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相關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4-03 18:04
本文關鍵詞: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相關因素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研究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發(fā)生的相關因素,為臨床預防、診斷、治療提供參考。 方法:收集2012年1月31日到2014年1月31日本院眼科收治的白內障術后眼內炎共34例34眼,回顧分析白內障術后眼內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治療情況、病原菌的培養(yǎng)結果及預后情況。 結果:過去2年間我院共收治34例34眼白內障術后感染性眼內炎患者,包括6例6眼本院白內障手術后,其余28例28眼為外院轉診。從發(fā)病到確診和實施治療的時間間隔為1d-28d,平均6.3d。病理涂片檢查及病原體培養(yǎng)檢出率為5.88%。全身及局部抗感染藥物聯(lián)合早期前房沖洗+玻璃體內注藥、經扁平部廣泛玻璃體切割術聯(lián)合玻璃體內注藥可有效控制感染,治療后最佳矯正視力大于0.05者23眼,與治療前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效果顯著,但僅有11.76%(4/34)的患者視力大于0.3,仍有32.35%(11/34)的患者視力低于0.05,預后較差。 結論:(1)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的發(fā)生受多因素影響。(2)正確診斷以及合理治療預后效果良好。(3)病原體的種類和毒力影響預后。(4)白內障術后眼內炎重在預防。
【關鍵詞】:白內障 感染性眼內炎 玻璃體腔注射 玻璃體切割術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79.66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中英文縮寫對照表9-10
- 第1章 綜述10-18
- 1.1 流行病學10-11
- 1.2 致病菌11-12
- 1.3 危險因素12-14
- 1.4 臨床表現(xiàn)14-15
- 1.5 鑒別診斷15-16
- 1.6 治療及預后16-18
- 第2章 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相關因素分析18-21
- 2.1 引言18
- 2.2 資料和方法18-19
- 2.3 微生物檢查19
- 2.3.1 標本采集19
- 2.3.2 標本檢查19
- 2.4 治療方法19-20
- 2.4.1 全身用藥19
- 2.4.2 玻璃體腔注藥19-20
- 2.4.3 玻璃體切割術20
- 2.5 統(tǒng)計學處理20-21
- 第3章 結果21-24
- 第4章 討論24-31
- 4.1 發(fā)病率24
- 4.2 診斷24-25
- 4.3 危險因素25-27
- 4.4 預后情況27
- 4.5 預防27-29
- 4.6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29-31
- 第5章 結論31-32
- 參考文獻32-36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36-37
- 致謝3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張輝,姚克;聚維酮碘在眼科感染防治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2005年04期
2 劉玉華,劉奕志;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后化膿性眼內炎[J];臨床眼科雜志;1999年03期
3 孫時英,馬效工,王鶯歌,李宗美,蘇玉民;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感染性眼內炎5例[J];眼科新進展;2004年04期
4 姚克,章征;白內障術后眼內感染及其防治[J];眼科;2005年01期
5 李燕春;黃紫青;吳曙粵;;醫(yī)院消毒供應室器械分類清洗現(xiàn)狀[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6 李偉;林萍;孫士營;王本敏;;聚維酮碘消毒液與氯化鈉注射液洗眼效果的比較[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年05期
本文關鍵詞: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相關因素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4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847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