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對接的虛擬篩選方法的評測、優(yōu)化和應用
【圖文】:
新藥研發(fā)周期,降低研發(fā)成本,提高研發(fā)的成功率[7,8]。逡逑1.1.1新藥研發(fā)流程逡逑如圖1.1所示,,新藥研發(fā)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研究階段和開發(fā)階段。其中,逡逑研究階段主要包括疾病相應靶標的發(fā)現(xiàn)和確認、先導化合物的發(fā)現(xiàn)和優(yōu)化;開發(fā)階逡逑1逡逑
0邐+邐D邐G0逡逑圖1.2熱力學循環(huán)示意圖逡逑基于公式1.4和1.5,根據(jù)熱力學循環(huán)(圖1.2),對于未發(fā)生共價結合的受體-逡逑配體結合自由能可以近似地按照公式1.6或1.7計算得到:逡逑^^bind邋-邋^complex邋{^receptor邋^ligand邋)邐0.6)逡逑=邋AGL,rac+AG.l,com邋-(AG,l,//g邋+邐)邐(1.7)逡逑MM/PB(GB)SA方法采用連續(xù)介質隱式溶劑模型且在計算時引入了近似處理,逡逑因而在進行結合自由能計算時十分高效。此外,計算得到的結合自由能可以拆分成逡逑多個物理意義明確能量項,對指導分子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逡逑16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勝軍;李學軍;;反向分子對接-藥物靶點發(fā)現(xiàn)和確認的新途徑[J];生理科學進展;2012年05期
2 童靜;鄭艷俠;孟歌;李鵬飛;;磺胺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劑的分子對接和三維定量構效關系研究[J];中國藥師;2019年09期
3 陳晉瑩;桑梓苔;;利用計算機模擬分子對接技術探究糧食中黃曲霉毒素的毒理效應[J];糧食儲藏;2016年03期
4 劉景陶;劉映雪;;分子對接在藥物研發(fā)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8年01期
5 朱銳靈;沈悅;馬飛鴻;劉鵬;湯建;;分子對接技術在中藥抗炎活性成分篩選和作用機制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8年06期
6 王存新;常珊;龔新奇;楊峰;李春華;陳慰祖;;蛋白質-蛋白質分子對接中打分函數(shù)研究進展[J];物理化學學報;2012年04期
7 李敏;郭美琪;相偉芳;楊藝新;王永輝;朱耿平;潘麗娜;;分子對接技術在昆蟲化學感受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植物保護;2019年05期
8 繆方明,劉小蘭,趙茹,岳俊杰,劉曉紅;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對接分析[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02年04期
9 郭小華;薛小燕;程齊來;;冬青植物中兩個新半萜成分抗血栓活性的分子對接研究[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年03期
10 王文軍;丁一;竇芳;許航;簡宇凡;封小娜;文愛東;;分子對接在中藥藥效物質篩選及作用機制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藥師;201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帆;劉艾林;;分子對接應用與研究進展[A];藥學發(fā)展前沿論壇及藥理學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陳鵬飛;楊暢;劉璇;汪雁;宋航;姚舜;;離子液體萃取天然活性物質的分子對接研究[A];2014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4年
3 王翰;喬麗;翁建全;譚成俠;劉幸海;;新型吡唑酰胺類化合物的設計合成、殺菌活性與分子對接研究[A];中國化工學會農(nóng)藥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18年
4 管鑫;喬園園;王秋長;;INNO-406衍生物分子對接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信息學與化學計量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朱陳敏;張潤潤;吳煜;朱云潔;卞立晴;邵詩音;石玉剛;;阿魏酸酯的分子對接運用[A];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8年
6 王曉歡;李川勇;;基于分子對接的蒽醌類衍生物與c-Abl結合的比較研究[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徐文麗;胡瑞雪;梁元昊;劉玉峰;;分子對接在天然產(chǎn)物與血清蛋白結合機制研究中的應用進展[A];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理工農(nóng)醫(yī))[C];2019年
8 陳凌;;分子對接法虛擬篩選茶多酚中的CDKs抑制劑以設計抗癌藥物(英文)[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9 陳慰祖;朱海梅;王存新;;用分子對接研究HIV-1整合酶C端區(qū)的DNA結合位點[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陳慰祖;朱海梅;王存新;;用分子對接研究HIV-1整合酶C端區(qū)的DNA結合位點[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天青;基于分子對接的射干抗氣道炎癥機制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2 王哲;基于分子對接的虛擬篩選方法的評測、優(yōu)化和應用[D];浙江大學;2019年
3 李純蓮;藥物設計中分子對接優(yōu)化設計的算法和軟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4 鄭清川;蛋白質結構及分子對接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康玲;藥物分子對接優(yōu)化模型與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6 李明;基于分子對接的牛布氏桿菌蘇氨酰tRNA合成酶新型抑制劑的虛擬篩選及活性驗證[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7年
7 林兵;豆豉姜抗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4年
8 鄒平;基于生物信息學與QSAR及分子對接的菜粕活性肽篩選及活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9 徐淑坦;基于多目標差分進化的分子對接算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10 張奇;李濤教授疏肝健脾固髓方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經(jīng)驗的網(wǎng)絡藥理學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麗花;四種小分子與胃蛋白酶的結合機理及對消化功能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9年
2 韓顏;基于NMR的SAG分子內(nèi)旋轉受限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8年
3 侯海濤;分子對接程序重構G-四鏈體—配體小分子復合物的能力評價[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8年
4 梁婷婷;海南三亞藍藻Lyngbya sp.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和dolastatin 16的計算機模擬靶點預測及分子對接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大學;2018年
5 段永斌;Rho激酶抑制劑的理論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大學;2018年
6 蔡曉力;JAK3選擇性抑制劑的3D-QSAR、分子對接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D];廣東藥科大學;2018年
7 王東東;幽門螺桿菌GyrB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對接研究[D];沈陽化工大學;2018年
8 戴雪娥;咪唑并噠嗪類激酶抑制劑的3D-QSAR和分子對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9 毛卓;基于分子模擬方法的IL-2和Orexin體系分子機制探究[D];天津大學;2017年
10 郝壇義;靶向于膠原蛋白的新型血栓抑制劑研發(fā)[D];天津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6026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0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