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標及動態(tài)血壓檢測對隱匿性高血壓的臨床診斷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value of serum lipid metabolism, uric acid and other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dynam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on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hypertension, in this study,91 patients with occult hypertension and 120 patients with true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pid metabolism, uric acid biochemical index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data were studied in the true hypertens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nd apolipoprotein B (APOB) in the patients with true hypert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LDL in the patients with concealed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ll the dynamic blood pressure parameters in the true hypertens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night time and th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occult hypertens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uric acid in the group 3. The Spearman line-relat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C, HDL, APOB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the biochemical index of uric acid and the dynamic blood pressure can more accurately assess the occult hypertens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occult hypertens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rompt us,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is greater in the population with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arly screening of occult hypertension.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南昌大學醫(yī)學院;
【基金】:國家重點?平ㄔO項目(2011年):慢性病早期康復,篩查,心電監(jiān)測及健康管理的規(guī)范技術推廣項目(cstc-2015jcsf10012)資助
【分類號】:R54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芳;周鵬;王沛堅;;頑固性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新策略[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5年05期
2 王檬;劉瑞濤;楊進;;社會因素與健康[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5年09期
3 羅文利;劉繼文;柳達;丁海峰;李詩洋;;老年隱蔽性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部分炎癥因子水平的效率[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5年03期
4 聶連濤;郭琳;李世鋒;李中健;;隱匿性高血壓患者心電圖P波改變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年09期
5 劉衛(wèi)強;楊勇;吳顯儒;;白大衣高血壓與隱性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及靶器官損害比較[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3年11期
6 姚利萍;龔艷春;郭冀珍;;隱蔽性高血壓[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年03期
7 安炎霞;閆蘋屏;;高尿酸血癥與隱蔽性高血壓[J];臨床薈萃;201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文一;鄧國蘭;張丹丹;;生化指標及動態(tài)血壓檢測對隱匿性高血壓的臨床診斷[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年06期
2 黃慕堅;梁華靜;劉靖;鐘淑貞;;隱匿性高血壓患者心電圖P波特點及其價值分析[J];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2017年02期
3 趙曉娟;楊瑩;潘軍強;楊進;;基因組學思維[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年02期
4 劉國樹;;頑固性高血壓定義的演變[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6年06期
5 閆志暉;王敏;李傳松;陳宇;李慧穎;付越榕;趙子彥;;高齡老人血壓變化的特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年23期
6 銀孟卓;;隱匿性高血壓患者血尿酸與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相關性[J];臨床醫(yī)學;2016年10期
7 李堅;;頑固性高血壓臨床診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年27期
8 包海燕;許振國;;中醫(yī)“治病求本”探析[J];中醫(yī)學報;2016年07期
9 閆海慧;王希利;孫明yN;王淑靜;汲泓;;天麻鉤藤飲聯(lián)合鹽酸貝那普利治療肝陽偏亢型高血壓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年06期
10 時玉華;郭玉霞;;隱匿性高血壓患者心電圖特點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焦素英;;論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15期
2 張碩;;文化的概念與生活文化定義[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3 周言;羅偶;黃紅光;;隱匿性高血壓與靶器官損害的研究進展[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4年01期
4 曾鋒;余钷;羅柳玲;駱琴鋒;;隱蔽性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害臨床分析[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年01期
5 胡小亮;王夢洪;鄭澤琪;彭景添;;老年隱蔽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年12期
6 李侗桐;韓靜;吳志軍;方任飛;謝錚;簡偉研;;影響健康教育服務均等化的社會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年37期
7 魯陳;朱穎;朱蘇蘭;何瑩;;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壓患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年24期
