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原酸對小鼠變應性鼻炎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綠原酸對小鼠變應性鼻炎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即過敏性鼻炎,是指在外界環(huán)境和基因相互影響下,過敏體質(zhì)個體與特異性抗原接觸后,導致由IgE介導的炎性介質(zhì)大量釋放,誘導鼻黏膜多種免疫細胞因子浸潤,多種活性物質(zhì)參與的非感染性變態(tài)疾病。常表現(xiàn)為鼻癢、鼻塞和噴嚏等臨床癥狀,嚴重者伴有頭痛、頭暈、耳鳴等癥狀,F(xiàn)代研究表明,AR具有發(fā)病范圍廣,發(fā)病率高的特點。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即咖啡鞣酸,研究顯示綠原酸具有抑菌、抗炎和抗病毒的活性,能夠通過降低膽固醇的含量達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同時還證實綠原酸對消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都具有調(diào)節(jié)功能。但是綠原酸對于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利用動物模型,研究綠原酸對過敏性鼻炎的保護作用。主要分為以下兩個部分,一是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抗原佐劑混懸液0.2ml(含OVA 20μg,Al(OH)32mg),隔天1次,共7次進行全身致敏后分別用5%OVA或10%OVA生理鹽水溶液滴鼻,每側(cè)鼻孔10μl,每日1次,誘導過敏性鼻炎模型,通過對小鼠的行為學、鼻腔分泌物、臟器指數(shù)、血清中組胺、IgE含量等相關(guān)評價指標進行檢測,進而評價建立小鼠AR模型的最適OVA滴鼻濃度;二是采用10%OVA生理鹽水溶液滴鼻建立小鼠變應性鼻炎模型。觀察連續(xù)給予不同劑量的綠原酸(50、100、200 mg/kg),觀察AR小鼠行為學的變化,小鼠鼻腔灌洗液及血清中組胺、IgE及細胞因子含量水平變化及小鼠的鼻黏膜組織中生化指標變化。進而探討出綠原酸對于OVA誘導的過敏性鼻炎是否具有保護作用及其相關(guān)機制。實驗方案:1、OVA誘導小鼠過敏性鼻炎模型的建立(1)觀察小鼠的行為學變化情況,記錄小鼠抓鼻和噴嚏的次數(shù);(2)檢測小鼠鼻腔分泌物重量;(3)測定小鼠血清中組胺、IgE的水平;2、綠原酸對OVA誘導的小鼠過敏性鼻炎的影響(1)測定OVA誘導過敏性鼻炎小鼠的行為學的變化情況,記錄小鼠抓鼻和噴嚏的次數(shù);(2)測定ova誘導過敏性鼻炎小鼠的鼻腔分泌物重量;(3)測定ova誘導過敏性鼻炎小鼠的臟器指數(shù);(4)測定ova誘導過敏性鼻炎小鼠的鼻腔灌洗液中il-4、ifn-γ的水平;(5)測定ova誘導過敏性鼻炎小鼠的血清中組胺、ige及細胞因子的水平;(6)測定ova誘導過敏性鼻炎小鼠的鼻黏膜組織中細胞因子mrna的表達。實驗結(jié)果:1、ova誘導小鼠過敏性鼻炎模型的建立(1)與正常組比較,隨著ova滴鼻次數(shù)的增加5%ova模型組和10%ova模型組小鼠噴嚏和抓鼻次數(shù)增加。但10%ova模型組小鼠噴嚏和抓鼻次數(shù)顯著增加,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2)10%ova模型組在7-10天內(nèi)鼻腔分泌物重量持續(xù)增加,且明顯高于正常組(p0.05)。而5%ova模型組鼻腔分泌物重量具有增加趨勢,第9、第10天明顯高于正常組(p0.05);(3)與正常組比較,10%ova模型組小鼠血清中組胺和ige的含量顯著增高,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5%ova模型組小鼠血清中組胺含量增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小鼠血清中ige的含量具有升高趨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綠原酸對ova誘導的小鼠過敏性鼻炎的影響(1)綠原酸低、中、高劑量組(50mg/kg、100mg/kg、200mg/kg)ar小鼠的噴嚏和抓鼻次數(shù)明顯減少,與模型組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與模型組相比,綠原酸高劑量組(200mg/kg)鼻腔分泌物重量顯著減少,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綠原酸低、中劑量組(50mg/kg、100mg/kg)ar小鼠的鼻腔分泌物重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與模型組相比,綠原酸低、中、高劑量組(50mg/kg、100mg/kg、200mg/kg)中的脾臟指數(shù)顯著減