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藥學論文 >

我院36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9-09-21 19:1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藥品不良反應(ADR)發(fā)生的規(guī)律及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收集鄭州人民醫(yī)院2013-2014年上報國家ADR監(jiān)測中心的368例ADR報告,從患者性別、年齡、給藥途徑、ADR涉及的藥品種類、ADR累及器官/系統(tǒng)及其臨床表現(xiàn)、ADR轉歸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36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52.99%vs.47.01%);50歲以上患者ADR發(fā)生例數(shù)最多(占36.14%);引發(fā)ADR的藥物以抗菌藥物、中藥制劑居多,分別占40.22%、21.47%;給藥途徑中靜脈注射引發(fā)的ADR最多(占85.60%);臨床表現(xiàn)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統(tǒng),分別占39.95%、21.47%。所有ADR患者經停用相關藥物后均治愈或好轉,無死亡病例。結論:臨床應加強ADR監(jiān)測和分析評價工作,加強抗菌藥物和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管理,并采取各種措施降低藥品風險。
【作者單位】: 鄭州人民醫(yī)院;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基金】:鄭州市科學技術局“常州四藥臨床藥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No.CZSYJJ14026)
【分類號】:R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敏;趙建軍;謝雁鳴;;常用中藥注射劑的配藥流程及技術要點[J];中國中藥雜志;2012年18期

2 陳奕伸;萬正蘭;卓飛霞;梁嘉碧;;23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4年1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國平;赫榮帆;王玉華;劉挺;鐘馗;;鹽酸沙拉沙星膠囊在蠶體內的藥物動力學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2期

2 儲成頂;葉紅楊;許媛媛;;關于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的精確化方法的探討[J];安徽醫(yī)藥;2008年02期

3 李志浩;李春雷;朱雪松;;不同廠家丙戊酸鈉片溶出度的考察[J];安徽醫(yī)藥;2010年01期

4 楊榮平;楊明;;肝蘇緩釋膠囊在狗體內的PK-PD研究[J];重慶中草藥研究;2004年02期

5 劉挺;王玉華;黃可威;;蠶用抗菌藥物亞迪豐的抗菌活性和藥物動力學研究[J];蠶業(yè)科學;2005年04期

6 王玉華;赫榮帆;康國平;劉挺;王娟;徐勤文;鐘馗;;鹽酸沙拉沙星膠囊對家蠶細菌性敗血病的防治研究[J];蠶業(yè)科學;2010年06期

7 康國平;赫榮帆;王玉華;劉挺;鐘馗;;抗菌藥物亞迪蠶安寧在蠶體內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征分析[J];蠶業(yè)科學;2011年02期

8 孫志良,劉湘新,林親錄,劉自逵,劉進輝,何湘蓉;脂質體兒茶素在家兔體內的生物利用度與藥物動力學[J];茶葉科學;2004年01期

9 胥傳來,樂國偉,姚惠源;豬生長激素(PST)脂質體代謝動力學的研究[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2年03期

10 邱峰;陽建華;何海霞;周遠大;;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人體相對生物利用度研究[J];兒科藥學雜志;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明;肝蘇緩釋制劑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2 王長虹;鹽酸去氫駱駝蓬堿膠囊劑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2年

3 李孝棟;附子理中方新劑型的制備及其藥物動力學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4年

4 李巖;鹽酸去氫駱駝蓬堿肝動脈栓塞明膠微球劑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4年

5 倪健;抗栓素藥學及藥代動力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6 魏曉紅;PEG化殼聚糖在微粒給藥系統(tǒng)中應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金方;胰島素口服自微乳化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上海醫(yī)藥工業(yè)研究院;2004年

8 洪戰(zhàn)英;延胡索乙素手性藥代動力學及元胡白芷配伍影響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9 楊孔;電磁脈沖的細胞生物學效應及其提高抗腫瘤藥物的療效與機理分析[D];四川大學;2005年

10 鄢琳;LDP緩釋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評價[D];四川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英濤;一種NMDA受體顯像劑—~(99)Tc~m-N-ethyl-N_2S_2-Memantine的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劉毅;PAMAM包覆葛根素脂質體眼部釋藥系統(tǒng)的構建及初步評價[D];煙臺大學;2010年

3 賴筱娟;丹酚酸口服吸收及冰片對其影響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喬支衛(wèi);交聯(lián)木薯淀粉微球的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蘇瀟瀟;布洛芬巴布劑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楊靖;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數(shù)的毛細管電泳峰漂移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劉金玉;當歸多糖抑制IDA大鼠hepcidin表達的研究及當歸多糖鐵口服液的研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楊孔;利用電穿孔提高抗腫瘤藥物療效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9 劉麗鶴;富馬酸地洛他定片的穩(wěn)定性及藥物動力學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3年

