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以中鏈甘油和甘油三酸酯混合脂質為載體材料,采用乳化溶劑揮發(fā)法制備胃癌血管靶向肽GX1(CGNSNPKSC)修飾的紫杉醇納米脂質載體(GX1-PTX-NLCs)和無修飾的紫杉醇納米脂質載體(PTX-NLCs),并對二者制劑學性質、體外釋放和穩(wěn)定性進行考察,并通過體外細胞實驗和體內藥效學實驗對其體內抗腫瘤活性進行了評價。方法將聚乙二醇2000(PEG_(2000))與硬脂酸(SA)連接生成中間體聚乙二醇單硬脂酸酯,后將羧基引入PEG末端,獲得聚乙二醇單硬脂酸酯羧基衍生物。接著與N末端用氨基乙酸衍生化的GX1環(huán)肽連接,得到目標產物SA-PEG_(2000)-GX1。以紫杉醇(PTX)、中鏈甘油(MCT)、聚乙二醇硬脂酸酯(SA-PEG_(2000))、甘油三酸酯(TRIG)、乳化劑的用量或濃度為考察因素,以納米粒的Zeta電位、粒徑、包封率和載藥量為評價指標,通過單因素篩選實驗得到制備PTX-NLCs的最優(yōu)處方。用等量SA-PEG_(2000)-GX1代替SA-PEG_(2000),制備GX1-PTX-NLCs。實驗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顯微鏡觀察PTX-NLCs和GX1-PTX-NLCs的形態(tài),并考察其體外釋放和8d內穩(wěn)定性。通過CCK8法探究了不同濃度的PTX、PTX-NLCs、GX1-PTX-NLCs和GX1修飾的空白納米脂質載體對Co-HUVEC和SGC7901細胞的抑制情況和對兩種正常細胞(GES-1和HUVEC細胞)的毒性。此外,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定性觀察了納米脂質載體的細胞攝取情況,并考察了不同濃度和時間對細胞攝取的影響。課題建立了荷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每隔兩天給藥一次,連續(xù)給藥5次,給藥期間測量裸鼠的體重及瘤體積。14d后處死裸鼠病剝離腫瘤組織塊、觀察計算帶瘤生長裸鼠的存活率。結果核磁共振氫譜(~1H-NMR)證明SA-PEG_(2000)和SA-PEG_(2000)羧基化衍生物成功合成,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結果(MALDI-TOF-MS)表明GX1-SA-PEG_(2000)成功合成。PTX-NLCs的平均粒徑、Zeta電位、載藥量分別達到190.37±3.78nm、-11.69±0.40mV、0.45±0.017%,GX1-PTX-NLCs則分別達到222.41±2.02nm、-9.89±0.37mV、0.40±0.013%,二者的包封率均達到80%以上。透射電鏡下兩種納米脂質載體呈球形,8d內PTX-NLCs和GX1-PTX-NLCs的穩(wěn)定性良好,體外釋放實驗表明兩種納米脂質載體分散液相比原藥緩釋效果明顯。細胞實驗表明,78.2nmol/mL濃度下GX1-PTX-NLCs對Co-HUVEC細胞的抑制率最高(31.59±0.30%)、對GES-1細胞毒性最小(18.54±0.64%)。而在相同濃度下、攝取時間為3h時觀測到GX1-PTX-NLCs在Co-HUVEC細胞中大量聚集,細胞攝取率最高(85.26±0.23%)。體內實驗表明,相比于PTX和PTX-NLCs,GX1-PTX-NLCs對荷人胃癌裸鼠的腫瘤生長有顯著抑制作用,抑制率達到69.70±4.37%,同時PTX-NLCs和GX1-PTX-NLCs均延長了帶瘤裸鼠的存活時間。HE染色結果表明GX1-PTX-NLCs較PTX原藥和PTX-NLCs對腫瘤組織損傷顯著。結論本課題成功制備了胃癌血管靶向肽GX1修飾的紫杉醇納米脂質載體(GX1-PTX-NLCs),包封率高、穩(wěn)定性好,體內外抗腫瘤效果優(yōu)異、毒副作用低,證明其是一種潛在的高效靶向給藥系統(tǒng)。
【圖文】:
圖 1. GX1 修飾的紫杉醇納米脂質載體(GX1-PTX-NLCs)制備路線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GX1-mediated paclitaxel targeting delivery system(GX1-PTX-NLCs).

圖 1.2 SA-PEG2000的1H-NMR 檢測結果Fig. 1.2 SA-PEG2000,1H-NMR result.1.3.2 SA-PEG2000羧基衍生物的結構確認核磁共振法(1H-NMR, 400 MHz, CDCl3):δ4.17-4.14(m, 4H),,δ3.67-3.40(m,350H),δ2.28-2.24(m,2H),δ1.55-1.53(m,2H),δ1.21-1.18(m,24H),δ0.81(t,J=6.8Hz,3H)(圖 1.3)。分析結果可知,此步反應合成得到的產物確為SA-PEG2000羧基衍生物。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914;R9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惠曉麗;梁樹輝;劉洋;劉驚濤;吳開春;;體內示蹤技術評價噬菌體展示肽GX1特異靶向胃癌新生血管[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5年14期
2 鄭召磊;李亞平;陳伶俐;;硫酸銨梯度法制備重酒石酸長春瑞濱脂質體及其在大鼠體內的藥動學參數(shù)[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3期
3 鞏凱;陳潔;唐汝培;陳敬華;;紫杉醇生物素標記衍生物的合成[J];化學試劑;2015年05期
4 付寒;胡關蓮;何勤;;細胞穿膜肽TAT和可斷裂PEG共修飾載紫杉醇脂質體的制備及體外促細胞凋亡作用[J];藥學學報;2014年07期
5 郭盼;李淑娟;于世慧;潘衛(wèi)三;楊星鋼;;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靶向的紫杉醇膠束的制備及其緩釋效果[J];中國科技論文;2014年06期
6 趙珊珊;張強;李靜;周艷秋;單文衛(wèi);管潔;張藜莉;趙平;;香豆素6膠束的制備及在單層上皮細胞攝取和跨膜轉運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4年10期
7 寇龍發(fā);高利芳;姚情;李東坡;孫進;;乳化溶劑揮發(fā)法制備紫杉醇PLGA納米粒及其體外評價[J];中國藥劑學雜志(網(wǎng)絡版);2014年02期
8 張玉巾;彭洪尚;黃世華;由芳田;;摻雜香豆素6的雜化納米顆粒的制備及熒光性能研究(英文)[J];發(fā)光學報;2013年12期
9 楊艷芳;謝向陽;楊陽;張慧;梅興國;;粒徑與表面電荷影響脂質體體內藥物靶向遞送的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3年11期
10 于超;何冰;張華;代文兵;王學清;張強;;載香豆素6的PEG-PCL膠束跨MDCK極性上皮細胞的轉運過程[J];藥學學報;2013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琰;鬼臼毒素納米脂質載體的制備及用于西藏小型豬宮頸黏膜的安全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
26000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0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