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載多柔比星和順鉑的納米結構脂質(zhì)載體的體內(nèi)外抗腫瘤活性
[Abstract]:Combined use of positive anti-tumor agents may have synergistic effects, maximize efficacy and overcome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this study,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D-C-NLCs) were prepared by solvent diffusio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with doxorubicin (DOX) and cisplatin (CDDP).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DOX-resistant) MCF-7 / ADR cel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ytotoxicity of different prescriptions and the expression of DOX and CDDP in vitro.
【分類號】:R9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增壽;胡偉;張華;朱光輝;陳怡;;多柔比星殼聚糖微球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J];醫(yī)藥導報;2007年07期
2 余敬謀;劉勇華;張磊;謝鑫;劉頻健;趙建國;;葉酸修飾載多柔比星靶向膠束的制備及其體外抗腫瘤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2013年12期
3 吳道澄,席曉莉;多柔比星磷脂復合材料脂質(zhì)體的制備[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1999年01期
4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利軍;史慧勤;苑曉燕;袁海濤;趙君;彭雙清;;多柔比星斑馬魚胚胎心臟發(fā)育毒性表現(xiàn)[A];2013年(第三屆)中國藥物毒理學年會暨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論壇論文摘要[C];2013年
2 張利軍;史慧勤;苑曉燕;袁海濤;趙君;彭雙清;;多柔比星斑馬魚胚胎心臟發(fā)育毒性表現(xiàn)[A];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3 葉威良;宦夢蕾;肖颯;崔晗;楊文娟;劉道州;程穎;萬寧;騰增輝;張邦樂;周四元;;具有酸敏特性的葉酸-多柔比星連接物的制備及其抗腫瘤活性[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痆C];2011年
4 方羅;林能明;;多柔比星藥動學研究進展[A];2007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郭茜;郭家彬;袁海濤;趙君;彭雙清;;線粒體功能調(diào)節(jié)在環(huán)維黃楊星D抗多柔比星心臟毒性中的作用[A];中國毒理學會第六屆全國毒理學大會論文摘要[C];2013年
6 陳立娟;彭雙清;王國強;陽海鷹;閆長會;;多柔比星致大鼠心臟毒性的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A];2006年全國藥物毒理學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張贏予;張國輝;孟晨;高艷紅;芮濤;張朝;;麥冬皂苷D緩解多柔比星誘導的心肌細胞損傷[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3環(huán)境污染及職業(yè)暴露與人類癌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8 蔣慧芳;婁引軍;麥文淵;金潔;;多柔比星脂質(zhì)體在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應用[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學術研討會、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液病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首次學術年會暨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雷光宇 吳惠芳;“楷萊”召回 國產(chǎn)多柔比星脂質(zhì)商機凸顯[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2年
2 馬長國;Caelyx與多柔比星相比的優(yōu)點[N];醫(yī)藥導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鄒巖;殼聚糖被覆磁性Fe_3O_4納米粒子搭載多柔比星介導MCF-7乳腺癌細胞調(diào)亡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鄭偉;hSIR2/SIRT1降低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多柔比星的心臟毒性[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吳少玲;氧化石墨烯裝載多柔比星的性能及抗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效應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青青;西達本胺和多柔比星對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宋霞;小檗堿聯(lián)合多柔比星抗腫瘤作用的機制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洪亞瓊;低劑量輻射通過抑制氧化應激及細胞凋亡對抗多柔比星所致BALB/c鼠心臟毒性[D];吉林大學;2015年
4 沈雯雯;足細胞在多柔比星腎病大鼠病變過程中作用及雷帕霉素、雷洛昔芬對其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張琦;YAP在肝癌細胞中表達與多柔比星耐藥的相關性及其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張懿;還原型谷胱甘肽對多柔比星處理HepG2細胞株效果的影響[D];貴陽醫(yī)學院;2014年
7 李東東;人肝癌細胞MHCC97-H中Cat S基因沉默對多柔比星敏感性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張敏;α-actinin-4與多柔比星腎病大鼠氧化應激狀態(tài)的關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趙祺;HA納米載體轉(zhuǎn)hGM-CSF HepG2疫苗聯(lián)合多柔比星抗肝癌實驗研究[D];南華大學;2014年
10 瞿小蘭;葉酸—白蛋白—多柔比星的制備及其抗腫瘤性質(zhì)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309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13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