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居住方式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調查
本文選題:脊髓損傷 切入點:地震 出處:《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研究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損傷患者中,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兩組不同人群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方法2016年2月至5月,對76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其中在療養(yǎng)院或康復村集中居住者38名,在家中分散居住者38名。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和生活滿意度評估表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結果集中居住組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和環(huán)境4個領域得分均顯著高于分散居住組(t8.97,P0.001),生活滿意度顯著高于分散居住組(t=6.55,P0.001)。結論集中居住可提高地震幸存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survived by Tangshan earthquak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76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urvived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was investigated, of which 38 were concentrated in sanatorium or rehabilitation villag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cale (WHOQOL-BREF)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assessment form. Result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HOQOL-BREF in the concentrated living group were compared. The scores of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cattered living group (P 0.001),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cattered living group (6.55% P 0.001g). Conclusion centralized liv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survivors of spinal cord injury after earthquake.
【作者單位】: 唐山市截癱療養(yǎng)院;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唐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基金】:2015年度唐山市科技計劃自籌經費項目(No.15130233a)
【分類號】:R65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瑞峰,才書春,張強,張杰,晉記龍,靳建明;低場強MRI掃描對脊髓損傷的評價[J];山西臨床醫(yī)藥;2000年12期
2 關驊,唐和虎;脊髓損傷早期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0年04期
3 吳文堅;脊髓損傷的心理效應[J];國外醫(yī)學(創(chuàng)傷與外科基本問題分冊);2000年02期
4 詹海英;脊髓損傷患者的膀胱訓練[J];現代康復;2001年06期
5 于笑難,蔣品;脊髓損傷患者偏癱與血清瘦素的關系[J];現代康復;2001年20期
6 鄧寧;脊髓損傷的治療及研究展望[J];醫(yī)學文選;2001年06期
7 任少華;脊髓損傷患者的咳嗽閾值[J];中國康復;2001年04期
8 ;修復脊髓損傷的新方法[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2年04期
9 趙斌,孫正義;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與脊髓損傷[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年01期
10 陳君;社區(qū)脊髓損傷患者的服務需求[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鐵強;馮世慶;;216例外傷性脊髓損傷住院患者分析[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2 葉英;;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澤華;許以秀;黃小虹;;脊髓損傷早期康復進展[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呂衛(wèi)軍;;脊髓損傷康復的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五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吳波;任先軍;郭樹章;;少突膠質前體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A];第八屆全國脊柱脊髓損傷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蔡培強;湯遜;;脊髓損傷的移植治療研究現狀及進展[A];第八屆全國脊柱脊髓損傷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白躍宏;;脊髓損傷的康復[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老年康復學術大會上海市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復診療提高班論文匯編[C];2008年
8 萬里;史文博;廖利民;;夜間陰莖勃起測定系統(tǒng)對不同平面脊髓損傷者的觀測[A];中華醫(yī)學會男科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男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周謀望;;脊髓損傷康復進展[A];2013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浙江省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10 周艷姝;;脊髓損傷的康復[A];2013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浙江省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編譯 于娜;早期脊髓損傷有新療法[N];醫(yī)藥經濟報;2009年
2 上海楊浦 朱群邦;脊髓損傷患者的家居環(huán)境改進[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2年
3 上海浦東 陸至順;脊髓損傷患者的心理特征[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4 鄭穎t,
本文編號:1664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66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