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羥維生素D及甲狀旁腺素與高血壓發(fā)病關系:劑量反應Meta分析
本文選題:-羥維生素D + 甲狀旁腺素; 參考:《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采用劑量反應Meta分析分別對25-羥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甲狀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與高血壓發(fā)病風險進行綜合評價。方法:全面檢索Pub Med、Embase、CBM、CNKI和VIP數據庫,納入25(OH)D、PTH與高血壓發(fā)病風險的前瞻性研究,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2016年8月。采用劑量反應模型對25(OH)D、PTH與高血壓發(fā)病風險進行擬合,采用Stata13.0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9項前瞻性研究,研究對象為西方人群,樣本含量25 658人。線性劑量反應Meta分析結果顯示,25(OH)D每增加25 nmol/L,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下降7%(RR=0.93,95%CI=0.89~0.97,P=0.000);而PTH每增加15 pg/m L,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增加6%(RR=1.06,95%CI=1.02~1.10,P=0.001)。結論:針對西方人群,隨著25(OH)D水平的降低或PTH水平的升高,可能導致高血壓發(fā)病風險的增加。這給亞洲人群高血壓的預防提供了重要線索。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by dose-response Meta analysis on the levels of 25 hydroxyvitamin D (25-hydroxyvitamin D),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and parathyroid hormoney (PTH). Methods: the database of Pub Medbase Embase (Pub) and VIP were searched, and the prospective study of 25 OHH Pub an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was carried out. The searching time was established until August 2016. The dose response model was used to fit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Stata13.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Results: a total of 9 prospectiv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size of 25,658 people in the western population. Linear dose response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for every 25 mol / L increase of 25 渭 mol / L,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decreased by 7%, and that for every 15 pg/m / L increase of PTH,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was increased by 6% RRN 1.0695 CI 1.021.10 Pu 0.001. Conclusion: with the decrease of 25(OH)D level or the increase of PTH level,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may increase in the western population. This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to the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in Asian populations.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軍事預防醫(yī)學院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教研室;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編號:81473068)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14BTJ019)
【分類號】:R54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娜;張文良;時景璞;;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與冠心病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年02期
2 馬利敏;趙小強;劉洪超;阮林海;馮艷銘;;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關系的Meta分析[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4年04期
3 曾治宇,竇相峰,王方正;經皮經腔間隔心肌消融術與室間隔部分切除術治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Meta分析[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5年01期
4 劉燕;徐克群;薛樂寧;施瑞華;譚勇;;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狀動脈性心臟病關系的Meta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2年13期
5 靳蕊蕊;席亞明;晁榮;陳徹;;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17期
6 何文軍;黃家平;莫翔;梁偉東;梁少華;;術前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相關性的Meta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3年02期
7 莊燕;常寧;周江;王醒;;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預防房顫發(fā)生的Meta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2期
8 喬曉紅;謝曉恬;石葦;唐晉清;;集落刺激因子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18期
9 王銀謙;徐博;張向陽;;冠心病與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的Meta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年07期
10 馬正金;徐梅;張言鎮(zhèn);王敏敏;遲曉明;;抗血小板治療預防冠脈支架術后再狹窄的Meta分析[J];心臟雜志;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治宇;竇相峰;王方正;;經皮經腔間隔心肌消融術與室間隔部分切除術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meta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2 楊靜;;激素治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效因素的Meta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屆岐黃論壇——血液病中醫(yī)藥防治分論壇論文集[C];2014年
3 盧學春;朱宏麗;姚善謙;范輝;李素霞;莊曉萌;楊洋;;阿米福汀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血液學療效的Meta分析[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張雄信;徐力辛;章順榮;高秋琦;;國人MTHFR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關系的meta分析[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賀永明;錢云霞;許海峰;趙欣;李勛;楊向軍;;氯沙坦的降尿酸作用:對12,000余例高血壓患者Meta分析[A];中國心臟大會(CHC)2011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馬中富;汪宗芳;馬虹;方積乾;;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血漿內皮素變化及意義的Meta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復蘇、災害、中毒專業(yè)聯合學術交流會資料匯編[C];1999年
7 張歡;莫興波;郝永臣;葛增;魯向鋒;陳恕鳳;王來元;顧東風;;脂聯素水平與冠心病發(fā)病風險的meta分析[A];中國心臟大會(CHC)2011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徐艷;程曉曙;洪葵;黃茶花;萬莉;;心外膜脂肪組織---預測冠心病的新視點:meta分析[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9 曾穎;許姿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應用對血小板聚集率影響的Meta分析[A];2008第十一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寧魏青;吳潔;浦丹華;;不同類型冠心病中MCP-1變化的Meta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絕經學術會議暨絕經相關問題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恒強;膳食鎂攝入量與腦卒中及心血管死亡關系的meta分析[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2 張靜;新型口服抗凝劑與華法林對房顫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對比的meta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3 張曉潔;血小板反應蛋白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發(fā)病風險的關系:Meta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4 張文佳;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反應性作用的Meta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5 比斯塔(Madhab Bista);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體PLA1/PLA2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發(fā)病風險關系的meta分析[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6 卜國森;經橈動脈介入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劉暢;Verify Now P2Y12檢測對評估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患者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梁小雪;血栓抽吸聯合GPI在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中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崔青揚;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合并抑郁相關性的meta分析[D];東南大學;2015年
10 曹宇;中藥對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療效的Meta分析[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78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77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