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外科論文 >

輕中度燒傷患者心理彈性、創(chuàng)傷后成長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8 11:37

  本文關鍵詞:輕中度燒傷患者心理彈性、創(chuàng)傷后成長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心理彈性 創(chuàng)傷后成長 社會支持 應對方式 正性情緒 負性情緒


【摘要】:目的燒傷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創(chuàng)傷;颊咄鸩〖,常伴有外觀損毀、肢體功能障礙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和學習生活,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部分患者甚至發(fā)展為PTSD。據(jù)有關報道,燒傷后1-2周出現(xiàn)PTSD癥狀的患者約為15-38%,3-6周約為33%,1年以后約為20%。當前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燒傷患者的生存率有了顯著提高,醫(yī)務人員面對燒傷患者不再僅僅是生命救治,更需要關注燒傷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注重燒傷患者早期的心理健康維護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彈性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nthon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根據(jù)大量研究證明,心理彈性是影響患者創(chuàng)傷、應激后心理恢復的重要因素。心理彈性隨著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而發(fā)生改變,影響心理彈性的因素包括內(nèi)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內(nèi)在因素包括個體生理和心理兩大方面,例如:年齡、情緒、認知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社會、人際關系等。燒傷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可能是深遠的。有觀點認為患者年齡越小,燒傷后的心理影響越嚴重,因為在他們今后的生活中存在更多潛在的生理和心理問題。然而在現(xiàn)實事件中,年輕患者在各方面均比老年患者恢復得快,且年輕患者本身其他疾病相對較少,因此在同等傷情下年輕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預后均較好。在生理上,年輕患者新陳代謝旺盛,可以有效促使創(chuàng)傷愈合,但是傷后形成的疤痕攣縮給年輕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心理上,年輕患者更容易得到家庭支持,并且自身社會經(jīng)歷較少,壓力也較小,因此也更容易調(diào)整情緒;但是另一方面,燒傷帶來的創(chuàng)傷也可能會影響其人格、認知和整個人生情感發(fā)展,留下終身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年長的患者恢復相對較慢,并且可能導致他們對自我人生價值、社會關系和工作能力悲觀失望。同時老年患者往往缺乏家庭支持,因此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社會支持和綜合干預來促進傷后恢復。過去的研究者主要關注創(chuàng)傷性事件帶來的負性影響,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新起,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負性事件在心理方面產(chǎn)生的正性變化——即創(chuàng)傷后成長。所謂創(chuàng)傷后成長,是指個體在經(jīng)歷創(chuàng)傷性事件后體會到的積極的心理改變。影響個體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因素較多,例如個體因素,包括人口學、個體應對方式、人格特質(zhì)等;疾病本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等。有研究者提出,女性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要高于男性,年輕的患者較年長的患者更容易獲得創(chuàng)傷后成長,而病程的長短也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存在相關關系。但也有諸多研究與上述論點相悖。方法1.研究對象采用方便抽樣方法對2所三甲醫(yī)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因各類燒傷收住院的患者進行調(diào)查。納入標準:(1)患者首次入院≤30d;(2)輕、中度燒傷患者(根據(jù)燒傷嚴重性分度:輕度燒傷——Ⅱ°燒傷面積10%以下;中度燒傷——Ⅱ°燒傷面積11%~30%,或Ⅲ°燒傷面積不足10%);(3)患者意識清楚,表達正常,能理解并配合調(diào)查?傆嫲l(fā)放問卷200份,最后收集到資料完整的有效問卷188份,其中男性123例,女性65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36.49±11.01歲;火焰燒傷68例,液體燒傷81例,電擊傷24例,熱壓傷15例;受傷部位頭頸部37例,軀干33例,四肢118例。2.研究工具采用一般人口學資料調(diào)查問卷、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sesiliencescale,cd-risc)、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socialsupportscale,psss)、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正負性情緒量表(thepositiveandnegativeaffectscale,panas)和中文版創(chuàng)傷后成長評定量表(chinese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y,c-ptgi)。3.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性分析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指標間的相關性采用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為0.05)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1.輕中度燒傷患者心理彈性特點燒傷患者心理彈性總分為60.34±14.31,患者心理彈性普遍較低。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受傷程度和受傷部位的燒傷患者心理彈性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醫(yī)保類型燒傷患者在彈性總分和堅韌性因子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輕中度燒傷患者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正負性情緒的關系(1)心理彈性高分組在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和正性情緒的得分上均高于低分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心理彈性總分及各因子與社會支持、積極應對和正性情緒呈正相關(P0.05),與負性情緒相關不顯著(P0.05)。