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交聯(lián)劑Eudragit RS100的凝膠貼膏基質(zhì)考察
本文關鍵詞: 凝膠貼膏 制川烏 白芍 Eudragit RS 交聯(lián)劑 基質(zhì) 透皮 出處:《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15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測定并對比了以Eudragit RS100或氯化鋁為交聯(lián)劑時聚丙烯酸鈉(PAA-Na)溶液的屈服值與黏度,結(jié)果二者無顯著差異。但根據(jù)繪制的流變曲線可見,以Eudragit RS100為交聯(lián)劑的體系黏度較均一,有利于提高凝膠基質(zhì)中藥物含量的均勻性。在此基礎上加入羧甲纖維素鈉(CMC-Na)為增黏劑,制備空白凝膠貼膏基質(zhì),并用Box-Behnken設計-效應面法優(yōu)化基質(zhì)處方。所得優(yōu)化處方為含PAA-Na、Eudragit RS100和CMC-Na各4.0%、0.2%和14.0%。以制川烏和白芍的提取物為模型藥物制備了以Eudragit RS100或氯化鋁為交聯(lián)劑的烏芍凝膠貼膏,并考察了兩種制品中芍藥苷的透皮行為。結(jié)果兩種制品中芍藥苷的穩(wěn)態(tài)透皮速率和釋放時滯均無顯著差異,提示以Eudragit RS100為交聯(lián)劑并不影響該凝膠貼膏中藥物的經(jīng)皮滲透性能。
[Abstract]:The yield value and viscosity of sodium polyacrylate (PAA-Na) solution with Eudragit RS100 or aluminum chloride as crosslinker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rheological curves drawn, the viscosity of the system with Eudragit RS100 as crosslinking agent was uniform.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homogeneity of the drug content in gel matrix, on the basis of which CMC-Na is added as viscosity enhancer to prepare blank gel paste matrix. The matrix formulation was optimized by Box-Behnken design-effect surface method. The optimized formulation was 0.2% and 14.0%,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PAA-NaA- Eudragit RS100 and CMC-Na. The extract of Radix Paeoniae lanceolat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was used as model drug to prepare the gel paste of Radix Paeoniae AlCl or Eudragit RS100 as crosslinking agent. The transdermal behavior of paeoniflorin in the two kinds of products was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eady-state transdermal rate and release delay of paeoniflori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products, suggesting that the transdermal permeability of paeoniflorin in the gel paste was not affected by Eudragit RS100 as crosslinking agent.
【作者單位】: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360647) 江西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201310412032)
【分類號】:R9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韓慧芳,崔英德,蔡立彬;聚丙烯酸鈉的合成及應用[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建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鈉高效陶瓷減水劑的應用[J];山東陶瓷;2005年03期
2 陶梅香;張振;楊晴;唐林生;;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助洗性能[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8年05期
3 詹少彤;劉曉暄;楊雪嬌;黎新明;;靜態(tài)反相懸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鈉[J];廣東化工;2010年01期
4 宋建恒;劉軍深;;聚丙烯酸鈉的制備及其絮凝效果研究[J];廣州化工;2006年06期
5 張劍;鄭國國;余憲虎;;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鈉的合成及應用[J];廣州化工;2011年15期
6 華慢;龔元元;梁暉;盧江;;制備球狀卡波樹脂反相懸浮聚合體系的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yè);2013年02期
7 范寶安;;溶液聚合中NaHSO_3鏈轉(zhuǎn)移機理及效果[J];合成樹脂及塑料;2010年03期
8 姜紹通;伍亞華;趙妍嫣;;淀粉基高吸水樹脂的制備新方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9 王立勇,任天瑞;丙烯酸/馬來酸酐高吸水樹脂的合成[J];過程工程學報;2005年02期
10 徐冬梅;丁寧;李坤坤;高軍;;低相對分子質(zhì)量聚丙烯酸鈉的合成研究[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孫波;聚天(門)冬氨酸材料的設計、合成與應用基礎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2 姜文勇;新型無磷洗滌助劑—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備工藝及產(chǎn)品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趙孔銀;大分子表面印跡藻酸鹽基雜化聚合物微球的制備與特性[D];天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全偉;疏水改性聚丙烯酸在水溶液中的行為及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曹麗琴;吸附性交聯(lián)兩性高分子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新疆大學;2004年
3 楊曉麗;多元醇交聯(lián)的高吸水性樹脂的制備及性能探討[D];新疆大學;2005年
4 王丹丹;低相對分子質(zhì)量聚丙烯酸鈉聚合的工藝優(yōu)化及反應安全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5 伍亞華;甘薯淀粉基高吸水樹脂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6 張榮月;銅(III)引發(fā)合成星形聚丙烯酸鈉反應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7 劉金華;低水泥耐火澆注料外加劑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8 王秋華;一種新型水溶性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備及其作為無磷助洗劑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7年