少,胸腺指數(shù)顯著增加,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4)與模型組相比,綠原酸中、高劑量組(100mg/kg、200mg/kg)小鼠鼻腔灌洗液ifn-γ的含量明顯上升,il-4的含量明顯降低,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綠原酸低劑量組(50mg/kg)小鼠鼻腔灌洗液ifn-γ的含量無明顯變化,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il-4的含量降低,與模型組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5)與模型組相比,綠原酸低、中、高劑量組(50mg/kg、100mg/kg、200mg/kg)可以顯著降低小鼠血清組胺和IgE的含量,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6)與模型組相比,綠原酸中、高劑量組(100mg/kg、200mg/kg)可以升高小鼠血清IFN-γ的含量,降低小鼠血清IL-4、IL-5和IL-10的含量,同時IFN-γ/IL-4升高,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綠原酸低劑量組(50mg/kg)可以顯著降低小鼠血清IL-4的含量,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小鼠血清IFN-γ、IL-5和IL-10的含量無顯著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7)與模型組相比,綠原酸中、高劑量組(100mg/kg、200mg/kg)可以顯著降低IL-4、IL-5和IL-10的mRNA相對表達量,升高IFN-γ的m RNA相對表達量,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綠原酸低劑量組(50mg/kg)可以顯著降低IL-4、IL-5的mRNA相對表達量,升高IFN-γ的mRNA相對表達量,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小鼠IL-10的mRNA相對表達量無顯著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結(jié)論:1.OVA能夠誘導AR小鼠出現(xiàn)急性期的相關(guān)癥狀,OVA的最佳濃度為10%。2.綠原酸可減少AR小鼠噴嚏及抓鼻次數(shù),減少小鼠鼻腔分泌物量,明顯降低AR小鼠的脾臟指數(shù),增加胸腺指數(shù),增加小鼠鼻腔灌洗液IFN-γ的含量,降低小鼠鼻腔灌洗液IL-4的含量,顯著降低AR小鼠血清中組胺、IgE、IL-4、IL-5和IL-10的含量,增加IFN-γ的含量,升高IFN-γ/IL-4的值,下調(diào)AR小鼠鼻黏膜組織IL-4、IL-5和IL-10的mRNA的表達,上調(diào)IFN-γmRNA的表達。
【關(guān)鍵詞】:綠原酸 變應性鼻炎 組胺 IgE 細胞因子 PCR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65.21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1章 前言15-32
- 1.1 變應性鼻炎概述15
- 1.2 AR的病因研究15-16
- 1.2.1 遺傳因素15-16
- 1.2.2 過敏原誘發(fā)因素16
- 1.2.3 其他因素16
- 1.3 AR的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16-23
- 1.3.1 AR與炎癥介質(zhì)關(guān)系學說17-19
- 1.3.2 Th1和Th2細胞平衡學說19-20
- 1.3.3 AR與IgE及其受體關(guān)系學說20-21
- 1.3.4 AR與Th17相關(guān)細胞因子學說21-22
- 1.3.5 AR與Th9細胞學說22
- 1.3.6 AR與IL-33關(guān)系學說22-23
- 1.4 AR的治療研究進展23-26
- 1.4.1 避免接觸變應原23
- 1.4.2 藥物治療23-25
- 1.4.3 免疫治療25-26
- 1.4.4 手術(shù)治療26
- 1.5 AR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26-27
- 1.5.1 實驗動物的選擇26
- 1.5.2 變應原的選擇26-27
- 1.6 綠原酸的研究進展27-32
- 1.6.1 綠原酸的抗菌作用28
- 1.6.2 綠原酸的抗病毒作用28
- 1.6.3 綠原酸的抗氧化作用28-29
- 1.6.4 綠原酸的抗腫瘤作用29
- 1.6.5 綠原酸的心血管保護作用29
- 1.6.6 綠原酸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29-30
- 1.6.7 綠原酸的抗肝纖維化作用30
