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貝拉唑對非甾體抗炎藥誘導小腸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可能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雷貝拉唑 + 非甾體類消炎藥。 參考:《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5年20期
【摘要】:目的探討質子泵抑制劑(PPIs)藥物雷貝拉唑對非甾體抗炎藥(NISADs)吲哚美辛誘導小腸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可能機制。方法檢測PPIs雷貝拉唑對吲哚美辛誘導小腸損傷的保護作用及與HO-1的相關性。給予小鼠口服吲哚美辛10 mg/kg,24 h后處死。在給予吲哚美辛前30 min,口服雷貝拉唑30~100 mg/kg和奧美拉唑30~100 mg/kg;在給予吲哚美辛或雷貝拉唑前10 min,肌內注射HO-1抑制劑錫-原卟啉(Sn PP)30 mg/kg。結果吲哚美辛引起小腸出血性損傷,侵襲性腸道桿菌數(shù)量增加,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達和髓過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雷貝拉唑以劑量依賴性保護吲哚美辛引起的腸損傷,并且MPO活性上升受到抑制,而奧美拉唑無該作用。預處理Sn PP能夠加重吲哚美辛引起的小腸損傷,并拮抗雷貝拉唑的保護作用。結論雷貝拉唑能夠保護吲哚美辛誘導的小腸損傷,并與雷貝拉唑通過上調黏膜中HO-1/CO的表達而抑制i NOS表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apeprazole, a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sa), on intestinal injury induced by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ISADsIndomethacin. Method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PIs rabeprazole on indomethacin 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O-1 were detected. Mice were killed 24 hour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hacin 10 mg / kg. 30 minutes 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hacin, Rabeprazole 30 mg/kg and omeprazole 30 mg / kg were given orally, and HO-1 inhibitor Sn PP)30 mg / kg was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10 minutes 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hacin or rabeprazole. Results Indomethacin induced intestinal hemorrhagic injur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invasive enterobacteria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nd the activity of myeloperoxidase (MPO). Rabeprazole protects intestinal injury induced by indomethaci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increase of MPO activity is inhibited, but omeprazole does not. Sn-PP pretreatment could aggravate the intestinal injury induced by indomethacin and antagoniz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abeprazole. Conclusion Rabeprazole can protect the small intestine injury induced by indomethacin, and both Rabeprazole and Rabeprazole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I NOS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HO-1/CO in mucous membrane.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分類號】:R9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彭亮;劉密;常小榮;楊舟;易受鄉(xiāng);嚴潔;彭艷;;孤束核損毀對艾灸預處理調節(jié)大鼠胃黏膜EGF、SS含量及HSP-70表達作用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年12期
2 王輝;;276例外科手術使用PPIs預防應激性潰瘍的用藥分析[J];海峽藥學;2014年04期
3 關里;張雁林;毛麗君;叢翠翠;趙金垣;;腦海馬HO-1持續(xù)過表達在急性CO中毒遲發(fā)性腦病中的作用[J];中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4 陳漢卿;呂賓;陳鳴艷;張爍;;質子泵抑制劑對NSAIDs相關小腸損傷大鼠HO-1表達的影響[J];胃腸病學;2011年07期
5 張國龍;;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相關性潰瘍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09年03期
6 萬云樂;吳麗花;余松峰;金晶;柯慶宏;鄭樹森;;丙氨酰-谷氨酰胺下調口服他克莫司損傷的腸黏膜組織中iNOS和TNF-α的表達(英文)[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7年05期
7 郭淦華;宋豐前;王俊;王芳芳;;NSAIDs相關性潰瘍再出血的預防[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年23期
8 卜月;席宏杰;;血紅素加氧酶-1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中新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昭徐;;質子泵抑制劑作用機制的新見解[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8年02期
2 劉穎;周海霞;汪曉東;李立;;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臨床研究進展[J];華西醫(yī)學;2010年07期
