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huán)內(nèi)皮細胞對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
本文選題:循環(huán)內(nèi)皮細胞 + 心血管事件; 參考:《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討循環(huán)內(nèi)皮細胞(CEC)計數(shù)成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心血管風險預測的重要生物標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分析了110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對照(HC組);根據(jù)其病史、癥狀、心電圖、各種生化結果 ,利用兩種不同的冠心病風險評分系統(tǒng)評估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試驗(TIMI)評分評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GRACE)評分評價所有冠心病;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靜脈血CEC數(shù)。結果與HC組比較,ACS患者組的CEC計數(shù)明顯升高,并隨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性升高;CEC計數(shù)和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高低明顯相關,TIMI UA/NSTEMI、TIMI/STEMI、GRACE評分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47、0.64、0.61(P0.05);CEC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中度可靠,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UC)=0.90(95%CI:0.84~0.94,P0.01);CEC計數(shù)診斷ACS中度可信,AUC=0.89(95%CI:0.82~0.93,P0.01)。結論 CEC計數(shù)的升高和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密切相關,CEC可能成為心血管事件的有效預測因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 count (CECcount) as an important biomarker for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ACS and 30 healthy control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ir history, symptoms, electrocardiogram and biochemical results. Evalua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in patients with ACS using two differ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scoring systems: clinical trial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I) for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A) and St segment assessment. Al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evaluated by global acute coronary event registration (GRACEE) score. The number of CEC in venous blood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C group, the CEC count in the patients with AC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IMI / NSTEMIM / TMI / STEMIGRACE score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as 0.47 / 0.640.64 / 0. 61P 0.05CE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TIMI / NSTEMIM / TMI / TMI / TMI / GRACE score, respectivel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ith moderate reliability (P 0.05CEC). The area under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subjects was 0.90 ~ 95% CI: 0.84 ~ 0.94 ~ 0.94 ~ 0.01 CEC count for the diagnosis of moderate confidence of ACS and 0.8995% CI: 0.82 ~ 0.93C ~ (0.01) ~ (-1) for the diagnosis of ACS.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CEC count and the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CS patients may be effective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作者單位】: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超聲中心;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科;第二軍醫(yī)大學防化教研室;
【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編號:201308525105)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博士基金資助(編號:C-2012-3)
【分類號】:R54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紹剛;李必迅;;預防心血管事件“關口”前移的研究進展[J];內(nèi)科;2007年03期
2 Miller K.A.;Siscovick D.S.;Sheppard L.;J.D. Kaufman;奚群英;;長期暴露于空氣污染與女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之間的關系[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7年07期
3 ;預防心血管事件的兩難境地[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09年03期
4 張健瑜;梁麗英;黃力;劉錦鑾;梁子敬;曾昭華;;廣州市氣象因子對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年21期
5 蒲昭和;;易發(fā)心血管事件的八個“魔鬼時段”[J];家庭醫(yī)學;2013年04期
6 葉大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減少22%心血管事件[J];英國醫(yī)學雜志(中文版);2000年02期
7 ;高危患者經(jīng)更強化的治療可減少心血管事件[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5年09期
8 彭晉湘;;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與心血管事件[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6年01期
9 余國膺;;補充維生素不減少心血管事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年03期
10 王佳;;補充鈣和維生素D與心血管事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范維琥;;中西醫(yī)結合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思考[A];第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論壇暨第二屆黃河心血管病防治論壇資料匯編[C];2011年
2 范維琥;;中西醫(yī)結合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思考[A];2011·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梅顏;;血脂檢驗在臨床中的應用熱點——心血管事件的評估與處理幫助[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4 江薇;李雪竹;嚴海東;;老年透析患者并發(fā)心血管事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5 范維琥;;中西醫(yī)結合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思考[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會論文匯編[C];2011年
6 宋秀蘭;陳守強;伊永亮;余玫;魏敏;高海青;;基于心臟遠程監(jiān)護技術的院外心血管事件防治新模式[A];全國內(nèi)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心臟內(nèi)、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7 張建義;;腎功能損害與心血管事件相關性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8 李開龍;何婭妮;霍本剛;張瑩;李開斌;趙玲;;維持性血透患者外周血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水平與心血管事件關系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李巖;;北京地區(qū)25至64歲人群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10 張響華;王曉岳;羅長青;許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與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斌;運動要避開心血管事件高峰期[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2 記者 朱國旺;早期檢查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3 姚春霞;維生素C和E對主要心血管事件無影響[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4 陳錚;兒童期高甘油三酯 預示成年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較高[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5 張陽明;心血管事件“批示器”[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1年
6 付宇銳 譯;LDL—C水平仍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預測指標[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7 胡春松;心臟病突發(fā)怎樣應對[N];健康報;2007年
8 劉元江;ACEI聯(lián)用鈣通道阻滯劑有助于減少心血管事件[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9 新美;十年心血管事件風險可降低一半以上[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10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胡大一;PCI應用不當可增加心血管事件[N];健康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丹丹;PCI術中心率和術中事件及預后的關聯(liá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6年
2 朱啟偉;血漿NT-proBNP對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預后價值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6年
3 張蕓;北京地區(qū)社區(qū)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4 肖文凱;社區(qū)人群中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與心血管事件的關系[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5 許如意;北京地區(qū)人群心血管事件預測指標的橫斷面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6 陳e,
本文編號:1971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97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