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椎間孔脊柱內鏡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解剖學和臨床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6 15:59
目的:(1)解剖健康成年國人尸體,研究L1-S1椎間孔相關應用解剖,為經椎間孔入路脊柱內鏡技術提供解剖學數據;(2)比較研究經椎間孔入路脊柱內鏡與開放椎板間開窗術兩種手術方式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Posterior ring apophysis separation,PRAS),探討經椎間孔脊柱內鏡治療腰椎PRAS的可行性、安全性、微創(chuàng)性及有效性。方法:(1)解剖12具健康成年國人尸體,觀察椎間孔形態(tài)及神經根走行,測量矢狀面上椎間孔上、中、下部寬度,椎間孔高度,出口神經根下緣到椎間孔下緣的垂直距離,上關節(jié)突尖(肩)部到出口神經根的垂直距離,椎間盤后緣中點水平出口神經根到椎間孔后緣水平距離,椎間孔面積。冠狀面上目標間隙上、下椎體椎弓根內緣連線與硬膜囊的最短距離。記錄各組數據并統計分析,探討經椎間孔入路脊柱內鏡技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2)選取腰椎PRAS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40例,分為兩組:微創(chuàng)組22例,開放組18例。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一般情況(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中透視次數、術后下地時間、術后住院天數和手術...
【文章來源】: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椎間孔矢狀位示意圖
12圖2矢狀位出口根與椎間孔位置關系圖圖3椎間孔形態(tài)圖4測量椎間孔高度2.2.2冠狀面解剖學數據咬除L1-L5棘突、椎板以及關節(jié)突,暴露神經根、硬膜囊和椎間盤。向硬膜囊內注入適當生理鹽水使硬膜囊充盈,維持其正常形態(tài)。觀察椎管內硬膜囊及神經根形態(tài)及走行方向,測量冠狀面椎弓根內緣縱垂線與硬膜囊的距離f(見圖5)。圖5冠狀位硬膜囊與神經根位置關系
12圖2矢狀位出口根與椎間孔位置關系圖圖3椎間孔形態(tài)圖4測量椎間孔高度2.2.2冠狀面解剖學數據咬除L1-L5棘突、椎板以及關節(jié)突,暴露神經根、硬膜囊和椎間盤。向硬膜囊內注入適當生理鹽水使硬膜囊充盈,維持其正常形態(tài)。觀察椎管內硬膜囊及神經根形態(tài)及走行方向,測量冠狀面椎弓根內緣縱垂線與硬膜囊的距離f(見圖5)。圖5冠狀位硬膜囊與神經根位置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骺環(huán)離斷癥的近期療效[J]. 鐘遠鳴,梁梓揚,黃保華,李智斐,陳勇喜,張翼升,莫日養(yǎng),許偉.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8(07)
[2]經皮全脊柱內鏡技術治療青少年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薛靜波,晏怡果,王文軍,王程,李丹,李學林,歐陽智華.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7(19)
[3]TESSYS技術與開放手術在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中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 楊林,鹿洪輝.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12)
[4]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兩種不同的手術方法療效比較[J]. 黃保華,袁振超,周先明,陳遠明. 中國內鏡雜志. 2015(01)
[5]腰椎后路椎間盤鏡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孫明舉,張雷,王艷輝,高賽明,任慧峰,李小玲,魯春華,張曄,李垂啟.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3 (12)
[6]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張福琳,劉慶鵬.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3(07)
[7]后路椎間盤鏡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并椎體后緣離斷癥的療效觀察[J]. 王森,徐兆萬,王云禎. 遼寧醫(yī)學院學報. 2013(03)
[8]顯微內窺鏡下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董曉光,焦峰,紀玉清,周秉文,張強,胡濤. 實用骨科雜志. 2012(08)
[9]顯微內窺鏡下手術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鈕心剛,張紅梅,嚴力生.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11(05)
[10]腰椎椎體后緣軟骨結節(jié)的影像學診斷[J]. 李杰. 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 2010(03)
碩士論文
[1]后腹腔鏡手術CO2氣腹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影響[D]. 周駿.安徽醫(yī)科大學 2010
[2]小兒擇期手術前后血漿醛固酮、腎上腺素的變化及分析[D]. 賈晉榮.山西醫(yī)科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067383
【文章來源】: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椎間孔矢狀位示意圖
12圖2矢狀位出口根與椎間孔位置關系圖圖3椎間孔形態(tài)圖4測量椎間孔高度2.2.2冠狀面解剖學數據咬除L1-L5棘突、椎板以及關節(jié)突,暴露神經根、硬膜囊和椎間盤。向硬膜囊內注入適當生理鹽水使硬膜囊充盈,維持其正常形態(tài)。觀察椎管內硬膜囊及神經根形態(tài)及走行方向,測量冠狀面椎弓根內緣縱垂線與硬膜囊的距離f(見圖5)。圖5冠狀位硬膜囊與神經根位置關系
12圖2矢狀位出口根與椎間孔位置關系圖圖3椎間孔形態(tài)圖4測量椎間孔高度2.2.2冠狀面解剖學數據咬除L1-L5棘突、椎板以及關節(jié)突,暴露神經根、硬膜囊和椎間盤。向硬膜囊內注入適當生理鹽水使硬膜囊充盈,維持其正常形態(tài)。觀察椎管內硬膜囊及神經根形態(tài)及走行方向,測量冠狀面椎弓根內緣縱垂線與硬膜囊的距離f(見圖5)。圖5冠狀位硬膜囊與神經根位置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骺環(huán)離斷癥的近期療效[J]. 鐘遠鳴,梁梓揚,黃保華,李智斐,陳勇喜,張翼升,莫日養(yǎng),許偉.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8(07)
[2]經皮全脊柱內鏡技術治療青少年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薛靜波,晏怡果,王文軍,王程,李丹,李學林,歐陽智華.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7(19)
[3]TESSYS技術與開放手術在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中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 楊林,鹿洪輝.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12)
[4]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兩種不同的手術方法療效比較[J]. 黃保華,袁振超,周先明,陳遠明. 中國內鏡雜志. 2015(01)
[5]腰椎后路椎間盤鏡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孫明舉,張雷,王艷輝,高賽明,任慧峰,李小玲,魯春華,張曄,李垂啟.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3 (12)
[6]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張福琳,劉慶鵬.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3(07)
[7]后路椎間盤鏡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并椎體后緣離斷癥的療效觀察[J]. 王森,徐兆萬,王云禎. 遼寧醫(yī)學院學報. 2013(03)
[8]顯微內窺鏡下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董曉光,焦峰,紀玉清,周秉文,張強,胡濤. 實用骨科雜志. 2012(08)
[9]顯微內窺鏡下手術治療腰椎椎體后緣離斷癥[J]. 鈕心剛,張紅梅,嚴力生.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11(05)
[10]腰椎椎體后緣軟骨結節(jié)的影像學診斷[J]. 李杰. 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 2010(03)
碩士論文
[1]后腹腔鏡手術CO2氣腹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影響[D]. 周駿.安徽醫(yī)科大學 2010
[2]小兒擇期手術前后血漿醛固酮、腎上腺素的變化及分析[D]. 賈晉榮.山西醫(yī)科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0673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0673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