- 1.6.8 綠原酸的調(diào)節(jié)糖、脂代謝作用30
- 1.6.9 綠原酸的抗乳腺炎作用30-32
- 第2章 OVA誘導的小鼠過敏性鼻炎模型的建立32-38
- 2.1 材料32
- 2.1.1 實驗動物32
- 2.1.2 試劑及藥物32
- 2.1.3 主要儀器32
- 2.2 方法32-34
- 2.2.1 造模方法32-33
- 2.2.2 分組與給藥33
- 2.2.3 樣品收集33
- 2.2.4 指標觀察33-34
- 2.2.5 統(tǒng)計學分析34
- 2.3 結(jié)果34-36
- 2.3.1 不同滴鼻劑量OVA對小鼠的行為學指標的影響34-35
- 2.3.2 不同滴鼻劑量OVA對小鼠鼻腔分泌物的影響35-36
- 2.3.3 不同滴鼻劑量OVA對小鼠血清中組胺、IgE的影響36
- 2.4 討論36-38
- 第3章 綠原酸對OVA誘導的小鼠過敏性鼻炎的影響38-53
- 3.1 材料38-39
- 3.1.1 實驗動物38
- 3.1.2 試劑及藥物38-39
- 3.1.3 重要儀器39
- 3.2 方法39-43
- 3.2.1 造模方法39-40
- 3.2.2 分組與給藥40
- 3.2.3 樣品收集40
- 3.2.4. 檢測AR小鼠行為學40
- 3.2.5 檢測AR小鼠鼻腔分泌物的重量40
- 3.2.6 觀察AR小鼠臟器指數(shù)40-41
- 3.2.7 檢測AR小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FN_(-γ)的水平41
- 3.2.8 檢測AR小鼠血清中組胺、IgE及IL-4、IFN_(-γ)、IL-5 和IL-10的水平41
- 3.2.9 檢測AR小鼠鼻黏膜組織中IL-4、IFN_(-γ)、IL-5 和IL-10mRNA的水平41-43
- 3.3 統(tǒng)計學分析43
- 3.4 結(jié)果43-50
- 3.4.1 綠原酸對AR小鼠行為學影響43-44
- 3.4.2 綠原酸對AR小鼠鼻腔分泌物重量的影響44-45
- 3.4.3 綠原酸對AR小鼠臟器指數(shù)的影響45-47
- 3.4.4 綠原酸對小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FN_(-γ)含量的影響47
- 3.4.5 綠原酸對小鼠血清組胺和IgE及IL-4、IFN_(-γ)、IL-5 和IL-10的含量的影響47-49
- 3.4.6 綠原酸對小鼠鼻黏膜組織IL-4mRNA、IFN_(-γ) mRNA、IL-5mRNA和IL-10 mRNA表達的影響49-50
- 3.5 討論50-53
- 結(jié)論53-54
- 參考文獻54-64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4-65
- 致謝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瑞卿;李東輝;韓杰;楊帆;王鑫;;消癌平片中綠原酸測定的影響因素和優(yōu)化研究[J];中成藥;2012年04期
2 趙濤;氋聚林;其木格;董義珍;高秀蘭;;響應面法優(yōu)化葵花籽中綠原酸的提取工藝[J];食品科技;2013年01期
3 武雪芬;β-環(huán)糊精對綠原酸的穩(wěn)定作用研究[J];中藥材;2003年04期
4 林家成;趙瑋;盧佳璇;;綠原酸防齲的實驗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5 蘭月香;劉梅仙;陳世忠;王弘;;綠原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與溶菌酶相互作用的熒光光譜法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4年08期
6 吳衛(wèi)華;康楨;歐陽冬生;周宏灝;;綠原酸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04期
7 章運典;陳玉海;;金銀花中綠原酸提取工藝研究[J];中成藥;2013年07期
8 李欣榮,曹志勝,柏茗;中藥制劑中綠原酸測定樣品預處理方法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7年04期
9 趙珊,羅仁才,李潔,孫開奇;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保健食品中的綠原酸[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2年02期
