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灌注損傷挽救激酶和生存活化因子增強信號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再灌注損傷挽救激酶 + 生存活化因子增強; 參考:《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7年11期
【摘要】: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治療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明顯獲益并且改善預后,但是由此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問題也凸顯出來,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涉及到多個靶點通路,不同信號通路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近幾年醫(yī)學家提出的再灌注損傷挽救激酶和生存活化因子增強兩個促存活激酶信號通路成為了再灌注干預治療的新靶點,從而成為心血管疾病甚至其他血管性疾病的新的切入點。本文擬闡述這兩條信號通路對缺血再灌注后心肌保護的作用機制,為心肌梗死新藥研發(fā)提供新思路。
[Abstract]: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benefit the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 bu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lso highlight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ignal pathways . In recent years , the reperfusion injury - saving kinase and the survival activation factor enhance the two survival kinase signal pathways as new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even other vascular diseases .
【作者單位】: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營養(yǎng)學教研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574044)
【分類號】:R54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章華;;全面認識——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J];黑龍江醫(yī)藥;2007年01期
2 王曙光,徐小虎,高慶春,黃如訓;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對腦組織的影響[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1年03期
3 劉雅,董振明;白細胞與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J];河北醫(yī)藥;2001年12期
4 林函;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線粒體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2年05期
5 張英杰;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6 高國棟,韓志巖;核因子-κB與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02年06期
7 楊陽;中醫(yī)藥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新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年11期
8 楊彥玲,師養(yǎng)榮,李建龍,陳雅慧;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3年02期
9 朱彬,萬朝敏,郭慧玲,肖靜,王正榮;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改變[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2期
10 羅真春;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彩歌;王永霞;;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進展[A];第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論壇暨第二屆黃河心血管病防治論壇資料匯編[C];2011年
2 李長嶺;蔣峻;樊友啟;丁芳;Wieming Fan;Ling Wei;;腫瘤壞死因子a受體1敲除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內科學學術年會、2006年浙江省老年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王彩歌;王永霞;;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進展[A];2011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心病分會學術年會暨北京中醫(y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陳協(xié)輝;李鵬;黃小平;王東明;陳宋明;楊澤民;陳智凡;許文敏;陳麗萍;;氣體信號分子硫化氫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心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5 李培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基礎與臨床[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屆重癥心臟全國學術大會暨第二屆西湖重癥醫(yī)學論壇、2013年浙江省重癥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彭濤;徐明江;滕旭;管又飛;;AZ12417698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7 辛平;朱偉;李靜;劉銘雅;李京波;Andrew N.Redington;魏盟;;缺血后處理聯(lián)合遠端缺血期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吳志明;董麗莉;樊冰;潘翠珍;舒先紅;;斑點追蹤顯像技術評價心肌缺血再灌注對心肌扭轉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超聲心動圖學術會議論文[C];2010年
9 袁肇凱;黃獻平;曹金枝;胡志希;簡亞平;;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冠狀微循環(huán)改變的實驗研究[A];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第五屆中國微循環(huán)學術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張秋芳;付琴;劉慧;胡本容;向繼洲;;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及機制研究[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恒臣;HMGB1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及信號傳導通路[D];山東大學;2015年
2 郭小芙;內質網應激在高血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15年
3 高超;TXNIP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4 趙智剛;蒽貝素對心臟驟停模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5 陳邦黨;CaMEK基因靶向轉導減輕老齡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吳娜;硝酸酯藥物后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7 幺天保;維生素D受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8 張宏;谷氨酰胺抗高糖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及心肌缺血新模型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9 張紅雨;TIPE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及慢性心衰中的保護作用及分子機制[D];山東大學;2017年
10 唐路;Dexpramipexole通過PINK1/Parkin通路調節(jié)線粒體自噬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及其機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琪;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病理機制及STVNa保護作用的蛋白質組學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宗雷;血清乳脂球表皮生長因子-8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表達及意義[D];濟寧醫(yī)學院;2015年
3 李海勛;PR39與ADM共載體rAAV分泌表達后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4 宗巧鳳;內嗎啡肽-1后處理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蚌埠醫(yī)學院;2015年
5 袁樂宏;遠端肢體缺血后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6 白文莉;GYY4137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陳曦;PPENK-MIDGE-NLS轉染白細胞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8 黃丹;ClC-3氯通道蛋白在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所致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研究[D];廣東藥科大學;2016年
9 陳鋼彬;超聲微泡介導硫化氫傳輸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蔣舒燕;鈣離子拮抗劑SK&F96365和LOE908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心肌保護效果[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856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85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