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內(nèi)治療B型胸主動脈夾層伴A型壁內(nèi)血腫3例
本文選題:胸主動脈腔內(nèi)修復術 + Standford; 參考:《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討胸主動脈腔內(nèi)修復術(TEVAR)治療Standford B型夾層伴A型壁內(nèi)血腫(M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共收治3例B型夾層伴A型MH患者,入院后穩(wěn)定血壓、心率,對癥保守治療14 d后行TEVAR術。結果 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TEVAR術,無逆撕等并發(fā)癥。術后1個月全主動脈CTA復查顯示夾層破口完全封閉,無內(nèi)漏發(fā)生,真腔血流明顯改善,壁內(nèi)血腫明顯吸收消退,升主動脈管壁厚度恢復至正常水平;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無截癱、死亡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結論對伴發(fā)升主動脈MH的Standford B型胸主動脈夾層,如果升主動脈內(nèi)膜完整,降壓、降心率處理后癥狀緩解,在發(fā)病14 d后行TEVAR術是安全有效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repair of thoracic aorta for Standford B dissection with type A intramural hematoma.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5 to January 2017, 3 patients with type B dissection accompanied with type A MH were treated with stable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TEVAR after 14 day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Results TEVAR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the 3 patients, and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avulsion were found.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CTA reexamination of the whole aorta showed that the dissecting break was completely closed, no internal leakage occurred, the true cavity blood flow wa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intramural hematoma was absorbed and subsided, the thickness of the ascending aortic wall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No paraplegia, death and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Standford B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with ascending aorta MH is safe and effective if the aortic intima is intact, hypotension and heart rate relief. TEVAR is safe and effective 14 days after onset.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54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波,王少渠,王立真,孫衛(wèi)東,張峰,王風珍;經(jīng)食道多平面超聲心動圖對急性胸主動脈夾層的快速診斷方法研究[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2 顏素嵐,楊宇;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合并胸主動脈夾層1例[J];疑難病雜志;2004年06期
3 杜波;張萍萍;王少渠;王立真;孫衛(wèi)東;;應用四步法多平面經(jīng)食道超聲心動圖對急性胸主動脈夾層的快速診斷的方法學及安全性的進一步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張鋒;;急癥經(jīng)食道超聲心動圖診斷急性胸主動脈夾層的操作方法及價值的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5 顧明標;胸片在早期診斷急性胸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學;2004年12期
6 蔣紅波;楊瑞;代立梅;;胸主動脈夾層破裂一例[J];放射學實踐;2006年08期
7 洪碧云;;急性胸主動脈夾層11例的早期監(jiān)護及處置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年14期
8 辜斌;吳欽;呂謙;;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并發(fā)胸主動脈夾層一例報告[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年05期
9 楊琳;廖明芳;鄒思力;侯樂偉;翁劍鋒;季欣然;黃娟;劉德鼎;劉延玲;景在平;;細胞內(nèi)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人胸主動脈夾層的表達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0年03期
10 龔德軍;陶婧;袁揚;劉曉紅;談夢偉;張錫武;陸方林;韓林;徐志云;黃盛東;;氨基脲緩釋給藥孕鼠誘導建立新生鼠胸主動脈夾層模型[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宋艷麗;吳先正;;胸主動脈夾層28例臨床診斷及誤診分析[A];《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社》第三屆組稿會暨急診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楊勝利;劉惠亮;黃連軍;羅建平;劉英;荊麗敏;王書同;鄧平;;腔內(nèi)血管支架置入治療胸主動脈夾層[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3 李芝峰;李杰;袁正強;聶鵬;;國產(chǎn)履膜支架腔內(nèi)修復胸主動脈夾層后并發(fā)多支動脈栓塞一例[A];貴州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學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專題講座及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王家平;姜華;閆東;袁曙光;李迎春;楊有;童玉云;王雪剛;;帶膜支架治療胸主動脈夾層及腹主動脈瘤的臨床應用研究[A];第六屆西部介入放射學術會議寧夏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四屆年會介入放射學新技術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南京醫(yī)科大學二附院副主任醫(yī)師 楊其鵬 何松明;胸主動脈夾層不容小覷的疾病[N];家庭醫(yī)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閻巖;Oct4調(diào)控動脈平滑肌細胞表型轉化在胸主動脈夾層形成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2 鄒美圣;胸主動脈夾層的CircRNA表達譜及可能調(diào)控機制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3 崔誼;雙源CT回顧性心電門控技術在胸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楊守國;胸主動脈夾層與動脈瘤TGF-β1的差異表達與彈力蛋白代謝在胸主動脈夾層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11年
5 王樹偉;BRG1與相關長鏈非編碼RNA在胸主動脈夾層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曾宇杰;胸主動脈夾層血液兩相流動數(shù)值模擬[D];浙江大學;2017年
2 張雷;白介素-1β和γ-干擾素在升主動脈瘤和Ⅰ型胸主動脈夾層中的表達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3 么剛;256排螺旋CT及超聲在主動脈壁內(nèi)血腫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楊帥;MSCTA評價壁內(nèi)血腫預后的臨床價值[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侯樂偉;SM22a、a-SMA、OPN在人胸主動脈夾層中的表達及血管平滑肌細胞表型的變化[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405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94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