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格列奈與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本文關鍵詞: 那格列奈 相互作用 紫外光譜 熒光光譜 微分脈沖伏安法 出處:《分析試驗室》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熒光光譜法、微分脈沖伏安法和紫外可見光譜法相結合研究了那格列奈與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機制?疾炝瞬煌h(huán)境溫度和酸度那格列奈與牛血清白蛋白的結合常數和結合位點,并對其熱力學常數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兩者結合距離為4.29 nm,那格列奈主要通過疏水作用和靜電作用與牛血清白蛋白相作用,造成牛血清白蛋白二級結構的變化。靜態(tài)猝滅和非輻射能量轉移是導致牛血清白蛋白熒光猝滅的原因。此外,乙醇會對二者的結合作用產生影響。為那格列奈在生物體內的儲存、傳輸及藥理作用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Abstract]:By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nateglinide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and UV visible spectroscopy (BSA)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was studied. The binding constants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acidity of nateglinide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binding sites, an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istance is 4.29 nm, Nateglinide mainly b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interaction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two level structure. The static quenching and non 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is the caus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y fluorescence quenching. In addition, ethanol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effect on the two as the Glena effect. In vivo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torage, transmission and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作者單位】: 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福建省綠色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405075) 福建省工業(yè)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14H0040)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3J01052)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資助
【分類號】:R914;O657.3
【正文快照】: 那格列奈(NG)是一種D-苯丙氨酸的衍生物,與血清白蛋白的結合率高達98%,是餐時降血糖的一種快速有效的藥物[1]。藥物與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相關交叉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對那格列奈與血清白蛋白結合情況的研究,可以從分子的角度了解那格列奈在生物體內的作用機制,為合理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建緒,高永良;那格列奈片的穩(wěn)定性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03年11期
2 殷琦,李鵬,郭理博,李可欣,孫春華,李長齡;那格列奈的藥理特性與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4年04期
3 王長江,馮憑,閻勝利,羅佐杰,王德全,孫海燕,劉樹琴,楊明功;那格列奈片治療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對照臨床試驗[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4年06期
4 楊惠娣,徐彬;2型糖尿病治療新藥 那格列奈[J];世界臨床藥物;2004年09期
5 郁健;杜春波;楊勁;;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人血漿中那格列奈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4年02期
6 黃曉程,賢曉麗;新型降糖藥那格列奈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5年02期
7 何玉玲,王乃尊,肖常青,潘海林,龐翠軍,蘇宏業(yè);那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5年03期
8 徐浣白,石建華,張曉梅,陳鳳玲,于磊;那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李肖玲;陸國紅;蔣賢武;;那格列奈及其類似物的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06年02期
10 羅佐杰;謝新榮;秦映芬;梁杏歡;張英;孫克宏;;那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鋼;龔文和;徐群為;蘇國強;陳家英;;那格列奈晶體形貌與結構測定[A];第三屆全國掃描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張偉;賀毅憬;韓春婷;周宏灝;;SLC01B1 521T>C基因多態(tài)對降糖藥那格列奈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的影響[A];第八次全國藥物與化學異物代謝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6年
3 任國飛;;那格列奈的新劑型研究進展[A];2013年浙江省醫(yī)院藥學學術年會會議報告與論文匯編[C];2013年
4 詹偉彬;;那格列奈(唐力)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觀察[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會議材料匯編[C];2006年
5 李保會;呂運開;秦新英;;毛細管區(qū)帶電泳同時分離那格列奈幾何異構和旋光異構體[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分析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6 劉天;魏愛生;郎江明;陳蘋;王甫能;陳發(fā)勝;郅敏;;那格列奈對葡萄糖耐量低減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的影響[A];廣東省第五屆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防治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5年
7 魏世杰;;替米沙坦與那格列奈在比格犬體內藥物相互作用研究[A];西北地區(qū)第七屆色譜學術報告會甘肅省第十二屆色譜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劉天;魏愛生;郎江明;陳蘋;王甫能;陳發(fā)勝;郅敏;;那格列奈對葡萄糖耐量低減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的影響[A];第八次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宗文漪;高妍;袁申元;馮憑;羅佐杰;汪寅章;郭曉蕙;柴瑞敏;鄭寶忠;秦映芬;潘長玉;;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雙盲、對照臨床研究[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李海;劉娟;陳靄玲;李延兵;;那格列奈與阿卡波糖對2型糖尿病患者標準碳水化合物餐及混合餐后血糖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馮友根;治療2型糖尿病新藥那格列奈[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2 董耀平;那格列奈仿制藥市場尋路[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3 李苗;遼寧9項專利成功出讓[N];中國商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成瑜;CYP2C9和SLCO1B1基因多態(tài)性對那格列奈的代謝和藥物相互作用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志偉;分子烙印及相關技術分離分析那格列奈和氨基安替比林[D];河北大學;2003年
2 李妍;自組裝膜調控那格列奈結晶[D];天津大學;2012年
3 湯世國;米格列奈鈣分散片和那格列奈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殷霞;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影響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5 程永科;那格列奈多晶型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85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48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