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nèi)外血管搭橋治療閉塞性腦血管病術后新發(fā)腦梗死危險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01-20 16:01
背景:顱內(nèi)外(Extracranial-intracranial,EC-IC)血管搭橋術是一種改善腦組織血供的手術方式,采用顱外健康的動脈血管和顱內(nèi)缺少血供的血管進行吻合。該術式常用于閉塞性腦血管病如煙霧病(Moyamoya disease,MMD)、動脈粥樣硬化性顱內(nèi)大血管狹窄/閉塞以及顱內(nèi)動脈瘤的治療。不同于MMD的手術治療,該術式在動脈粥樣硬化性顱內(nèi)大血管狹窄/閉塞如頸內(nèi)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顱內(nèi)段或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狹窄/閉塞的應用上尚有爭議。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部分閉塞性腦血管病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效果不佳,仍有頻繁短暫性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甚至發(fā)生腦梗死,而這部分患者可通過EC-IC血管搭橋術直接改善腦組織血供,從而獲益。雖然目前該手術方式已十分成熟,術后患者的癥狀改善率也較高,但是施行EC-IC血管搭橋治療后仍有一定比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如高灌注綜合征、腦梗死、TIA、頭皮切口愈合不良等,其中腦梗死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甚至導致死亡。本研究旨在探...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本文編號:3881143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本文編號:38811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8811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