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異氟烷處理大鼠成年后物體識別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 運動 生長和發(fā)育 異氟烷 性別因素 物體識別 出處:《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對發(fā)育期多次異氟烷處理大鼠成年后物體識別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生后7d(P7)的SD大鼠110只,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Naive),運動組(Naive+PE;P21開始,跑臺30min/d,5次/周,連續(xù)6周),異氟烷組(Iso;P7、P9、P11吸入異氟烷2h,共3次)和異氟烷運動組(Iso+PE)。P67(運動結束即刻)對4組大鼠進行曠場和物體識別行為學測試,P95(運動結束后4周)再次進行物體識別實驗,記錄大鼠的曠場及新舊物體識別行為學表現(xiàn)。結果運動對各組大鼠成年后曠場試驗的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Naive相比,P67時Iso組雌性大鼠辨別指數(shù)(DR)明顯增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4),而Iso組雄性大鼠P67和P95時兩次測試DR均有增強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41、P=0.052)。與非運動組相比,無論是否經(jīng)過異氟烷處理,運動組雄鼠DR均明顯增強(與Naive組及Iso組比較,P67時P=0.050、P=0.017,P95時P=0.037、P=0.019);與Naive組相比,運動組雌鼠P67時DR無明顯差異,但到P95時明顯增強(P=0.004);與Iso組相比,P67時運動組DR顯著下降(P=0.036),而P95時有增強趨勢(P=0.095)。與雄鼠相比,P67時非運動組雌鼠DR明顯增強(Naive組,P=0.022;Iso組,P=0.011),到P95時,僅沒有經(jīng)過異氟烷處理的兩組雌鼠DR高于雄鼠(Naive組,P=0.008;Naive+PE組,P=0.017)。結論發(fā)育期多次異氟烷處理對大鼠成年后非空間記憶的物體識別能力無明顯損害;發(fā)育期接受規(guī)律運動能夠促進大鼠成年后的物體識別能力,雄鼠的運動獲益較大,而雌鼠的運動獲益僅體現(xiàn)在遠期效果上。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the ability of object recognition in adult rats treated with isoflurane for several times. Methods 110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naive PEP21, and the running stage was 30 min / d for 5 times a week. For 6 consecutive weeks, isoflurane group (Isopropane P7) P9P11 inhaled isoflurane for 2 h (3 times) and isoflurane exercise group (Iso PEN. P67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 were used to conduct open field and object recognition behavioral tests P95 (4 weeks after exercis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the open field test in adult rats. Compared with Naive, the discrimination index of female rats in P67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67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34), while in the Iso group, there wa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both P67 and P95 Dr,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non-exercise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isoflurane or not. Compared with Naive group and Iso group, the Dr of male rats in exerci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67, P67, 0.017, P95, P0. 037, P0. 019, compared with Naiv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67 Dr between exercise group and Naiv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Iso group, the Dr of exercise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at of P95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Compared with male rats, female Dr in P67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P67 group, and P0. 022 Iso group (P0. 011), P0. 011%, P0. 022 Iso group (P0. 011%) in P67 group, and P0. 095% in P95 group. The Dr of female rats without isoflurane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aive group P0. 008 naive PE group (P 0. 017).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amage to the recognition ability of non-spatial memory in adult rats after multiple isoflurane treatments. The regular exercise in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can promote the ability of object recognition in adult rats, while the male gains more, while the female gains only in the long-term effect.
