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外科論文 >

空氣波壓力療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側上肢丹毒治療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8-03-03 13:11

  本文選題:乳腺腫瘤 切入點:乳房切除術 出處:《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側上肢丹毒采用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空氣波壓力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就診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側上肢丹毒的18例患者資料。其中10例采取常規(guī)方案進行丹毒治療(常規(guī)治療組),8例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基礎上聯(lián)合患側上肢空氣波壓力治療(聯(lián)合治療組)。比較兩組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結果:兩組患者年齡、放療比例、皮膚破損、體質(zhì)量指數(shù)、基礎疾病及患肢水腫程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18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均達顯著好轉,聯(lián)合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guī)治療組(10.9 d vs.14.5 d,P=0.001)。結論:聯(lián)合空氣波壓力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上肢丹毒的臨床治療效果,并有效縮短治療時間。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 for erysipelas of affected upper limb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4th affiliat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Data of 18 patients with erysipelas in the affected upper extremities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in hospital. Ten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regimen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8 cases combined with air wave of upper limb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Stress therapy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Comparison of clinical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ge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radiotherapy, skin breakage, body mass index, basic diseases and edema of the affected limbs (all P 0.05). All the 18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rysipelas in the upper limb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effectively.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乳腺外科;
【分類號】:R73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細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不同時機放療的療效對比[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1年07期

2 許文捷;劉崗;黃建平;;復元方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年03期

3 張超;鄭光浩;;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時機不同放療的療效對比[J];中外婦兒健康;2011年08期

4 張云偉;賈宗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復發(fā)和轉移因素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年09期

5 賈新建;向曉娟;;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化療后相關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3年01期

6 王明宇;;不同麻醉方式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年03期

7 袁秀英;;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化療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年08期

8 朱俊海;;比較三種麻醉方式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年11期

9 陳騰騰;;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并發(fā)癥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北方藥學;2014年03期

10 佟金學,董新舒,張豈凡,趙家宏;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式探討[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軼群;朱伊慧;柳瓊;盧雪潔;金愛敏;;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調(diào)查分析[A];2007年浙江省腫瘤外科學術年會暨溫州醫(yī)學會腫瘤分會第四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王淑蓮;李曄雄;宋永文;王維虎;金晶;劉躍平;劉新帆;余子豪;;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胸壁電子線放療的結果[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章倩;陳佳藝;胡偉剛;郭小毛;;左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胸壁和內(nèi)乳區(qū)三維適形和調(diào)強放療計劃劑量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蓮;余子豪;唐源;亓殊楠;曹獻忠;王文卿;李濤;金晶;王維虎;宋永文;劉新帆;李曄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復發(fā)高危病人的治療結果和預后因素分析[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淑蓮;李曄雄;宋永文;王維虎;金晶;劉躍平;劉新帆;余子豪;;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放療對大于65歲中高;颊叩囊饬x[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曾子君;李偉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胸壁切線野和電子線照射的劑量研究[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黃曉波;崔念基;張玉晶;盧泰祥;管迅行;劉孟忠;;廣東省放療醫(yī)師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放射治療認識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鄭敏;陳晉肅;林海舵;;應用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重建[A];2007年浙江省腫瘤外科學術年會暨溫州醫(yī)學會腫瘤分會第四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韓思源;李荷歡;;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再造46例的體會[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韓思源;李荷歡;;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再造46例的體會[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孫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輔助性放療的劑量學研究與骨轉移的中西醫(yī)治療[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訾瀅潔;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簡單調(diào)強放射治療的臨床應用[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王丹丹;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假體乳房再造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3年

4 茅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兩種負壓引流方式的比較[D];浙江大學;2008年

5 唐鵬;可手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復發(fā)轉移影響因素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6 尹靈子;多模式鎮(zhèn)痛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慢性疼痛的影響[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5611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5611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774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