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纖維化小鼠肝組織中IGFBPrP1和TGFβ1/Smad信號通路的動態(tài)變化及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18:14
研究背景:肝纖維化是肝損傷持續(xù)存在,組織發(fā)生修復反應時因細胞外基質(ECM)合成、降解和沉積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過程,是涉及復雜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的動態(tài)過程。肝纖維化機制的研究已發(fā)展到分子生物學水平,但仍未完全闡明。目前已明確,肝星狀細胞(HSC)激活并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是肝纖維化發(fā)生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表達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是HSC活化的標志。另外,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是目前公認的致纖維化最強有力的細胞因子之一,Smad3是介導TGFβ1誘導肝纖維化作用的關鍵信號轉導分子。Boers等[16]運用基因表達序列分析方法(SAGE)來探測人類和小鼠HSC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的過程中整個基因組轉錄的改變,結果顯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相關蛋白1(IGFBPrP1)mRNA在轉化中期的HSC中表達最高。導師劉立新等[17, 18, 19]研究發(fā)現(xiàn)肝纖維化患者肝組織中IGFBPrP1的表達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強,與TGFβ1的高表達及膠原合成的增多成正相關關系。IGFBPrP1在TGFβ1誘導的活化HSC中表達明顯增強,并與CollagenⅠ呈正相關關系;抗IGFBPrP1抗體...
【文章來源】: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3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肝組織的肉眼觀察結果
肝組織的病理學檢查結果HE×200
10正常對照組 模型 4 周組 模型 5 周組 模型 6 周組圖3-1 肝組織的膠原沉積變化 Masson×200圖3-2 Masson膠原染色結果直條圖表3-1 各組小鼠肝組織Cf的AD值(%)( ±s )組別 n 陽性目標面積/統(tǒng)計場面積對照組 18 0.06%±0.01%模型 4 周組 8 6.20%±0.20%★模型 5 周組 8 10.5%±0.30%★模型 6 周組 8 14.5%±0.30%★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與★組之間P<0.054.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4.1 IGFBPrP1 的表達IGFBPrP1在對照組正常肝組織中僅見于肝竇內(nèi)皮細胞及少數(shù)肝細胞,肝纖維化時可見肝竇內(nèi)皮細胞、匯管區(qū)、纖維間隔及其周圍的肝細胞有較強的陽性染色,且隨肝纖維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圖4-1)。4.2 α-SMA 的表達α-SMA在對照組正常肝組織中僅分布于血管壁,在肝纖維化時α-SMA表達增加,在門靜脈、匯管區(qū)及纖維間隔區(qū)域內(nèi)可見有α-SMA大量表達,且隨肝纖維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圖4-2)。4.3 CollagenⅠ的表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IGFBP-rP1對肝星狀細胞活化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響[J]. 劉毅,劉立新,郭曉紅,張騫騫.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8(09)
[2]四氯化碳肝臟毒性研究新進展[J]. 汪濤,姜華,陸國才,袁伯俊,佘佳紅. 毒理學雜志. 2008(04)
[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相關蛋白1在活化肝星狀細胞中的表達及意義[J]. 劉立新,張騫騫,郭曉紅,趙嘉慧,韓德五.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08 (01)
[4]一種改良的二甲基亞硝胺肝纖維化模型誘導方法及其病理特點[J]. 王麗娜,劉成海,陳園,陶艷艷,周滔,陳高峰.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07(02)
[5]血管緊張素原在肝纖維化形成和自發(fā)逆轉過程中的表達[J]. 楊柳,劉海林,霍立,王磊.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6(11)
[6]肝纖維化患者肝組織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的表達及意義[J]. 田小霞,秦桂秀,贠克明,劉立新,韓德五.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6(11)
[7]Leptin administration exacerbates thioacetam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J]. Kai Dai, Jun-Ying Qi, De-Ying Tian,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Hubei Province,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31)
[8]絲/蘇氨酸激酶型受體的信號轉導[J]. 李榮英. 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 2002(01)
[9]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華傳染病雜志. 2001(01)
本文編號:3340907
【文章來源】: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3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肝組織的肉眼觀察結果
肝組織的病理學檢查結果HE×200
10正常對照組 模型 4 周組 模型 5 周組 模型 6 周組圖3-1 肝組織的膠原沉積變化 Masson×200圖3-2 Masson膠原染色結果直條圖表3-1 各組小鼠肝組織Cf的AD值(%)( ±s )組別 n 陽性目標面積/統(tǒng)計場面積對照組 18 0.06%±0.01%模型 4 周組 8 6.20%±0.20%★模型 5 周組 8 10.5%±0.30%★模型 6 周組 8 14.5%±0.30%★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與★組之間P<0.054.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4.1 IGFBPrP1 的表達IGFBPrP1在對照組正常肝組織中僅見于肝竇內(nèi)皮細胞及少數(shù)肝細胞,肝纖維化時可見肝竇內(nèi)皮細胞、匯管區(qū)、纖維間隔及其周圍的肝細胞有較強的陽性染色,且隨肝纖維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圖4-1)。4.2 α-SMA 的表達α-SMA在對照組正常肝組織中僅分布于血管壁,在肝纖維化時α-SMA表達增加,在門靜脈、匯管區(qū)及纖維間隔區(qū)域內(nèi)可見有α-SMA大量表達,且隨肝纖維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圖4-2)。4.3 CollagenⅠ的表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IGFBP-rP1對肝星狀細胞活化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響[J]. 劉毅,劉立新,郭曉紅,張騫騫.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8(09)
[2]四氯化碳肝臟毒性研究新進展[J]. 汪濤,姜華,陸國才,袁伯俊,佘佳紅. 毒理學雜志. 2008(04)
[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相關蛋白1在活化肝星狀細胞中的表達及意義[J]. 劉立新,張騫騫,郭曉紅,趙嘉慧,韓德五.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08 (01)
[4]一種改良的二甲基亞硝胺肝纖維化模型誘導方法及其病理特點[J]. 王麗娜,劉成海,陳園,陶艷艷,周滔,陳高峰.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07(02)
[5]血管緊張素原在肝纖維化形成和自發(fā)逆轉過程中的表達[J]. 楊柳,劉海林,霍立,王磊.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6(11)
[6]肝纖維化患者肝組織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的表達及意義[J]. 田小霞,秦桂秀,贠克明,劉立新,韓德五.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6(11)
[7]Leptin administration exacerbates thioacetam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J]. Kai Dai, Jun-Ying Qi, De-Ying Tian,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Hubei Province,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31)
[8]絲/蘇氨酸激酶型受體的信號轉導[J]. 李榮英. 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 2002(01)
[9]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華傳染病雜志. 2001(01)
本文編號:3340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3409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