10 覃宇東;復方對乙酰氨基酚雙層緩釋片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胡蕓 ,汪濤,王紅艷;復方丹參注射液輸液配伍穩(wěn)定性實驗觀察[J];人民軍醫(yī);2002年03期

2 解穎,李佳斌,蘇若萍;安瓿藥物抽吸中的誤操作與玻璃微粒污染的關系[J];實用護理雜志;1999年10期

3 白林;王曉蕾;陸璐;;靜脈注射劑與輸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疾靃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07年05期

4 朱立勤;徐彥貴;王屏;陳媛媛;高仲陽;;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分析[J];中國藥房;2007年03期

5 黃道秋;汪華蓉;李立紅;丁伶;;300例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9年19期

6 尤海生;董亞林;董衛(wèi)華;王茂義;任曉東;;67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9年24期

7 何娟;楊婉花;;我院22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3年06期

8 陳麗;鄧楠;韋鴻雁;譚波宇;;我院27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3年1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桂蘭,石磊,李月梅;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淺析[J];西北藥學雜志;2000年01期

2 陸曉和,馬愛華,陳巧云,宋小駿,鄭群;我院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察工作的一些做法[J];藥學實踐雜志;2000年04期

3 ;我國正式實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J];中國藥業(yè);2000年01期

4 李丹平,于星;依法進行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1年08期

5 王蘭明,李少麗;國際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的現(xiàn)狀及啟示[J];中國新藥雜志;2001年07期

6 朱書志,楊永岐,陳征宇;軍隊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察工作開展情況[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1年02期

7 劉長碧,趙興容,趙淑芝;我院1999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8 王煒;上海市召開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管理工作會議[J];上海醫(yī)藥;2001年08期

9 ;藥品不良反應知識[J];醫(yī)藥導報;2001年11期

10 王蘭明,李少麗,孫新,張素敏;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專業(yè)機構及其工作進展[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立亞;;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的現(xiàn)狀與展望[A];中國制藥工業(yè)藥理學會20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顏敏;;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現(xiàn)狀與展望[A];二○○三年全國醫(yī)藥工業(yè)技術工作年會專題報告匯編[C];2003年

3 譚子方;楊寧蓮;扈福;;寧夏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進展[A];2004年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郭萍;胡光煦;;藥品不良反應認知度的調查與分析[A];湖北省藥學會第十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杜有功;;近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進展[A];浙江省藥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鄭亞杰;;藥品不良反應109例報告分析[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5年

7 張文萍;于勇文;;我院8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A];第二十四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賴書華;;東莞市2010年387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A];共鑄醫(yī)藥學術新文明——2012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劉花;楊世民;馮變玲;;美國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體系簡介及對我國的啟示[A];2012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十二五”醫(yī)藥科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10 張彥麗;桂月;劉文娜;華國棟;;87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回顧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勝 孟寶林;藥品不良反應 全部在線監(jiān)測[N];牡丹江日報;2005年

2 記者  者婧;藥房首設藥品不良反應賠償金[N];北京現(xiàn)代商報;2006年

3 記者 董曉勛 通訊員 李真 游迎;設立藥品不良反應基金[N];長江日報;2007年

4 通訊員  周春香 實習生 施佳麗 記者  李公陽;杭州去年上報藥品不良反應1500例[N];杭州日報;2007年

5 薛原 王樂民;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水平提高[N];健康報;2007年

6 王樂民;企業(yè)不應回避藥品不良反應[N];健康報;2007年

7 見習記者 鮑蔓華;進一步強化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劉科;藥品不良反應險有望年底出臺[N];西部時報;2006年

9 顧雷鳴 王曉映;建立藥品不良反應損害救濟制度[N];新華日報;2007年

10 龔毅;重慶出臺《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jiān)測管理規(guī)定》[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登笑;藥品不良反應補償體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張芬;藥品不良反應損害補償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葉小飛;基于自發(fā)呈報系統(tǒng)與循證醫(yī)學的藥品不良反應信號挖掘[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4 馮變玲;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的心腦血管用藥ADR關聯(lián)模型構建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小玲;藥品不良反應的法律責任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2 郭曉鶯;山西省藥品不良反應現(xiàn)狀及監(jiān)測的調查[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蔡敏女;關于建立浙江省藥品不良反應損害救濟制度的探索與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郗紅琦;我國建立藥品不良反應救濟制度的思考[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易彥辰;我國藥品不良反應補償救濟制度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6 邵華;莊河市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的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7 鄭翔;基于臨床案例庫的藥品不良反應信號檢測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15年

8 李嘉偉;藥品不良反應個人報告系統(tǒng)構建及相關機制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5年

9 李紅旭;鄭州某三甲醫(yī)院藥品不良反應調查分析和評價[D];鄭州大學;2014年

10 朱舒兵;重慶市2004-2007年藥品不良反應調查分析及評價[D];重慶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395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395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95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