3 陳建;葛凱杰;王化強;林煒;;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營養(yǎng)支持中的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年05期
4 李志坤;王福文;;藥物治療應激性胃潰瘍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5年01期
5 李曉波;;非甾體類藥物導致相關性潰瘍的內鏡特點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年23期
6 季紅莉;;老年非甾體類抗炎藥潰瘍與非甾體類抗炎藥不良反應監(jiān)測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1年03期
7 胡楊;吳清;劉朝霞;傅念;陽學風;;埃索美拉唑對人胃上皮細胞抗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年15期
8 陳春林;毛華;唐銀麗;黃純熾;沈瓊;;質子泵抑制劑用于肝硬化患者的療效評估[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2年03期
9 安敏;張振玉;;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腸病[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年02期
10 劉新光;;2011年度中國消化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謝添武;基于蒙特卡羅方法的大鼠輻射劑量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郝峰;消化性潰瘍近15年中醫(yī)文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金奇江;血紅素加氧酶1介導氫氣和抗壞血酸增強紫花苜蓿非生物脅迫耐性的分子機理[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3年
4 石莎;非甾體抗炎藥相關小腸黏膜損傷發(fā)生機制及藥物干預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5 張聰;雷公藤甲素脂質納米粒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6 雷毅軍;基于PAR/TFF介導的ERK信號轉導途徑研究艾灸預處理對急性胃黏膜損傷的保護機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敏;阿司匹林對腸上皮細胞的損傷作用及機制探討[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吳卓霖;冬胃顆粒對寒凝血瘀型消化性潰瘍保護作用的觀察[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王威;JBP485抗大鼠小腸損傷的機制及其與寡肽轉運體PEPT1表達和功能變化的關系[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羅宜輝;吲哚美辛誘導的急性小腸損傷及奧美拉唑的預防和治療作用[D];中南大學;2008年
5 危柳柳;內鏡下粘膜明顯損傷的85例NSAIDs相關性胃病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陳春林;質子泵抑制劑用于肝硬化患者的療效評估[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楊健;維胃方對實驗性胃潰瘍大鼠氧自由基代謝影響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張川;益氣活血方對消化性潰瘍病變黏膜VIP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9 鄧露;加味胃潰靈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10 喬靜;Exendin-4干預對2型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組織HO-1及NT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健華;嚴潔;常小榮;符文彬;;電解損毀孤束核對電針效應的影響[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05期
2 賈赤宇,陳璧;EGF,TGFβ_1,抗TGFβ_1中和抗體對大鼠深Ⅱ°燙傷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3 王少錦,孫彥輝,趙志國,楊天祝;大鼠腦立體定向手術校正的三種方法[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4 劉密;彭艷;常小榮;嚴潔;易受鄉(xiāng);林亞平;岳增輝;;艾灸溫熱效應的生物物理學特性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5 刁萍萍;杜奕奇;李兆申;;NSAIDs與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7年07期
6 圣海蓉;邢海輝;;溫和灸法治未病[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黃李雅;馬斌武;任學云;;非甾體類抗炎藥和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發(fā)病關系的臨床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8年02期
8 蔣健;楊銘;;應激性潰瘍的診療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年33期
9 黃慶科;金抒清;王劍虹;;氯化血紅素對大鼠肝臟血紅素加氧酶1的誘導表達[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8年05期
10 蘇保松;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潰瘍并出血34例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建明,胡詠梅,梅俏,徐新華,胡祥鵬,馬維娟;細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態(tài)性對雷貝拉唑藥動學和藥效學的影響[J];中華消化雜志;2004年10期
2 何解生;抗?jié)儾∷幚棕惱虻乃幚砼c臨床[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年01期
3 李社生;;雷貝拉唑等四藥聯(lián)合治療難治性消化性潰瘍18例臨床體會[J];工企醫(yī)刊;2008年01期
4 楊步斌;;聯(lián)合用藥對雷貝拉唑藥代動力學影響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年12期
5 韋樹理;鄒尤寶;饒官華;;雷貝拉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年11期
6 劉磊;李龍;舒波;李榮東;;雷貝拉唑砜的合成新方法[J];化學試劑;2013年04期
