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在橫紋肌肉瘤中的研究進展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辰;成人橫紋肌肉瘤的臨床病理分析[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2年06期
2 徐敏;陳其民;湯靜燕;潘慈;;橫紋肌肉瘤的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年12期
3 周必生,司建榮,姜兆侯;腰部橫紋肌肉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1年05期
4 葉鑫,王東林;橫紋肌肉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成都軍區(qū)醫(yī)院學報;2001年01期
5 婁平才;彩超檢查對橫紋肌肉瘤復發(fā)1例報道[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6 張麗瑜;張美德;溫英泉;李忠民;;小兒葡萄狀橫紋肌肉瘤7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5年05期
7 郭僑閣;;橫紋肌肉瘤復發(fā)1例報告[J];中醫(yī)正骨;2007年12期
8 王雙;;下肢橫紋肌肉瘤臨床超聲表現(xiàn)一例[J];中外醫(yī)療;2010年10期
9 黃寶生;橫紋肌肉瘤骨侵蝕X線表現(xiàn)(附4例報告并復習文獻)[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5年11期
10 黃寶生;橫紋肌肉瘤骨侵蝕X線表現(xiàn)(附2例報告并復習文獻)[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李濤;金谷;;熱放療對人橫紋肌肉瘤RD細胞作用的實驗研究[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張誼;黃東生;張偉令;王一卓;朱霞;洪亮;李萍;張品偉;周燕;;大劑量化療結(jié)合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橫紋肌肉瘤療效分析[A];第八屆全國兒童腫瘤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張誼;張偉令;黃東生;咼芳;韓濤;;橫紋肌肉瘤42例綜合診斷治療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2年
4 宋羽;陳小燕;李巧珍;;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Smad信號在橫紋肌肉瘤中的表達意義[A];2013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三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童剛領;孫曉非;袁中玉;甄子俊;夏奕;凌家瑜;林琳;蔡月;;HIF-1α和VEGF在橫紋肌肉瘤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第八屆全國兒童腫瘤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小兒腫瘤[A];第三屆中國腫瘤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阮夢然;薛天陽;許偉;高吉照;;苦參堿對人橫紋肌肉瘤RD細胞MAPK/ERK信號通路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高松源;生肌調(diào)節(jié)因子在橫紋肌肉瘤中的表達與DNA倍體、融合基因的相關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崔西春;小兒橫紋肌肉瘤血清蛋白質(zhì)標記物的篩選及臨床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3 徐玉生;TRAIL與順鉑協(xié)同誘導橫紋肌肉瘤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劉君;miR-214在骨骼肌發(fā)育與分化以及橫紋肌肉瘤發(fā)生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媛媛;GLI1和MDM2蛋白在橫紋肌肉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鄧立維;體部橫紋肌肉瘤的臨床特征與CT表現(xiàn)[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王正;橫紋肌肉瘤中小窩蛋白-3的表達及意義[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李巧新;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shù)分析橫紋肌肉瘤中染色體基因組的變化及意義[D];石河子大學;2008年
5 李濤;熱放療對人橫紋肌肉瘤RD細胞作用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李曉營;運用MassArray技術(shù)檢測橫紋肌肉瘤中的基因突變[D];石河子大學;2013年
7 李揚;橫紋肌肉瘤中HMGA1和HMGA2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秦婷;TGF-β1相關差異性microRNAs調(diào)控人橫紋肌肉瘤(RMS)肌源性分化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83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58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