8 姜雪梅;張紅苗;;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血壓變異性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年20期
9 厲世培;陳華軍;羅學勝;;隱蔽性高血壓與靶器官損害關系及防治[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年08期
10 姚利萍;龔艷春;郭冀珍;;隱蔽性高血壓[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健強 ,劉波 ,黃寧生;老年高血壓合并腦卒中的動態(tài)血壓觀察[J];廣西醫(yī)學;2003年12期
2 胡立;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的動態(tài)血壓與隨訪門診血壓的關系[J];天津醫(yī)藥;2004年05期
3 齊連芬;方業(yè)明;劉曉潔;李川潔;;70歲以上老年人24小時動態(tài)血壓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6年05期
4 楊曉春;吳成平;;超重引起青少年動態(tài)血壓升高的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8年36期
5 易祥武;幸志強;丁春平;劉芳;王芳;許鵬;;大夜班對護士24h動態(tài)血壓的影響[J];江西醫(yī)藥;2008年01期
6 姜馨;田文華;;動態(tài)血壓臨床應用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7 趙子錦;高玉玲;;動態(tài)血壓記錄的研究進展[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1993年02期
8 楊開泰;動態(tài)血壓分析系統(tǒng)的組裝配置應用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S3期
9 余紀倫,王勇堅;偶側(cè)血壓增高52例動態(tài)血壓分析[J];浙江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7年04期
10 張莉霞;動態(tài)血壓的臨床意義[J];家庭醫(yī)學;2004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潤生;陳青山;王新平;姚樹玉;王建洲;呂沛霖;;前部缺血性視神經(jīng)病變患者動態(tài)血壓、心率分析[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閆志暉;付越榕;趙子彥;;5~20歲兒童及青少年的動態(tài)血壓變化趨勢觀察[A];2011年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周燕斌;謝燦茂;嚴英碩;高修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動態(tài)血壓變化的研究[A];中國睡眠研究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著匯編[C];2001年
4 朱曉軍;包麗芳;;老年人動態(tài)血壓晝夜模式及健康指導[A];全國內(nèi)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5 魏芳;路方紅;趙子彥;李玉陽;;動態(tài)血壓余弦法生物節(jié)律分析的臨床應用研究[A];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座談會論文匯編[C];2001年
6 伊曉東;浦小平;;超聲心動圖與動態(tài)血壓對高血壓不同左室構型的對比研究[A];第九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閆志暉;趙子彥;趙生法;;活動監(jiān)測記錄輔助分析動態(tài)血壓的初步探索[A];2006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侯軍華;蘭蘭;趙素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動態(tài)血壓波動特征及護理[A];全國五官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9 崔春蘭;顧春東;;不同年齡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日夜差值的分析(附200例)[A];2006年浙江省內(nèi)科學學術年會、2006年浙江省老年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賀斌;汪國貴;鄧先林;李曉萍;車立蓉;楊蘭;常小蘇;朱海燕;蘭小瓊;呂惠;劉蕾;;高原紅細胞增多癥合并高血壓患者在平原地區(qū)24小時動態(tài)血壓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朱冰船;什么是24小時動態(tài)血壓[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2 閻軼潔;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一科研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N];太原日報;2008年
3 記者劉云濤;傳統(tǒng)血壓測量概念受到挑戰(zhàn)[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曼麗;高血壓患者缺血性腦白質(zhì)病變與動態(tài)血壓及DTI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簡明;無創(chuàng)性24小時動態(tài)血壓[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3年
3 臧小英;社區(qū)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現(xiàn)況分析及連續(xù)護理干預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珊珊;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時動態(tài)血壓、骨保護素與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的相關性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羅容容;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參數(shù)與BNP及左心室肥厚的相關性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尼羅帕;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舒張功能與24h動態(tài)血壓參數(shù)的相關性[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王劍蘭;原發(fā)性高血壓中醫(yī)辨證分型與24h動態(tài)血壓相關性的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龔麗華;有氧運動對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動態(tài)血壓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6 陳鈺;80歲以上老年高血壓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動態(tài)血壓的特征[D];蘇州大學;2016年
7 趙露;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住院患者動態(tài)血壓特點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8 梁家瑞;CKD患者動態(tài)血壓相關指標變化特征分析[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辛陽;一種指環(huán)型動態(tài)血壓測量方法研究及系統(tǒng)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郄新穩(wěn);腔隙性腦梗死合并腦微出血患者的24h動態(tài)血壓特征[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515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51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