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06-30 22:04
本文關鍵詞: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療效觀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觀察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的可行性及療效。方法選擇2009年2月~2013年6月3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單純鼻中隔偏曲295例,合并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87例。改良切口與傳統(tǒng)Killian切口不同,改良的手術切口位于鼻中隔軟骨前方。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對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同期行下鼻甲成形術(下鼻甲骨折外移術或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術);合并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先行鼻內鏡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后再同期行鼻竇手術。結果 3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手術時間為8~35 min,中位手術時間20 min;術中出血量10~80 ml,中位出血量為30 ml;鼻中隔成形術后隨訪6~12個月,鼻中隔偏曲矯正良好,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腫、鞍鼻或鼻腔粘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結論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保留了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手術方法簡便,術中鼻中隔黏膜張力小,術野清楚,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及手術時間短的優(yōu)點,能安全有效地矯正鼻中隔偏曲,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的新方法。
【作者單位】: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運城耳鼻喉醫(yī)院耳鼻咽喉科;解放軍303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關鍵詞】: 改良切口 鼻中隔 鼻中隔成形術
【基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計委資助項目(Z2013108)
【分類號】:R765.9
【正文快照】: 鼻中隔偏曲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迄今為止國內外大多數仍采用傳統(tǒng)Killian切口的手術方法[1],由于傳統(tǒng)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因過多切除鼻中隔支架,導致鼻中隔主要支架缺失,使鼻中隔黏膜過于松弛而擺動,并可致鼻的緩慢變形,如鞍鼻、鼻背過寬、尖上區(qū)塌陷、鼻中隔穿孔等[2-5],對鼻
本文關鍵詞: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術療效觀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3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5036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