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康胃漂浮片的制備及其體外釋藥特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Weiyou Kang Wei floating tablet and to investigate its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in vitro. Methods: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K15M (HPMC-K15M, skeleton material), octadecanol (low density bleaching aid), sodium bicarbonate (foaming agent)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K30 (PVP-K30, release regulator) were used. Magnesium stearate (lubricant) was used to prepare Weiyou Kang gastric floating tablets by the method of full powder pressing. The cumulative release rate of berberine (Y2HX, Y4hT8 h), the rising and floating time (T1) and the persistent floating time (T2) of berberine for 8 h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dosage of HPMC-K15M, octadecanol and PVP-K30 by orthogonal test. And verify it. The release patterns of berberine, tetrahydropalmatine, baicalin and glycyrrhizic acid in Coptis chinensis, Rhizoma Corydalis, Radix Scutellariae and Glycyrrhiza uralensi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release model and Peppas equation. Similarity factor (f 2)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drug release similarity of four active components. Results: the optimal prescription was HPMC-K15M 40 g and octadecanol 14 g PVP-K 302 g (200 tablets). The content of berberine Y _ 2H _ 4H _ 4H _ (8 h) was 31.94% and 93.34% (RSD = 1.2 ~ 1.5), T _ (1) T _ 2 was about 1 min and 13 h, respectively. The drug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components were all in accordance with Higuchi model, all of them were diffusion synergistic cytoskeleton dissolution, f2 was more than 80, and each component was released equably. Conclusion: Weiyoukang Weiyukang floating table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ow release and multi-component equilibrium release can be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 fast floating time and long floating time.
【作者單位】: 溧陽市中醫(yī)院藥劑科;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
【基金】:常州市衛(wèi)生局科技項目(No.WZ201228)
【分類號】:R94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岳紅坤;常明;游雅;邱樹虹;王婧;喬宇;;鹽酸小檗堿胃漂浮片的研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2 陳飛;張悅;劉強;龐茗之;楊星鋼;潘衛(wèi)三;;星點設(shè)計法優(yōu)化鹽酸小檗堿樹脂復(fù)合胃黏附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J];藥學學報;2008年09期
3 沈紅;朱玲英;李步陽;彭海林;;費氏七味胃陰胃漂浮緩釋片的制備及體外釋放度研究[J];中成藥;2012年07期
4 張偉;宋洪濤;張倩;;指紋圖譜評價雷公藤胃漂浮緩釋制劑的體外釋放度研究[J];中草藥;2010年03期
5 張偉;宋洪濤;張秋萍;;雷公藤胃漂浮緩釋微丸的制備[J];中國藥房;2010年47期
6 楊立平;鄧桂明;歐陽榮;;烏藥胃漂浮片的制備及體外釋放研究[J];中南藥學;2010年07期
7 吳靜;王克霞;李朝品;王健;朱玉霞;胡友瑩;;黃連與鹽酸小檗堿對幽門螺桿菌的體外抗菌活性[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年02期
8 劉文;王群;宋信莉;楊頌;陳大業(yè);;戊己胃漂浮緩釋片多組分體外釋放行為研究[J];中成藥;2013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建新;;富硒薇菜多糖口含片加工工藝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2期
2 華霄;康佳琪;唐樂樂;田莉娟;徐航;楊瑞金;錢建瑛;;休閑食品果蔬咀嚼片的研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30期
3 李元福,徐銘;二級反滲透法制備純化水的質(zhì)量考察[J];安徽醫(yī)藥;2004年04期
4 趙明;;中藥藥物固體制劑溶出度研究概況[J];安徽醫(yī)藥;2007年02期
5 陳進;王國凱;劉勁松;;HPLC法測定炎可寧片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J];安徽醫(yī)藥;2007年09期
6 于秀娟;于洪杰;寶長進;;氨加敏甲麻膠囊的制備及質(zhì)量控制[J];北方藥學;2006年03期
7 張曉旭;陳敏余;陳梓華;邢婧;余奕;陳曉娜;;阿司匹林緩釋片不同骨架材料緩釋效果的探討[J];北方藥學;2012年03期
8 朱坤賢;;我院藥物劑型臨床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分析[J];北方藥學;2012年03期