7 高峻鈺;抗?jié)儾∷幚棕惱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98年05期
8 黃仲義,梁建新;三種雷貝拉唑制劑的含量比較[J];上海醫(yī)藥;2005年08期
9 徐遠明;;雷貝拉唑治療十二指腸體部潰瘍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年14期
10 周槐娜;熊江琴;黃捷平;;雷貝拉唑階梯停藥療法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近期及遠期療效的初步觀察[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勇;陳笑艷;顧琦;鐘大放;;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人體血漿中雷貝拉唑[A];中國有機質譜學第十二屆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2 高紅;代曉燕;李成建;;雷貝拉唑不良反應4例[A];2013年全國醫(yī)藥學術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3年
3 陳宗永;;雷貝拉唑、阿莫西林二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潰瘍[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鏡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中國第十四屆內鏡醫(yī)學學術大會、《中國內鏡雜志》創(chuàng)刊十周年學術討論會、恩德思獎(Endoscopics Award)頒獎大會論文匯編(二)[C];2005年
4 徐軍霞;余云華;詹開宇;張冬梅;;雷貝拉唑對心血管患者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引發(fā)相關性潰瘍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心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5 黎紅光;吳明東;林慧萍;汪望月;尚惺杰;;尿囊素鋁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活動期胃潰瘍53例觀察[A];2013第六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黎紅光;吳明東;林慧萍;汪望月;尚惺杰;;尿囊素鋁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活動期胃潰瘍53例觀察[A];第二十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李志;何明順;;雷貝拉唑聯(lián)合潰愈顆粒治療Hp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白班俊;黃國美;葉麗敏;;雷貝拉唑聯(lián)合快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觀察[A];2006年貴州省醫(yī)學會消化及內鏡學分會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9 秦文燕;曹群奮;陳勇華;劉曉;林賽爭;;雷貝拉唑治療胃潰瘍的療效觀察及檢測[A];2013第六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10 陸維宏;程勝平;周水英;李彬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觀察[A];第二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付德明;雷貝拉唑的藥效學特點[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2 張輝;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3 副主任醫(yī)師 韓詠霞;新型抑酸劑雷貝拉唑有三大優(yōu)點[N];大眾衛(wèi)生報;2008年
4 劉遠芬;春季!拔浮睉(zhàn)[N];醫(yī)藥經濟報;2008年
5 陳明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藥學部;PPI使用指引[N];醫(yī)藥經濟報;2014年
6 亦舟;“三駕馬車”治潰瘍[N];醫(yī)藥經濟報;2008年
7 莊愉;抑酸治胃 一代更比一代強[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磊;CYP2C19和IL-1基因多態(tài)性對PPIs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影響及雷貝拉唑肝腸首過效應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劉先鋒;氯吡格雷與質子泵抑制劑相互作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向紅;以雷貝拉唑為基礎的三聯(lián)和四聯(lián)方案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觀察[D];浙江大學;2007年
2 劉世艷;康復新液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酒精相關性胃粘膜損傷的療效觀察[D];吉林大學;2014年
3 張捷;雷貝拉唑人體內定量分析方法及藥代動力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趙宏偉;雷貝拉唑與兩種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馮麗;雷貝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04年
6 李燕;包含不同劑量雷貝拉唑、不同療程含鉍劑四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分析—浙江省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臨床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7 史云;雷貝拉唑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應影響的臨床觀察[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查德華;雷貝拉唑肝腸首過效應及抗生素對雷貝拉唑藥代動力學影響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張超;加味四逆散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肝胃不和型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孫健;雷貝拉唑在國人不同CYP2C19基因型個體內的藥動學[D];鄭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18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1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