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3-芳基黃酮乙酸類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抗腫瘤活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914;R9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純清;朱大元;;黃酮類的某些生理和營養(yǎng)作用[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79年04期
2 徐穎,雷明吉,程誠;蜂膠與蜂膠黃酮[J];食品工業(yè);2005年03期
3 金l⒑蚸9 ,韓少良;黃酮類的防癌機制——黃酮類成為抗癌因子的化學作用機制[J];日本醫(yī)學介紹;2004年02期
4 閆亞美;吳珍紅;繆曉青;;蜂膠黃酮特性及其提取鑒定研究[J];毒理學雜志;2007年02期
5 戴曉潔;;蓍的黃酮類部位對豚鼠離體回腸的抗痙攣作用[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2007年04期
6 梁富榮,黃偉雄;廣東省保健品黃酮類產(chǎn)品現(xiàn)狀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1年02期
7 黃偉;唐燦;;黃酮類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年06期
8 葉茂;;7-羥基黃酮的合成探討[J];長沙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宮愛武,,康智平,韓增潤;黃酮類糖苷合成路線的研究[J];包頭醫(yī)學;1994年01期
10 龔蘇曉;茄中黃酮類的抗氧化活性[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鄭杰;趙先恩;史俊友;索有瑞;;HPLC-DAD-MS~n快速分析黃酮類物質(zhì)的研究進展[A];西北地區(qū)第六屆色譜學術報告會甘肅省第十一屆色譜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曉群;金琪漾;;閩臺兩省黃酮類抗癌植物資源[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下冊(1995~2007)[C];2007年
3 顏光華;李小芳;程玉芳;楊雪梅;徐江平;劉叔文;陳文華;周中振;;新型3-芳基黃酮乙酸類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7分會:有機化學[C];2014年
4 徐英;尹亮亮;王弘;陳世忠;;采用負離子的ESI-IT-TOF/MS~n方法研究黃酮類苷元的裂解規(guī)律(綜述)[A];第九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大會報告及論文集[C];2007年
5 盧靜;夏之寧;林葉新;;林檎葉總黃酮的抗氧化性研究[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6 劉巍;李yN亮;石玉;周娜;徐為人;;黃酮類抗腫瘤先導化合物的研究[A];全國第十一屆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孫豐雷;郎江明;吳偉康;;黃酮類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研究進展[A];第六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8 李君珂;姜子濤;李榮;;樹脂吸附法分離純化首烏葉總黃酮[A];管產(chǎn)學研助推食品安全重慶高峰論壇——2011年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學術年會暨全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唐勇;何薇;王玉芝;張甘霖;王笑民;;雞血藤富含黃酮類組分抗腫瘤活性研究[A];第十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類黃酮在飲料中的應用[N];中國食品安全報;2011年
2 蘇娜;類黃酮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N];中國食品質(zhì)量報;2005年
3 徐錚奎;黃酮類藥物有良好開發(fā)前景[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4 作者 徐錚奎;生物黃酮“家族”點兵[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5 陶春祥;何占德;陶鈞;中藥黃酮類抗DM的作用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6 曾繁瑩;消費者如何應對“蜂膠亂象”[N];中國質(zhì)量報;2010年
7 鄧伯勛;飲食可防冠心病[N];健康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瑪依努爾·艾力;異常黑膽質(zhì)成熟劑總黃酮抗腫瘤及逆轉(zhuǎn)腫瘤細胞耐藥性機制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朱立才;植物多酚的高速逆流色譜分離及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吳俊俊;合成生物技術改造大腸桿菌生產(chǎn)黃酮骨架物質(zhì)[D];江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光華;新型3-芳基黃酮乙酸類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抗腫瘤活性[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李敬芬;取代的黃酮醋酸類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韓天佼;六種黃酮7位氨基磷酸酯衍生物的設計與合成[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4 董保平;多羥基黃酮的微波輔助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江南大學;2013年
5 王亞麗;葡萄糖對黃酮—血漿蛋白相互作用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煉;黃酮脂溶性衍生物的酶促合成與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7 陳磊;類黃酮和α-淀粉酶相互作用特性及機理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8 吳建麗;磷;S酮與鈣結合型蛋白的弱相互作用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9 何力;夏枯草黃酮的提取、純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10 辛成偉;3-甲基黃酮-8-羧酸的合成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988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29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