9 劉道華;凌美滿;;醫(yī)院藥房固體制劑包裝情況簡析[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10 張揚;;體育運動中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藥軟膏制劑初步研究——黃柏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工藝的實驗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1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愷珍;張萬金;彭曉青;;9-位引入親脂性芳基對小檗堿抗菌活性的影響[A];共鑄醫(yī)藥學術(shù)新文明——2012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趙立杰;馮怡;徐德生;阮克鋒;付小菊;;中藥制劑原料吸濕特性與其物理特性相關(guān)性研究[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3 劉春英;;SLB脂質(zhì)納米粒小鼠體內(nèi)外相關(guān)性研究[A];2008年度山東省藥學會藥物化學與抗生素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會議論文及大會報告摘要[C];2008年
4 劉杰;;精制冠心顆粒防潮輔料的篩選[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shù)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5 田振;周欣;宋洪濤;;口服中藥多組分同步緩釋制劑的研究進展[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6 陳天朝;;中藥丸劑劑型優(yōu)勢導(dǎo)論[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屆制劑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張舒;方英立;陳本宏;周文;盛蕾;;注射用鹽酸表柔比星在不同濃度氯化鈉溶液中滲透壓及溶血率考察[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閔光寧;孟靈;王奮剛;朱勁松;曹超國;;大蒜素婦炎栓制備工藝研究[A];2012年全國醫(yī)院藥學學術(shù)年會暨第72屆世界藥學大會衛(wèi)星會論文集[C];2012年
9 張稀雯;黃志軍;向陽;郭慧娟;熊莉;許沛虎;;驅(qū)白巴布期片質(zhì)量控制研究[A];醫(yī)藥導(dǎo)報(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10 王曉飛;葛海生;于玲;柴江平;;柴辛鼻敏康膠囊初步穩(wěn)定性研究[A];醫(yī)藥導(dǎo)報(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偉偉;魚腥草注射液增溶劑的優(yōu)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楊培民;白花蛇舌草抗腫瘤有效部位黃酮和多糖的純化及其脂質(zhì)體復(fù)合物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顧立立;小檗堿對腸黏膜屏障中上皮緊密連接作用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4 孫濤;川貝母止嗽顆粒治療急性支氣管炎的作用機理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廖立東;獨一味質(zhì)量標準提升及其相關(guān)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王孝勛;對葉百部的質(zhì)量評價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李卿;燈盞細辛血管保護作用及南方紅豆杉等葉綠體基因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8 唐仕歡;基于藥用植物親緣學的北沙參“辛味”探索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1年
9 覃江江;四種旋覆花屬藥用植物中新型倍半萜的發(fā)現(xiàn)及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李新剛;艾塞那肽長效微球在糖尿病大鼠體內(nèi)基于機制的PK/PD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慧娟;克林霉素磷酸酯口腔崩解片的研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衛(wèi)晶;羥基喜樹堿納米晶體的藥動學及其腫瘤靶向性評價[D];鄭州大學;2010年
3 龍書可;口氣清新泡騰片的制備工藝和質(zhì)量標準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郭建敏;以脂肪酸甘油酯為基質(zhì)的給藥系統(tǒng)在臍中穴經(jīng)皮給藥的適宜性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趙志艷;婦炎平栓劑的制備與質(zhì)量控制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張艷霞;蝙蝠葛酚性堿經(jīng)皮給藥體外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李彩文;硝酸舍他康唑凝膠劑的制備及其質(zhì)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藝萍;Carbopol(?)聚合物作骨架材料的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的研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鄭翠芳;硅殼/聚合物納米顆粒制備與載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饒艷;GSH敏感巰嘌呤—羧甲基殼聚糖高分子前藥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峰,史麗穎,王輝;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凝膠骨架片體外釋藥的影響因素[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馬偉光;張?zhí)?張超;尚建華;祝麗娣;bF雪濤;;有毒藥物雷公藤的研究及展望[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6年02期
3 馬慧麗;姚軍;王琳;左海燕;滑明麗;;UV法測定替硝唑緩釋片劑的釋藥特性[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4 岳紅坤;張敏燕;;維生素C胃漂浮片的研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5 韋維;林壽寧;黃貴華;滕久祥;;安胃湯對胃潰瘍大鼠潰瘍修復(fù)及表皮生長因子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6 張琪;曹震;;孟河醫(yī)派學術(shù)思想特色探析[J];江蘇中醫(yī)藥;2007年04期
