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不予Ib區(qū)淋巴結預防照射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2 05:22
本文關鍵詞: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不予Ib區(qū)淋巴結預防照射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鼻咽癌 調強放射治療 Ib區(qū) 頜下腺 淋巴結轉移
【摘要】:目的:本研究觀察鼻咽癌放療中采用調強放射治療技術不予頸部Ib區(qū)淋巴結預防性照射治療的區(qū)域控制等療效與口干相關毒性,探討不予Ib區(qū)預防照射的可行性。材料與方法:回顧性收集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接受調強放射治療不予Ib區(qū)淋巴結預防性照射的193例鼻咽癌患者。治療前每位患者完善全面分期檢查并排除Ib區(qū)淋巴結轉移。頸部淋巴結轉移陰性的患者接受鼻咽、顱底和上頸淋巴結引流區(qū)(Ⅱ、Ⅲ、ⅤA)照射,頸部淋巴結轉移陽性患者接受全頸放療,包括II-V淋巴結引流區(qū)。所有患者不予Ib區(qū)預防性照射。鼻咽原發(fā)灶及淋巴結轉移灶的處方劑量為66-70.4Gy/30-32次,亞臨床灶及淋巴引流區(qū)處方劑量54-60Gy/30-32次。該研究組中僅有10例患者予頜下腺參照腮腺標準進行統(tǒng)一限量,其為限量組,按相同TNM分期標準配對選取該研究組中未限量的10例患者作為非限量組,兩組患者進行頜下腺在內的危及器官和靶區(qū)劑量各參數(shù)分析比較。隨訪中結合病史、體征、輔助檢查進行復發(fā)、轉移判定,根據(jù)RTOG標準進行口干及其他后期毒性評價。結果:193例納入分析的患者放療時的中位年齡49歲(20-73歲),中位隨訪時間58個月(7-100個月)。限量組和非限量組患者的腫瘤靶區(qū)與危及器官劑量分布無明顯差別,但限量組患者頜下腺的照射劑量明顯降低:左側頜下腺D50于限量組與非限量組分別為49.4Gy和56.9Gy,降低7.5Gy(13.2%),Dmean分別為48.5Gy和56.4Gy,降低7.9Gy(14%);右側頜下腺D50分別為49Gy和57.2Gy,降低8.2Gy(14.3%),Dmean分別為49.1Gy和56.9Gy,降低7.8Gy(13.7%)。限量組患者小于39Gy受照劑量的左、右頜下腺腺體體積分別為21.6%、28.9%;非限量組患者小于39Gy受照劑量的左、右頜下腺腺體體積分別為6.4%、0.2%。放療結束時復查,鼻咽和頸部殘留分別為20.2%(39/193)、18.7%(36/193),2例T2腔內殘留予腔內近距離加量各8Gy。1例頸部殘留,外照射加量4.4Gy/2F。隨訪中發(fā)現(xiàn)遠處轉移26例,鼻咽復發(fā)15例,區(qū)域淋巴結復發(fā)8例,且無1例患者復發(fā)發(fā)生在Ib區(qū)。5年局部控制率、區(qū)域控制率、無遠處轉移生存率、總生存率分別是92.8%、95.9%、85.8%、83.9%?诟墒亲畛R姷暮笃诜磻暂^輕,按標準僅1例患者達III級。結論:1.調強放射治療下,仍存在較高的口干發(fā)生率,但較常規(guī)放療時代口干程度有所改善。2。長期隨訪結果顯示不予Ib區(qū)預防照射并未增加包括Ib區(qū)在內的區(qū)域復發(fā)風險,且未影響局部、區(qū)域控制及總生存情況。3.可以通過調強放療技術降低頜下腺劑量以達到保護頜下腺的目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探索具體的劑量限值,并與主客觀評價口干結果相結合,建立劑量效應關系。
【關鍵詞】:鼻咽癌 調強放射治療 Ib區(qū) 頜下腺 淋巴結轉移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9.63
【目錄】:
- 符號及縮略詞說明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2
- 引言12-13
- 材料與方法13-20
- 結果20-27
- 討論27-32
- 結論32-33
- 參考文獻33-38
- 后記38-39
- 致謝39-40
- 發(fā)表文章40-47
- References45-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孝深,胡超蘇,吳永如,邱杏仙,馮炎;218例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的影像學分析[J];癌癥;2004年09期
2 胡偉漢,張國義,劉立志,吳湖炳,李立,高遠紅,潘q,
本文編號:7766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7766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