10 盛卸晃;劉文謙;薛霞;張海艇;劉兆平;;綠原酸體外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J];中國天然藥物;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紅俠;陳一強;朱蓮娜;楊朝生;張東偉;;綠原酸對銅綠假單胞菌粘附功能的抑制作用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2次全國內(nèi)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李帥;張燕;吳鳴建;;綠原酸及其類似物的化學結(jié)構(gòu)與活性研究[A];河南省化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榮;;鑭綠原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4 賈振民;劉素梅;郭芙蓉;宋志超;陳薔;杜紅鴿;;復方制劑中綠原酸和乙酰水楊酸含量HPLC同時分析測定方法研究[A];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qū)色譜學術(shù)交流會暨儀器展覽會論文集[C];2006年
5 卞合濤;黃衛(wèi);李士勇;;綠原酸對氧化應激損傷內(nèi)皮細胞的保護作用及機制探討[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醫(yī)結(jié)合神經(jīng)科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6 李新圃;羅金印;郁杰;李宏勝;韓福杰;陳興國;;大鼠血漿中綠原酸的HPLC測定法及藥代動力學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藥理毒理學分會第九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與摘要集[C];2006年
7 黃源;;注射劑中綠原酸致變態(tài)反應研究概況[A];2010年度全國醫(yī)藥學術(shù)論文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0年
8 王素軍;張志偉;張振清;阮金秀;;綠原酸在大鼠原位腸-肝灌流標本中代謝[A];第八次全國藥物與化學異物代謝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C];2006年
9 趙厚民;徐慧;周小平;;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金銀花干粉中綠原酸成分[A];第十五次全國色譜學術(shù)報告會文集(下冊)[C];2005年
10 譚梅英;詹利之;;Box-Behnken效應面法優(yōu)化金銀花中綠原酸提取工藝[A];2014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吳凌平;梧州三項目同日開工[N];廣西日報;2010年
2 程書權(quán);金銀花藥理研究進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洪辛;綠原酸對小鼠變應性鼻炎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2 吳海英;綠原酸對粘液型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的干預以及對左氧氟沙星增效作用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祥;綠原酸體外抑制腸道病毒71型的效應機制[D];蘇州大學;2013年
4 黃康;綠原酸對大鼠肝臟脂肪代謝調(diào)節(jié)機制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5 駱成堯;綠原酸與咖啡酸體外代謝機制及相互作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6 卞合濤;綠原酸對氧化應激及損傷內(nèi)皮細胞的保護作用及機制探討[D];南昌大學;2011年
7 邱陽陽;咖啡堿和綠原酸對小鼠和3T3-L1細胞脂肪代謝的影響[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8 李瑞奇;綠原酸對大、小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干預作用研究[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4年
9 羅文彬;綠原酸對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細胞氧化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10 米書梅;綠原酸緩解潰瘍性結(jié)腸炎大鼠腸道屏障損傷[D];南昌大學;2014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綠原酸對小鼠變應性鼻炎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88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7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