7 龔時賢;竹劍平;;烏藥促進胃腸運動的臨床效果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8年03期
8 馮小權(quán);黃可兒;;胃漂浮片的研究進展及其在中藥制劑中的應(yīng)用[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9 王兆欽,崔志紅,王如;阿莫西林漂浮緩釋片的制備及體外釋放度研究[J];齊魯藥事;2004年06期
10 王銳利,張淑秋;胃漂浮片的研究進展[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呂昭云;雷公藤提取物口服定時釋藥凝膠微丸的研制[D];沈陽藥科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峰,郭立瑋,井山林,王玳珠;超臨界CO_2流體萃取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正交試驗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5年02期
2 程建明;井山林;;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較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年07期
3 馬紅;;扶正益肺巴布膏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J];中國中藥雜志;2007年17期
4 竇志英;孫巍;米曉蘭;姚麗萍;;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炮制品提取物的藥動學比較[J];中藥材;2007年12期
5 尉佳林;;注射延胡索乙素致皮下巨大硬塊1例[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8年04期
6 胡曉黎;崔書亞;陳興國;胡之德;;元胡中延胡索乙素的離子液體-毛細管電泳法測定[J];分析測試學報;2009年02期
7 雷世庸;張榮發(fā);;延胡索乙素的提取及含量測定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yè);2009年16期
8 田永亮;竇志英;曹柳;王萍;李迎春;;不同配伍對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響[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9 李長嶺;呂文軍;李斌;;軟肝抗癌止痛顆粒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2010年05期
10 王慧;費揚;黃玉鳳;陳安妮;張國慶;;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烏金膠囊中延胡索乙素[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賀帥;姚育發(fā);張忠義;;應(yīng)用超高壓技術(shù)提取元胡中延胡索乙素的研究[A];廣東省藥學會2009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洪戰(zhàn)英;范國榮;柴逸峰;聞俊;殷學平;吳玉田;;元胡白芷配伍對延胡索乙素藥代動力學的影響[A];2006年全國藥物質(zhì)量分析學術(shù)研討會——《藥物分析雜志》第二屆普析通用杯優(yōu)秀論文評選頒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宋平順;趙建邦;丁永輝;趙燕;;不同醋制方法對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堿含量的影響[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shù)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4 沈夕坤;許恒;;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SY片劑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5 馮漢鴿;羅火昆;彭利霞;;HPLC測定痛風安顆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A];湖北省藥學會第十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竇志英;張敏;田麗莉;劉莉;萬琴;李浩杰;;以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堿規(guī)范延胡索醋炙炮制工藝的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四大懷藥與地道藥材研究論壇暨中藥炮制分會第二屆第五次學術(shù)會與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7 洪戰(zhàn)英;鄭振;聞俊;范國榮;柴逸峰;吳玉田;;固相萃取HPLC/DAD法測定大鼠尿樣中的延胡索乙素[A];2008年《藥物分析雜志》第三屆普析通用杯論文集[C];2008年
8 馮彬彬;張建海;李金玲;徐曉玉;;RP-HPLC法同時測定內(nèi)異消大鼠血漿中藥物含量[A];藥品研究原始記錄與注冊現(xiàn)場核查要求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存龍 王潤芳;加快中藥材三分天下的市場開發(fā)[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洪戰(zhàn)英;延胡索乙素手性藥代動力學及元胡白芷配伍影響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馬守成;元胡不同配伍對延胡索乙素溶出量的影響及藥效關(guān)系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2 程龔;運動損傷外用中藥乳膏中延胡索乙素經(jīng)皮給藥滲透量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3 楊娟;延胡索乙素抗血栓作用及機制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4 吳佩盛;延胡索乙素吸收及代謝的立體選擇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5 李楊;四妙君逸軟膏制備工藝及體外經(jīng)皮與經(jīng)黏膜給藥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趙鳴;延胡索乙素的立體選擇性代謝及其對肝臟藥物代謝酶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7 朱麗玲;復(fù)方香夏膠囊的制備工藝及質(zhì)量標準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398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39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