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基因組學/培養(yǎng)組學的膽囊炎菌群致病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4 23:46
目的運用宏基因組學及培養(yǎng)組學的方法對健康人糞便樣本和膽囊炎患者糞便及相應的膽汁樣本進行高通量全基因組測序和高通量分離培養(yǎng),對膽囊炎相關菌群進行全面解析,探討膽囊炎菌群的致病機制。方法收集5例健康人糞便樣本和5例膽囊炎患者的膽汁及相應糞便樣本,采用11種不同的培養(yǎng)基對培養(yǎng)組樣本進行大規(guī)模分離培養(yǎng)并同時抽提細菌總DNA,對分離培養(yǎng)出的細菌使用MALDI-TOF飛行時間質譜結合16S rRNA進行細菌鑒定。采用鳥槍法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對測序組樣本進行測序,抽提環(huán)境中總DNA�;谂囵B(yǎng)組學、宏基因組學的結果,探討膽囊炎菌群的致病機制。結果1、通過對5例健康人糞便標本和5例膽囊炎患者糞便和膽汁樣本進行培養(yǎng)組學分析共分離鑒定到727株細菌,隸屬于22個屬,共40個菌種。其中健康人糞便中共分離出328株細菌,隸屬于15個屬,共20種;其中最常分離到的為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和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分別分離到53株、44株和33株。膽囊炎患者總共分離出399株細菌,隸屬于18個屬,35個種。其中膽汁樣本分離培養(yǎng)得到細菌25株,...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0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膽囊炎相關微生物培養(yǎng)組學分析
2.1 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
2.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3 實驗結論
第三章 膽囊炎相關微生物宏基因組學分析
3.1 實驗方法
3.2 生物信息學分析
3.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4 實驗結論
第四章 討論
第五章 結論
第六章 創(chuàng)新與不足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英文縮略詞對照表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體微生態(tài)研究現狀與展望[J]. 廖秦平,牛小溪.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7(08)
[2]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的探討[J]. 張宗明,魏文平,劉卓,田祖豪,張翀,劉立民,于宏偉,萬柏江,劉子旭,朱明文,宋蒙蒙,鄧海,謝朝輝.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6(05)
[3]Escherichia coli challenge and one type of smectite alter intestinal barrier of pigs[J]. Juliana Abranches Soares Almeida,Yanhong Liu,Minho Song,Jeong Jae Lee,H Rex Gaskins,Carol Wolfgang Maddox,Orlando Osuna,James Eugene Pettigrew.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4(02)
[4]急、慢性膽囊炎膽汁細菌培養(yǎng)及抗生素敏感性188例比較分析[J]. 顏偉筆,徐小豐,周龍飛.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17)
[5]上海松江地區(qū)膽囊良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30901例[J]. 孫曉敏,徐萍,馬志紅,程曉松,朱佳莉,何桂鈞,任大賓.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1(27)
[6]Helicobacter species and common gut bacterial DNA in gallbladder with cholecystitis[J]. Peren H Karagin,Unne Stenram,Torkel Wadstrm,sa Ljung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38)
本文編號:3158289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0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膽囊炎相關微生物培養(yǎng)組學分析
2.1 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
2.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3 實驗結論
第三章 膽囊炎相關微生物宏基因組學分析
3.1 實驗方法
3.2 生物信息學分析
3.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4 實驗結論
第四章 討論
第五章 結論
第六章 創(chuàng)新與不足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英文縮略詞對照表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體微生態(tài)研究現狀與展望[J]. 廖秦平,牛小溪.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7(08)
[2]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的探討[J]. 張宗明,魏文平,劉卓,田祖豪,張翀,劉立民,于宏偉,萬柏江,劉子旭,朱明文,宋蒙蒙,鄧海,謝朝輝.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6(05)
[3]Escherichia coli challenge and one type of smectite alter intestinal barrier of pigs[J]. Juliana Abranches Soares Almeida,Yanhong Liu,Minho Song,Jeong Jae Lee,H Rex Gaskins,Carol Wolfgang Maddox,Orlando Osuna,James Eugene Pettigrew.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4(02)
[4]急、慢性膽囊炎膽汁細菌培養(yǎng)及抗生素敏感性188例比較分析[J]. 顏偉筆,徐小豐,周龍飛.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17)
[5]上海松江地區(qū)膽囊良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30901例[J]. 孫曉敏,徐萍,馬志紅,程曉松,朱佳莉,何桂鈞,任大賓.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1(27)
[6]Helicobacter species and common gut bacterial DNA in gallbladder with cholecystitis[J]. Peren H Karagin,Unne Stenram,Torkel Wadstrm,sa Ljung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38)
本文編號:3158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1582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