其中,彈性總分及其堅韌性和樂觀因子與消極應對呈正相關(P0.05),力量因子與消極應對相關不顯著(P0.05)。(3)朋友支持、積極應對、正性情緒是心理彈性的預測因子。3.輕中度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特點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總分為42.34±18.44。不同年齡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在精神變化因子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男性女性。不同醫(yī)保類型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在精神變化因子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職業(yè)、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受傷程度和受傷部位的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輕中度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心理彈性、應對方式的關系(1)創(chuàng)傷后成長高分組在彈性總分及其各因子、積極應對方式的得分上均高于低分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創(chuàng)傷后成長總分及各因子與彈性總分、堅韌性因子和積極應對呈正相關(P0.05),力量因子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總分及個人力量因子和生活欣賞因子呈正相關(P0.05),創(chuàng)傷后成長總分及各因子與樂觀因子、消極應對相關不顯著(P0.05)。結論輕中度燒傷患者心理彈性較一般人群低,經(jīng)濟問題是影響燒傷患者心理彈性的重要因素。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正性情緒、應對方式存在相關關系,與負性情緒相關不顯著。而社會支持中的朋友支持因子、積極應對方式、正性情緒對心理彈性有較好的預測作用,并且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心理彈性和積極應對方式關系密切。因此我們醫(yī)務工作者在救治燒傷患者時,不僅要關注患者本身的疾病問題,也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幫助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提高患者心理彈性,幫助患者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
【關鍵詞】:心理彈性 創(chuàng)傷后成長 社會支持 應對方式 正性情緒 負性情緒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44
【目錄】:
  • 縮略語表4-5
  • 英文摘要5-9
  • 中文摘要9-12
  • 第一部分 前言12-19
  • 1.1 研究背景12-15
  • 1.2 研究的理論依據(jù)15-16
  • 1.3 研究思路16-18
  • 1.4 研究工具18-19
  • 第二部分 輕中度燒傷患者心理彈性特點及其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正負性情緒的關系19-27
  • 2.1 研究對象19
  • 2.2 研究方法19-20
  • 2.3 結果20-24
  • 2.4 討論24-26
  • 2.5 小結26-27
  • 第三部分 輕中度燒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特點及其與心理彈性、應對方式的關系27-35
  • 3.1 研究對象27
  • 3.2 研究方法27
  • 3.3 結果27-33
  • 3.4 討論33-34
  • 3.5 小結34-35
  • 全文總結35-37
  • 參考文獻37-44
  • 文獻綜述 心理彈性的分子生物學機制44-53
  • 參考文獻49-53
  • 附錄53-59
  • 研究生學習階段發(fā)表的論文59-60
  • 致謝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林波;盧惠娟;胡雁;;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概念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年14期

2 孫瑞;李莉萍;;高校護理專業(yè)教師心理彈性及相關因素調(diào)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5年12期

3 程秀梅;王霞;謝倫芳;計海霞;龔桂平;;初發(fā)腦梗死患者應對方式與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5年07期

4 趙靜;曹楓林;許玉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預測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年02期

5 趙雯雯;鄭珊紅;張愛華;;癌癥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年03期

6 周海明;尹文娟;唐輝;;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大學生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7 曾小娟;蔣浩;李永鑫;;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與心理彈性、核心自我評價[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年12期

8 夏哲遠;孔悅;殷婷婷;施素華;黃榕;程玉紅;;燒傷患者傷殘接受度及心理彈性對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發(fā)生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年09期

9 李寧;王力;曹P;曹成琦;;晚期住院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相關因素[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4期

10 時慧潔;時秋英;;心理彈性研究現(xiàn)狀[J];護士進修雜志;2014年13期

,

本文編號:74789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74789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ae1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