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醇與D-手性肌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肌醇與D-手性肌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出處:《中國食品添加劑》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肌醇、D-手型肌醇對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體內(nèi)抗氧化能力的研究。方法:采用頸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然后分別以100、200、400mg/(kg·bw)劑量的肌醇、D-手型肌醇灌胃。給藥八周后,將小鼠處死,觀察其對血清、肝臟和腦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總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與模型組相比肌醇、D-手性肌醇各劑量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血清和組織中SOD和CAT的活性,提高T-AOC,降低MDA含量。說明肌醇和D-手型肌醇可以通過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顯著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oxidation effect of inositol D-hand inositol on aging mice induced by D-galactose. Methods: the aging mic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D-galactose into the neck and back. Then the mice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inositol D- hand inositol at the dose of 100g / 100g / kg 路bw.After eight weeks of administration, the mice were killed and the serum was observe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in liver and brain.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CAT),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A) and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sito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odel group. D- chiral inositol could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CAT in serum and tissue, and increase T-AOC. It showed that inositol and D-hand inositol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ntioxidant ability of aging mice induced by D-galactose by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作者單位】: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
【分類號】:R965
【正文快照】: 當機體處于一定生理(年老)、病理或者能量過剩狀態(tài)時,會產(chǎn)生過多的自由基,當超出了機體清除能力時,自由基便會攻擊細胞內(nèi)的蛋白質(zhì)、脂質(zhì)及DNA等最終造成細胞死亡機體組織功能受損,機體抗氧化酶活性降低[1-4]。因此,攝入一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物質(zhì)后可以延緩組織衰老。肌醇(myo-in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琳琳,凌文華;線粒體DNA氧化損傷機制的探討[J];疾病控制雜志;2000年01期
2 劉曉永,錢和,劉建利;肌醇研究近況與展望[J];江蘇食品與發(fā)酵;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艷秋;李志偉;張寶彤;章德宏;;肌醇的性質(zhì)及其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的應用[J];飼料工業(yè);2007年14期
2 李澤清;侯天德;;運動性內(nèi)源活性氧產(chǎn)生及對線粒體DNA氧化損傷[J];甘肅科技;2008年22期
3 阿衣古麗·玉努斯;哈木拉提·吾甫爾;帕麗旦·麥麥提;阿布力孜·阿卜杜扎依爾;甫拉提·吐爾遜;庫熱西·玉努斯;;基于異常黑膽質(zhì)證載體大鼠模型血清代謝組學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年08期
4 李昊陽;夏繼橋;楊連玉;鐘榮珍;;植物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在動物生產(chǎn)中的應用[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3年11期
5 楊杰;楊奇慧;譚北平;董曉慧;遲淑艷;劉泓宇;章雙;;水生動物肌醇營養(yǎng)研究進展[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5年03期
6 趙紅紅;李波;劉欣;;硫酸鐵銨催化合成的研究進展[J];安徽化工;2015年02期
7 郭會燦;王素娟;郭英;;肌醇的研究進展[J];河北化工;2008年07期
8 郭會燦;杜娜;;植酸酶在工業(yè)中的應用[J];河北化工;2008年11期
9 張惠,劉春然,王玲,徐禮鮮;口服高氧液對人體力竭運動后氧自由基代謝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5年10期
10 孫靈霞,陳錦屏;肌醇生產(chǎn)、應用研究及前景展望[J];糧食與油脂;200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紅娟;顧衛(wèi)紅;唐慶久;馬坤;佘德琴;;富肌醇南瓜品種資源的篩選與評價[A];中國園藝學會南瓜分會西南地區(qū)南瓜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馬鐵明;脾氣虛證、脾陽虛證和脾陰虛證老齡大鼠模型心、腦組織中mtDNA缺失、呼吸鏈復合體酶活性的變化以及補益脾胃方藥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4年
2 戴傳波;由玉米浸漬水制取肌醇的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臧瑩安;線粒體自由基在快大型黃羽肉雞PHS防控中的應用[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4 白雪蓮;蘋果渣多酚分離鑒定與體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初步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5 張家慶;小鼠卵巢氧化應激模型建立以及卵巢保護性抗氧化劑的篩選[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6 江辰陽;鎘致大鼠神經(jīng)細胞凋亡的線粒體途徑及NAC的保護作用[D];揚州大學;2014年
