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粒的制備及其用于氯霉素的測定
本文選題:碳納米粒 + 檸檬酸。 參考:《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摘要】:首次以檸檬酸為碳源、甘氨酸為修飾劑,通過高溫熱解法一步合成修飾碳納米粒。經(jīng)過正丁醇萃取純化,碳納米粒的粒徑更加均一,熒光強度更大,且性能得到了改善。最終制得的碳納米粒呈棕黃色,在380 nm激發(fā)波長下,最大發(fā)射波長出現(xiàn)在480 nm附近,其熒光量子產(chǎn)率高達47%。氯霉素對碳納米粒的熒光具有顯著的猝滅效應,并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據(jù)此建立了對氯霉素含量測定的新方法。該方法簡便快捷,易于操作,線性關系良好(r=0.999 7),回收率在99%~101%(RSD=0.3%),顯示了碳納米粒在藥物檢測方面的潛在應用前景。
[Abstract]:For the first time, modified carbon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citric acid as carbon source and glycine as modifier by high temperature pyrolysis. After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butanol, the size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was more uniform,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higher, and the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At 380 nm excitation wavelength, the maximum emission wavelength appears near 480 nm, and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is as high as 47%. Chloramphenicol had a remarkable quenching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and showed certain regularity.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was established.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easy to operate.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is good (r = 0.999 7) and the recovery rate is 99 ~ 101% (RSD ~ (0.3%), which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in drug detection.
【作者單位】: 中國藥科大學藥物質(zhì)量與安全預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藥科大學理學院分析化學教研室;
【基金】: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No.KYZZ-0185) 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資助項目(No.J1030830)~~
【分類號】:R9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利芹;李原芳;;碳點共振光散射法測定溶菌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呂華;單曉輝;陳嬌;蔣t@涵;陳建秋;嚴拯宇;;碳量子點的制備及與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J];新型炭材料;2013年04期
2 嚴拯宇;肖岸;呂華;劉貞;陳建秋;;ZnO摻雜碳量子點的流動注射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甲硝唑(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4年03期
3 張爽;高會樂;沈順;王緯亮;錢雋;;熒光碳點及其在生物醫(yī)藥領域應用的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4年09期
4 楊文雨;羅凡雨;朱姍姍;廖洪波;楊曉明;;以葡萄糖為碳源的熒光碳點構建Hg~(2+)的檢測方法[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10期
5 劉佳蕙;黃旭澤;董益陽;;熒光碳量子點的合成與生物成像應用及生物安全性研究進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6期
6 王杰;毛小嬌;鄭鵠志;隆異娟;;Cu~(2+)對碳點的熒光猝滅機理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7 廖洪波;岑麗;王若茜;朱姍姍;楊曉明;;一步合成以組氨酸為碳源的碳點[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濤;熒光納米碳點的合成及其催化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2 劉慧;熒光碳點的制備及其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D];西南大學;2013年
3 宗潔;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納米反應器的設計及其產(chǎn)物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4 羅培輝;碳量子點的化學修飾及功能化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5 蔣文曉;動物性食品中喹VA啉類藥物代謝物和磺胺類—喹諾酮類藥物多殘留免疫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6 陶曉奇;動物性食品中酰胺醇類殘留化學發(fā)光檢測技術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7 劉斯佳;基于納米材料和核酸探針的生物傳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楊旭東;刺激響應性聚合物微觀體系的構筑及在檢測方面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9 朱守俊;碳基熒光材料的制備、發(fā)光機理及水相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10 陳立江;蓓薩羅丁納米混懸劑釋藥系統(tǒng)的構建與評價[D];山東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斌;李原芳;黃承志;;雙苯甲亞胺與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特征及其分析應用[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2 毛小嬌;鄭鵠志;隆異娟;;以碳點為探針熒光猝滅法測定Cu~(2+)[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9期
3 隆異娟,譚克俊,龔玲,黃承志;鍵那綠B與黃原膠作用的光散射表征及分析應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4 祁靜;;溶菌酶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jiān)測;2006年02期
5 郭勝祥,陳秀桂,杜軍英,苗紅,王英;人體衰老與血液巰基含量關系的研究[J];老年學雜志;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口服納米藥粒問世[J];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14年02期
2 楊恩蕓;王曉君;戴甜;張麗男;孫勇軍;高子彬;;殼聚糖修飾的紫杉醇納米粒的制備[J];華西藥學雜志;2014年03期
