制備和評價[J]. 劉哲慧,張琳.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7(06)
[6]基于量子點標記技術在人血清甲胎蛋白中的意義[J]. 張光輝,程曉曦,鄧愛鳳,蔣錦程.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02)
[7]CdSe/ZnS核殼型量子點標記朊蛋白的研究[J]. 楊利利,郝建玉,鄭鵠志,隆異娟.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5)
[8]靜電噴霧法制備殼聚糖/康普瑞丁載藥微球[J]. 馬驪娜,方大為,王克敏,聶俊,馬貴平.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2015(06)
[9]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lián)合血管介入治療難治性晚期肺癌的臨床研究[J]. 楊劍,盧偉,蔣富強,張嘉誠,解鵬,張哲,楊超,馬軍朋. 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 2015(03)
[10]量子點偶聯(lián)技術及其在免疫印跡中的應用進展[J]. 周瑋婷,曹霞,余江南,徐希明,童珊珊. 藥物分析雜志. 2015(04)
博士論文
[1]靜電噴射法制備生物可降解聚膦腈/聚酯微球及不同形態(tài)微球形成機理的研究[D]. 薛立偉.北京化工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多孔修飾的離子響應型蛋白藥物靶向給藥體系的構建及其體內外評價[D]. 鮑鵬悅.江蘇大學 2018
[2]CdTe量子點的制備及其在生物大分子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 周瑋婷.江蘇大學 2016
[3]靜電紡絲/噴霧技術制備PVDF多孔纖維/微球及性能研究[D]. 鄧永茂.廣東工業(yè)大學 2016
[4]黃芩苷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備及其體內外研究[D]. 蘭曦.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6
[5]量子點偶聯(lián)物的純化及葉酸量子點/量子點熒光微球免疫層析試紙條的研制[D]. 羅薇.南昌大學 2013
[6]靜電噴法制備二氧化硅/聚乳酸復合微球和纖維及作為藥物載體的研究[D]. 胡昌敏.上海交通大學 2013
[7]攜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脂質微泡的制備、表征及抗血管生成初步研究[D]. 張秀娟.福建醫(yī)科大學 2012
[8]磁性高分子載藥微球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王學文.廣東藥學院 2012
[9]靜電噴射技術制備藥物緩、控釋體系的工藝研究[D]. 周圓圓.北京化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60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1601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