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外直肌后徙術治療兒童間歇性外斜視與殘余性外斜視的臨床療效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7-08-20 02:03
本文關鍵詞:單眼外直肌后徙術治療兒童間歇性外斜視與殘余性外斜視的臨床療效比較
【摘要】:[研究背景]目前對于外斜視的治療主要有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方式,其中非手術治療包括融合訓練及負球鏡治療。對于戴鏡治療2周以上或融合訓練1月后外斜視的斜視度仍大于12PD,或者根據(jù)分級判斷外斜視的控制能力的級別較高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不僅能改善患者眼位,而且能促進患者的雙側單視功能的恢復;但是對于兒童外斜視,其復發(fā)率較高,通常在3年以內(nèi)無外斜視的復發(fā),才有可能長期保持眼位的穩(wěn)定。若外斜視復發(fā),仍以手術治療為主,二次手術的主要方式是同側眼內(nèi)直肌截除術、對側眼外直肌后徙術聯(lián)合內(nèi)直肌截除術、同側眼外直肌再后徙術及對側眼外直肌后徙術;有文獻報道,單眼外直肌后徙術治療間歇性外斜視不僅可以矯正眼位,降低手術損傷,減少麻醉時間,而且對于小度數(shù)的外斜視的遠期效果良好;并有相關研究表明7,9,單眼外直肌后徙術與雙側外直肌后徙術在治療間歇性外斜視的手術成功率在統(tǒng)計學上無明顯差異。本研究為了探討單眼外直肌后徙術治療間歇性外斜視和殘余性外斜視的手術成功率及眼位漂移是否存在差異,回顧性分析了單眼外直肌術治療兒童間歇性外斜視與殘余性外斜視的療效,以指導臨床治療。 [目的]比較單眼外直肌后徙術治療兒童間歇性外斜視與兒童殘余性外斜視的療效。 [方法]回顧性系列病例研究。為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診斷為“間歇性外斜視”及“殘余性外斜視”并行單眼外直肌后徙術的連續(xù)性病例。納入標準為(1)無弱視(定義為雙側分別注視視力表,兩眼的視力相差不到2行);(2)無屈光參差(定義為雙側存在大于2.5D的屈光度差異或者右眼或左眼存在大于+6D等效球鏡的高度遠視或近視);(3)無A、V癥,且無合并斜肌手術史;(4)無限制性或麻痹性斜視;(5)外斜視度數(shù)為12PD~25PD:(6)術前及術后均行交替遮蓋法測量第一眼位及第二眼位的斜視度、Worth四點等檢查、Randot近立體視敏度的測定;(7)術后最少的隨訪時間為6個月;并且本研究排除集合不足型間歇性外斜視(即為看遠或看近的斜視度相差10PD以上)。共45例,分為間歇性外斜視組與殘余性外斜視組2組。間歇性外斜視組27例,殘余性外斜視組17例。其中在殘余性外斜視組的患兒首次手術中,11例患兒行對側單眼外直肌后徙術及7例患兒行對側單眼外直肌后徙術聯(lián)合內(nèi)直肌截除術。術后成功率標準為第一眼位的斜視度位于(-10-+10)。采用SPSS軟件t檢驗,P0.05表明統(tǒng)計學無明顯差異。對符合納入標準的45例患兒對其手術年齡、性別、視力、屈光度、術前看遠及看近斜視度、術前立體視、術后斜視度及術后隨訪時間進行對照比較及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術前2組的患兒手術年齡、性別、視力、屈光度、術前看遠及看近斜視度、術前立體視及術前隨訪時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74,p=0.86,p=0.97,p=0.85,p=0.74,p=0.06,p=0.06,p=0.70,p=0.25)。術后平均隨訪時間為11~13月,術后間歇性外斜視組成功率為74.1%,殘余性外斜視組成功率為77.8%,兩組成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術后第一天,6周,3月,6月及最后隨訪時間時的斜視度,兩組斜視度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論]對側單眼外直肌后徙術是治療20-25PD的殘余性外斜視一種有效的手術方式。
【關鍵詞】:外斜視 手術 兒童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77.41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符號說明11-12
- 前言12-14
- 資料與方法14-18
- 1.1 研究對象14
- 1.2 檢查方法14-16
- 1.3 手術16-17
- 1.4 術后17
- 1.5 手術成功率標準17
- 1.6 統(tǒng)計學處理17-18
- 結果18-20
- 討論20-26
- 參考文獻26-29
- 綜述29-38
- 參考文獻35-38
- 附表38-42
- 致謝42-4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3-44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4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樹鋒;王建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小度數(shù)基本型間歇性外斜視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3年12期
2 耿星;趙淑靜;王利華;;兒童間歇性外斜視矯正術后遠期眼位及外斜漂移[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3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陶崇飛;兩種術式在治療3-11歲基本型間歇性外斜視兒童的臨床效果[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馬翔;單側與雙側內(nèi)直肌后徙術治療兒童集合過強型內(nèi)斜視的療效比較[D];山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04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7040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