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1在增生性瘢痕中高表達并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和凋亡
發(fā)布時間:2019-02-26 18:37
【摘要】:研究背景增生性瘢痕是皮膚創(chuàng)傷愈合后的常見并發(fā)癥,多見于創(chuàng)傷和燒傷創(chuàng)面,成纖維細胞的大量增殖和細胞外基質特別是膠原蛋白的異常沉積在增生性瘢痕的發(fā)生發(fā)展起重要作用。增生性瘢痕的不僅影響外觀,可能導致無汗、瘙癢、感覺異常等不適,甚至會引起關節(jié)痙攣、肢體畸形,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社會功能。因此,如何抑制瘢痕的生長、減少瘢痕的形成一直是臨床治療關注的重點。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對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機制仍未明確,臨床上也缺乏確切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對病理性瘢痕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認識到瘢痕的發(fā)生可能與原癌基因(如Bcl-2,Smad,c-myc)過表達使成纖維細胞增殖增多及抑癌基因(如p53,Fas,RUNX3,p27)突變使成纖維細胞凋亡減少有關,使成纖維細胞數(shù)目增多,膠原蛋白分泌旺盛。原癌基因c-myc的表達與多種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有關,在調控細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在增殖期細胞中表達較高,在靜止期或分化期細胞中表達較低。FBP1是c-myc的一個遠端上游元件結合蛋白(the far upstream element binging protein1,FBP),是 DNA 結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員,參與調控c-myc在細胞中的表達。當c-myc被廢除,遠端的上游調控元件則不再受支持。相反,反FBPRNA中遠端上游調控元件的單調性降低與內源性c-myc基因表達的下調相關。研究表明適量的FBP有利于c-myc的表達,當缺乏FBP時內源性c-myc的表達不能被維持。增生性瘢痕在組織學上表現(xiàn)為成纖維細胞的大量增殖及細胞外基質尤其是膠原蛋白的異常沉積,在一定程度上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相似。已有研究表明原癌基因c-myc可促進增生性瘢痕中成纖維細胞的增殖,而FBP1參與調控c-myc在細胞中的表達。既往對FBP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腫瘤組織中,發(fā)現(xiàn)FBP1在腫瘤組織中高表達,尚無相關研究探索FBP1在瘢痕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因此,本文探索FBP1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達及其對成纖維細胞增殖、凋亡及膠原表達方面的影響。實驗材料和方法在無菌條件下收集新鮮的正常皮膚、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標本,4℃C保存,4小時內送至實驗室進行實驗。將同一份標本分成三部分處理:一部分標本固定后進行石蠟包埋、切片,檢測正常皮膚和增生性瘢痕在組織學上的差異,檢測FBP1在正常皮膚和增生性瘢痕的表達;一部分組織塊用于提取蛋白,檢測正常皮膚和增生性瘢痕中FBP1的表達差異;一部分組織用于成纖維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及傳代,α-SMA免疫熒光鑒定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取第2-6代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將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成纖維細胞加入siFBP1進行轉染以降低成纖維細胞中FBP1的表達,對照組不加入siFBP1。收集實驗組和對照組細胞,采用qRT-PCR法檢測siFBP1效用,MTT法檢測siFBP1對成纖維細胞的增殖能力的影響、流式細胞術(PI單染色法)檢測siFBP1對細胞周期的影響、TUNEL染色法檢測siFBP1對細胞凋亡的影響、Western Blotting檢測siFBP1對成纖維細胞蛋白表達的影響。實驗結果FBP1在增生性瘢痕中表達高于正常皮膚,在增生性瘢痕來源的成纖維細胞中的表達也高于正常皮膚來源的成纖維細胞。siFBP1能有效降低增生性瘢痕中成纖維細胞中FBP1表達,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增殖(P0.01),使細胞周期阻滯于S期(P0.01)。TUNEL染色未顯示siFBP1對成纖維細胞凋亡有明顯影響,但蛋白印跡結果顯示siFBP1減少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c-myc、collagen Ⅰ、collagenⅢ、caspase3 和 caspase9 的表達。結論FBP1在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中高表達,促進c-myc表達,促進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凋亡和膠原蛋白表達。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622
本文編號:2431035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6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子虎;呂大倫;;增生性瘢痕的發(fā)生機制及治療進展[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2 金哲虎;;瘢痕疙瘩的成因及治療新進展[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5年01期
3 李曉丹;劉偉;;瘢痕疙瘩術后放射治療進展[J];江西醫(yī)藥;2013年05期
4 郭雷洋;曹莫;;瘢痕疙瘩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年11期
5 寇鵬勇;高志勇;;5-氟尿嘧啶與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治療瘢痕疙瘩的臨床體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年07期
6 楊晶;王娟;王家璧;;Cynergy激光聯(lián)合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療瘢痕疙瘩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年01期
7 鄭輝;成羿;;病理性瘢痕組織的發(fā)生機制研究進展[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2年01期
8 白忠;呂操;牛霞;郭建宙;;YAG激光綜合治療耳廓瘢痕疙瘩[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年22期
9 呂大倫;端龍勝;陳禮新;劉雯蓓;季必華;;轉化生長因子-β及其受體在不同時期增生性瘢痕組織中的表達[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龐久玲;馬征;劉軍;劉愛東;;Smad3和轉化生長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膚中的表達:48∶40∶40例標本病理檢測[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年11期
,本文編號:2431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4310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