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常規(guī)起搏器升級為心臟再同步治療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21 10:22
目的:通過比較常規(guī)起搏升級為心臟再同步治療(CRT)的不同療效患者的基線特征,探究不同因素對療效的影響。方法:選取自2010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安徽省立醫(yī)院心內(nèi)科行常規(guī)起搏治療(VVI、DDD、雙腔ICD)升級為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的患者,收集患者升級前后年齡、性別、常規(guī)起搏治療時間、基礎疾病、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及藥物治療情況等基線資料,并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記錄QRS波群時限(QRS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DD)等參數(shù)。根據(jù)其升級CRT術后6個月的反應情況將其分為有反應組和無反應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并通過多因素回歸分析,比較不同因素對升級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影響。結(jié)果:共納入56例行常規(guī)起搏治療升級為CRT的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62.3±6.7)歲。升級CRT術后6個月,有反應者43例(76.8%),無反應13例(23.2%)。與無反應組相比,有反應組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比例較高(67.4%vs 30.8%,P=0.03),升級治療前的常規(guī)起搏治療時間更長(42.3±18.5 vs.27...
【文章來源】:安徽醫(yī)科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英文縮略詞簡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結(jié)果
4.討論
5.結(jié)論
6.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擁軍,吳兆蘇,李惠君,顧東風,楊躍進,鄭哲,蔣立新,胡盛壽.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8(01)
[2]希氏束起搏的臨床研究進展[J]. 陸敏.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6(03)
[3]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特點和防治策略[J]. 黃峻. 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志. 2015(02)
[4]生理性起搏的歷史及研究現(xiàn)狀[J]. 王洪濤,張薇,艾永飛,馬文帥,李志立.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3(07)
[5]正確認識房間隔起搏[J]. 許劍峰,宿燕崗.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8(04)
[6]右室流入道間隔部起搏對心臟血流動力學和心室激動順序的影響[J]. 吳名星,蒲曉群.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7(02)
[7]不同部位及不同方式心房起搏對心房激動的影響[J]. 吳印生,彭景添,王夢洪,章?lián)P龍,鄭澤琪,吳友平,張智亮.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2(01)
本文編號:3092702
【文章來源】:安徽醫(yī)科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英文縮略詞簡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結(jié)果
4.討論
5.結(jié)論
6.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擁軍,吳兆蘇,李惠君,顧東風,楊躍進,鄭哲,蔣立新,胡盛壽.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8(01)
[2]希氏束起搏的臨床研究進展[J]. 陸敏.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6(03)
[3]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特點和防治策略[J]. 黃峻. 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志. 2015(02)
[4]生理性起搏的歷史及研究現(xiàn)狀[J]. 王洪濤,張薇,艾永飛,馬文帥,李志立.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3(07)
[5]正確認識房間隔起搏[J]. 許劍峰,宿燕崗.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8(04)
[6]右室流入道間隔部起搏對心臟血流動力學和心室激動順序的影響[J]. 吳名星,蒲曉群.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7(02)
[7]不同部位及不同方式心房起搏對心房激動的影響[J]. 吳印生,彭景添,王夢洪,章?lián)P龍,鄭澤琪,吳友平,張智亮.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2(01)
本文編號:3092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0927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