9 林勇;有機修飾的硅納米粒子介導生存素基因轉(zhuǎn)入嗅鞘細胞[D];昆明醫(yī)學院;2007年
10 孫敏杰;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的合成與應用[D];蘇州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廷棟,,劉京;高吸水性樹脂在日用化學工業(yè)中的應用[J];日用化學工業(yè);1995年01期
2 單軍,劉占軍;輻射合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鈉及其共聚物水凝膠微觀結(jié)構(gòu)的掃描電鏡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1995年09期
3 路建美,朱秀林,顧梅;微波法合成聚丙烯酸鈉高吸水性樹脂[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1996年04期
4 朱秀林,程振平,路建美,畢成;大粒徑高吸水性樹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1998年03期
5 錢欣,濮陽楠,葉智林;高吸水性樹脂聚丙烯酸鈉鹽制備工藝研究[J];功能高分子學報;1997年02期
6 尹國強,廖列文,崔英德,康正,郭建維;高吸水性樹脂的合成研究[J];廣州化工;2000年03期
7 陳建峰,馮小京,趙鑫;交聯(lián)聚丙烯酸鈉高吸水性樹脂的制備[J];廣州化工;2000年03期
8 周愛林;國內(nèi)外超吸水性樹脂現(xiàn)狀與展望[J];化工時刊;1998年10期
9 孫中黨,王志成,平琳;柔性交聯(lián)聚丙烯酸鈉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河南科學;1997年03期
10 余學軍,徐丹,劉明,鞏瑩;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鈉的合成研究[J];化學世界;1999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春東;陳愛霞;唐吉勇;;交聯(lián)劑現(xiàn)場添加工藝探索[J];今日科苑;2011年02期
2 ;吉化研制成功脫肟型交聯(lián)劑[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1998年09期
3 崔淑玲,宋心遠;纖維交聯(lián)劑及其應用[J];印染;2004年13期
4 任敏紅;陳素萍;雷曉疆;陳權(quán)生;;液相色譜法測定酚醛交聯(lián)劑中殘余苯酚含量[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8年05期
5 陳學東;;水溶性樹脂交聯(lián)劑的合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6 劉治民;張容;毛慶汝;李留占;;提高酚醛交聯(lián)劑檢測精度的方法探討[J];內(nèi)江科技;2013年05期
7 翟光;新型交聯(lián)劑——2-乙基-4-甲基咪唑[J];化學世界;1966年01期
8 ;交聯(lián)物理化學[J];國外紡織技術(shù);1978年02期
9 ;交聯(lián)物理化學 第二部分 對于交聯(lián)劑處理織物的物理化學研究[J];國外紡織技術(shù);1978年04期
10 ;交聯(lián)劑的分析[J];工程塑料應用;1979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崔淑玲;宋心遠;;纖維交聯(lián)劑及其應用[A];第九屆陳維稷優(yōu)秀論文獎論文匯編[C];2005年
2 張莉;趙修文;張利國;李博;張濤;;交聯(lián)劑對低密度聚氨酯高回彈泡沫的影響[A];中國聚氨酯工業(yè)協(xié)會第十七次年會論文集[C];2014年
3 黎玉蘭;周達飛;陸沖;程樹軍;;三次采油驅(qū)油用聚丙烯酰胺的交聯(lián)劑-檸檬酸鋁的合成、表征及其交聯(lián)特性研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周翔;;可誘導的核酸交聯(lián)劑的合成與它們的生物活性研究[A];第六屆全國磷化學化工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翁小成;周翔;;可誘導的核酸交聯(lián)劑的合成及活性研究[A];第五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萬榮欣;田聰;劉欣;顧漢卿;;天然交聯(lián)劑處理心包組織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十一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焦延鵬;張志雄;李立華;周長忍;;新型可降解支架材料的制備[A];第九屆全國生物材料學術(shù)會議(CBMS-9)論文集[C];2002年
8 王永鵬;張海博;姜振華;;硼酸改性聚芳醚砜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9分會:應用化學[C];2014年
9 秦維超;趙寧寧;宋洪贊;;纖維素基離子凝膠的制備與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14分會:流變學[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 宋鵬 通訊員 王蕾;新疆油田新型交聯(lián)劑應用成效顯著[N];中國石油報;2009年
2 記者 李琮;新型交聯(lián)劑力助涂料水性化[N];中國化工報;2006年
3 ;環(huán)氧氯丙烷紡織品交聯(lián)劑在南通問世[N];今日信息報;2005年
4 記者 涂亞卓、通訊員 梅智云、實習生 田佳;價格比國外產(chǎn)品便宜一半[N];湖北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崔淑玲;交聯(lián)劑TETS的合成與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2 劉永兵;新型流體轉(zhuǎn)向劑[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昊;巰基交聯(lián)劑聚合牛血紅蛋白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2 史亞鵬;無甲醛交聯(lián)劑的合成及應用[D];蘇州大學;2012年
3 董霞;助交聯(lián)劑對氫化丁腈橡膠硫化的影響[D];青島科技大學;2014年
4 王曉俊;多陽離子型交聯(lián)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5 王宏臣;堿性交聯(lián)劑的合成及在棉織物易護理整理中的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5年
6 魏向博;水基壓裂液高溫延緩型交聯(lián)劑的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7 楊一帆;調(diào)剖用定時反應交聯(lián)劑和復合高彈性顆粒的合成與應用[D];吉林大學;2012年
8 夏樹斌;深度原位交聯(lián)劑鉻溶膠制備與注入工藝[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9 周高寧;延遲交調(diào)剖技術(shù)及機理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7年
10 李叢妮;有機鋯復合交聯(lián)劑的制備及其交聯(lián)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06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0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