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臟病的線粒體質量控制及迷走神經干預
[Abstract]:......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藥理學系;
【基金】: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eneral Project, No. 81473203; Major Research Plan, No. 91649106; Major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Project, No.81120108002)
【分類號】:R5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現(xiàn)強;缺血性心臟病的年輕化問題[J];日本醫(yī)學介紹;2000年07期
2 Antou EK,艾宗波,符成功;局部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與職業(yè)層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2001年01期
3 劉 萍 ,邊 強;度硫平增加局部缺血性心臟病危險[J];國外醫(yī)藥(合成藥 生化藥 制劑分冊);2002年03期
4 張蔚n\;我國20世紀90年代缺血性心臟病死亡國際比較和趨勢預測[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5年04期
5 張蔚n\;缺血性心臟病的概念及分類界定標準[J];職業(yè)與健康;2005年11期
6 黃萍;;90年代歐洲人群中社會經濟狀態(tài)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相關性研究[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6年03期
7 杜劍;;120例缺血性心臟病的致病因素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年24期
8 許發(fā)茂;吸煙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心血管影響[J];新醫(yī)學;1989年07期
9 蘇哲坦,吳乾紀;國外用阿斯匹林治療缺血性心臟病介紹[J];海南醫(yī)學;1994年02期
10 葉平;貯存鐵與缺血性心臟病[J];醫(yī)學綜述;199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秋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缺血性心臟病治療中的應用[A];第九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張宏;;缺血性心臟病的代謝治療進展[A];玉溪市醫(yī)學會心血管內科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五屆玉溪心臟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郝應祿;;缺血性心臟病代謝治療進展[A];云南省第三期基層醫(yī)師高血壓培訓班暨第六屆玉溪心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李載權;唐朝樞;;干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面臨的挑戰(zhàn)[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5 鄭世營;;缺血性心臟病的基因治療[A];第四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臧偉進;孫蕾;趙美;于曉江;劉進軍;孔珊珊;李冬玲;王皓;;迷走神經調控與缺血性心臟病[A];第八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賈敏江;謝安;朱妙章;崔致賢;臧益民;徐宏濤;李蘭蓀;賈國良;錢學賢;;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頻域心電圖分析[A];第二屆全國心功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8 林濤;蔣學俊;王濤;李曉艷;吳德群;;新型可注射水凝膠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基礎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9 馮建林;李殿富;袁彪;張友榮;程旭;李建華;徐兆強;曹克將;黃峻;;用門控心肌顯像評價重組腺病毒肝細胞生長因子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早期療效[A];第四屆全國中青年核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徐維家;溫杰;;1-棕櫚酰溶血磷脂酰膽堿在診斷缺血性心臟病中的價值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趙連友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高血壓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心內科教授);缺血性心臟病變型高血壓:治療多效合一[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2 陳黛西;血液粘稠度增高與缺血性心臟病[N];市場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王雪敏;女性IHD,關注微血管異常[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星霖;Gas6促進血管新生對缺血性心臟病的保護作用及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2 李峰;HIF-1α基因轉染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魯洋;鑄造作業(yè)工人缺血性心臟病的巢式病例對照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陶曉芳;女性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特點及合并抑郁狀態(tài)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張曉霞;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療效觀察[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4 王紅;鞘氨醇激酶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6年
5 周云飛;經皮激光心肌血運重建術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李茜;缺血性心臟病能譜CT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7 邵璐;二維斑點追蹤技術對擴張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右心房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8 石琳;缺血心肌靶向基因傳遞載體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902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49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