3 張慧珠;張其清;;葉酸靶向乙酰普魯蘭納米粒的制備及其靶向作用[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9年06期
4 董岸杰;鄧聯(lián)東;邢金峰;;聚合物組裝納米粒的結構與藥物控制釋放[J];生物物理學報;2009年S1期
5 呂維玲;胡晉紅;朱全剛;李鳳前;;氫溴酸東莨菪堿納米粒-微球系統(tǒng)的研制[J];藥學學報;2010年07期
6 張亞萍;冉海濤;;脂質(zhì)微泡與PLGA納米粒復合體的制備原理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09期
7 潘英;倪海華;鄒愛峰;鄧盛齊;;紫杉醇納米粒作為藥物遞送載體的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3年11期
8 趙煥英;王楠;于景嫻;楊慧;鄧云龍;彭玉龍;;功能化硅殼熒光納米粒的細胞吞噬研究[J];高分子學報;2009年07期
9 林蘇娜;林華慶;;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3年06期
10 曹翠珍;宗莉;陳立;張余云;;三甲基化殼聚糖卵清蛋白納米粒的制備[J];中國新藥雜志;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琪;叢龍波;黃雅潔;岳鵬飛;袁海龍;;納米粒載藥系統(tǒng)研究進展[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成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高靜;張瑋;儲藏;王曉宇;張敏;武鑫;高申;;基于微針遞送的PLGA納米粒在人皮膚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3 陳潔;劉青鋒;馮程程;沈燁虹;邵夏炎;田志強;周佳辰;張奇志;;馬鈴薯凝集素修飾PLGA納米粒的制備及經(jīng)鼻入腦靶向性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4 朱鉉;李福男;蘇美琴;;巰基殼聚糖的合成及其眼用納米粒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5 高靜;張瑋;高申;;微針陣列技術對納米粒經(jīng)皮給藥的促透作用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6 高小玲;武炳賢;陶煒興;陳鈞;蔣新國;;凝集素修飾納米粒介導多肽藥物經(jīng)鼻入腦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黃瀟;;眼用氟尿嘧啶納米粒制劑的制備[A];第六屆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胡豫;;組織因子靶向性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其在抗血栓治療中的應用[A];第十二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李學明;徐元龍;陳國廣;韋萍;;15-氟尿嘧啶納米粒的制備及其在大鼠的藥物動力學[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黃繼云;廖美華;陶蓉蓉;杜永忠;樓宜嘉;韓峰;;脂質(zhì)納米粒遞藥系統(tǒng)對腦內(nèi)自噬-溶酶體信號的影響及機制[A];中國毒理學會第六屆全國毒理學大會論文摘要[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霞;液體中的納米粒子可用于存儲信息[N];科技日報;2014年
2 王小龍;納米粒子可經(jīng)水果等食物進入人體[N];科技日報;2013年
3 解放軍總醫(yī)院病理科 紀小龍;納米技術在開拓新藥中應用前景[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4 記者 白毅;新型藥物納米輸送系統(tǒng)研究取得多項創(chuàng)新[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5 記者 華凌;磁電納米粒子可傳遞藥物直入大腦[N];科技日報;2013年
6 平其能;納米藥物制劑的現(xiàn)狀與未來[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7 ;上海中藥研究所制備出氟苷新型給藥系統(tǒng)[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8 記者 白毅;復合物納米?勺鳛橐葝u素口服給藥新載體[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9 記者 毛黎;放射性納米粒子可定向附著殺滅癌細胞[N];科技日報;2013年
10 甘勇 林艷瓊 陳慶華;微粒系統(tǒng)用于眼用制劑成新趨勢[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紅麗;多糖修飾的PLGA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武敬亮;載阿霉素組氨酸修飾透明質(zhì)酸納米粒的制備及抗腫瘤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3 趙小智;包裹芘的高分子納米粒的制備、表征以及體內(nèi)外行為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張靜;油酰殼聚糖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蔣新宇;抗癌藥物納米粒載體系統(tǒng)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6 袁弘;固體脂質(zhì)納米?诜幬镙d體經(jīng)胃腸道轉運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陳潔;馬鈴薯凝集素修飾聚乙二醇—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納米粒經(jīng)鼻入腦的遞藥特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孫彥華;基于金納米粒的生物分子化學發(fā)光分析新技術[D];復旦大學;2012年
9 劉玉梅;長春堿納米粒的制備及其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9年
10 余敬謀;兩種疏水改性乙二醇殼聚糖自聚集納米粒在藥物傳遞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釗;新型聚(醚—酐)凝膠納米粒用于難溶性藥物增溶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蔡錚;光交聯(lián)聚醚酐凝膠納米粒的制備及包載疏水性藥物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3 張微;脂質(zhì)納米粒的制備及基因轉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張斌;基于磁性與熒光納米粒的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5 胡振夏;葉酸殼寡糖修飾的PLGA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載體的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6 顏煥新;空心氧化鐵載藥磁納米粒的制備及體外釋放性能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丁小力;載異煙肼利福平聚乳酸納米粒的構建及體外釋藥特性的評價[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王福根;乙酰半胱氨酸納米粒的制備與體內(nèi)外評價[D];浙江大學;2012年
9 顧君彤;刺激—響應型阿霉素磁性復合納米粒的制備與體外實驗[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崔召元;奧沙利鉑長循環(huán)納米粒的制備與評價[D];青島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101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11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