7 魯澤春;缺氧在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中的致病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8 韋雪;鎘通過ROS介導的PINK1/Parkin途徑誘導小鼠腎和腦發(fā)生線粒體自噬[D];蘭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成;米糠植酸的制備及其酶解研究[D];武漢工業(yè)學院;2010年
2 姜斌;功能性肌醇類物質(zhì)提取與降血糖功能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帕麗旦·麥麥提;維吾爾醫(yī)異常黑膽質(zhì)性糖尿病病癥模型代謝組學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李水根;嘧菌酯對大豆和玉米幼苗產(chǎn)生的藥害被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緩解的效果初探[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李靜;從稻殼中提取肌醇的工藝及工程數(shù)據(jù)測定[D];鄭州大學;2007年
6 侯建霞;苦蕎麥中活性成分及其在萌發(fā)過程中變化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7年
7 李秀珍;植酸梅高產(chǎn)菌株的選育及酶的分離純化和性質(zhì)研究[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07年
8 孔令瑤;黑米中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9 潘聲龍;由玉米浸漬水制取肌醇的工藝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10 舒向榮;紅杉醇等肌醇類物質(zhì)降血糖作用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韋振雷;肌醇的生產(chǎn)方法及應用[J];廣西農(nóng)學報;1999年02期
2 劉守信,張紅利,李振朝,白乃生,,傅德才;生產(chǎn)肌醇新工藝的研究[J];河北輕化工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3 李好管,朱凌皓;肌醇的技術與市場[J];化工生產(chǎn)與技術;2001年02期
4 曾昭惠,張宗玉;自由基對線粒體DNA的氧化損傷與衰老[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95年05期
5 金應世;米糠餅提取植酸鈣和肌醇的方法[J];糧油食品科技;1999年02期
6 王建玲,王敏,王春霞,路福平,杜連祥;利用酶法生產(chǎn)肌醇初步研究[J];天津輕工業(yè)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厚陽;楊吉霞;趙培君;趙國華;;食品抗氧化評價體系及其選擇使用[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年24期
2 賈寧人,王鋼;血清總抗氧化水平測定用于重癥患者臨床監(jiān)護的意義初探[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2002年01期
3 許繼取;苯作業(yè)工人體內(nèi)脂質(zhì)過氧化與抗氧化水平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3年04期
4 孫國華,劉萬義,王成傳;吸煙對飛行人員心理特征和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影響[J];航空軍醫(yī);2003年01期
5 雷嘉欣;;攝食番茄、胡蘿卜對小鼠體內(nèi)抗氧化水平影響的初探[J];食品工業(yè);2008年02期
6 李紅;吳文勝;;中藥治療對老年痰濕雍盛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體內(nèi)抗氧化水平的作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2年09期
7 閆明啟;朱承超;曲丹;;療養(yǎng)對涉核人員抗氧化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2年12期
8 曹洪波;;中醫(yī)藥對肺間質(zhì)纖維化患者抗氧化水平的影響[J];吉林中醫(yī)藥;2013年10期
9 胡春華,涂前慧,胡臘先,雷引娣;早產(chǎn)兒用面罩給氧后抗氧化水平的變化[J];中國康復;2002年02期
10 賴慕賢;陳一玲;張靜宜;陳耕夫;揚紅;羅少紅;;4~6月胎兒血漿脂質(zhì)過氧化與抗氧化水平[J];廣東醫(yī)藥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存志;劉麗英;石廣霞;王麟鵬;;針灸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進展[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2 楊怡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的氧化與抗氧化[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13感染、免疫和疫苗論壇論文集[C];2014年
3 唐詠梅;舒暢;寧鴻珍;周瑞華;李碧;;學齡兒童鋅、硒、銅、鐵攝入水平對抗氧化能力的影響[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自由基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夏季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4 唐詠梅;劉毅;寧鴻珍;王茜;李碧;;學齡兒童微量元素攝入水平對其體內(nèi)抗氧化反應的影響[A];營養(yǎng)與慢性病——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胡庭俊;程富勝;陳炅然;鄭榮梁;;山豆根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自由基生物學與自由基醫(yī)學學術會議和海峽兩岸自由基生物學與自由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書文;抗氧化乳酸菌的篩選及其特性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2 閆雪彥;甘油二酯對大鼠血脂和抗氧化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3 趙向東;基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的番茄抗氧化水平檢測[D];浙江大學;2012年
4 趙花琴;抗氧化水平對肝癌細胞增殖的影響[D];福州大學;2010年
5 王舒平;高糖日糧對小鼠消化系統(tǒng)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D];江南大學;2008年
6 趙謙;抗氧化乳桿菌的篩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298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42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