【作者單位】: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麻醉科;錦州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全軍創(chuàng)傷修復與組織再生重點實驗室;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2030) 吳階平醫(yī)學基金會臨床科研專項資助基金(320.6750.13220)~~
【分類號】:R6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嚴艾;高進;陳萍;;丙泊酚對新生大鼠海馬BDNF mRNA、proBDNF/mBDNF表達的影響及其與學習記憶功能的關系[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6年05期
2 楊靜;李萌萌;郝濟偉;房曉燕;張慶紅;唐家廣;郝建華;;異氟烷不同間隔時間麻醉對發(fā)育期大鼠腦神經(jīng)功能的急性損傷作用[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6年03期
3 鄧菲;蘆睿;張惠;;麻醉暴露對發(fā)育期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5年03期
4 薄豐山;王迪芬;劉文悅;付江泉;;亞低溫預處理對谷氨酸誘導原代大鼠皮質神經(jīng)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年04期
5 宋廣青;孫秀萍;劉新民;;大鼠物體識別實驗方法綜述[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興桂華;柏青楊;弓箭;叢歡;董海影;;NAPP/PS1雙轉基因小鼠行為學表現(xiàn)及遠志皂苷對其調控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年13期
2 房曉燕;李萌萌;郝濟偉;楊靜;鄧城旗;張慶紅;唐家廣;;運動對異氟烷處理大鼠成年后物體識別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7年07期
3 馬丁丁;黃晏;李棟;羅嘉楠;閆明;熱娜·卡斯木;;類葉升麻苷對STZ側腦室注射模型小鼠認知行為及LTP的影響[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4 宮睿;謝湘林;杜冰;武毅;劉宏雁;;樺褐孔菌對血管性癡呆模型大鼠的保護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1期
5 袁偉;李春盛;;亞低溫治療在心肺腦復蘇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6年12期
6 鄧醫(yī)宇;韓錢鵬;申鳳彩;陳朦朦;曾紅科;;膿毒癥新生大鼠胼胝體內軸突發(fā)育障礙對后期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6年08期
7 祝晨;何煜舟;石瑩;王靈聰;;七葉皂苷鈉輔助亞低溫治療對急性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及時機選擇[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6年04期
8 鄭瑞娟;高玉紅;;亞低溫對構建腦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區(qū)神經(jīng)再生微環(huán)境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年27期
9 利鴻勝;彭麗云;莫樸;;不同藥物麻醉預處理對顱腦手術患者腦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業(yè);2016年12期
10 楊群;蘇波;鄭鄖;任伯緒;劉洋;;阿爾茨海默病小鼠與野生型小鼠海馬中miRNA表達差異[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詩才;陳太軍;黃美松;朱少銘;;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可減輕H9c2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J];天津醫(yī)藥;2015年11期
2 戰(zhàn)瓏;韓建閣;翟文倩;劉家鵬;耳建旭;;不同麻醉方案對術后認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5年04期
3 繆文麗;王弘道;李海玲;高維濱;;電項針治療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4年06期
4 張云飛;陳龍;馬世穎;;七氟醚靜吸復合全麻加神經(jīng)阻滯在56例小兒唇腭裂手術中的應用[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10期
5 陳甲;矯樹生;梁春榮;王延江;許志強;;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前體對小鼠海馬神經(jīng)元存活和突起生長的抑制作用[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4年09期
6 李萌萌;費翔;呂緒磊;劉瑛輝;解葵;顧世召;郝建華;;低溫等離子技術行小兒腺樣體切除、扁桃體消融術的麻醉管理[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4年09期
7 李國福;賈佳;符加紅;汪海源;吉凱強;臧彬;;異氟烷預處理或后處理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年06期
8 任文博;劉振林;趙玉軍;;亞低溫腦保護在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2年12期
9 向詩琪;高進;熊秋菊;陳萍;;異丙酚麻醉對新生大鼠海馬β-分泌酶1表達和β淀粉樣蛋白1-42含量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年07期
10 許佩龍;劉健;李雪飛;謝文強;劉清珍;李偉彥;;丙泊酚麻醉對新生期大鼠海馬BDNF及Trk-B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車軼;崔勇華;朱玉芳;薛智謀;;昆明小鼠物體識別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檢測化學藥物對記憶損傷中的應用[J];動物學研究;2007年05期
2 宋廣青;孫秀萍;劉新民;;大鼠物體識別實驗方法綜述[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3年07期
3 魏海峰,宋秋潔,艾厚喜,楚晉,李瑋,李林;D-半乳糖致腦老化小鼠的物體識別能力障礙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年04期
4 王雯潔;吳璽宏;李量;;聽覺信號加工的雙通路模型(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8年03期
5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柘;趙榮椿;;幾何不變性及其在3D物體識別中的應用[A];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第一屆信號與信息處理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連靈;張敏;;三維物體識別的心理表征:角度依賴還是角度獨立[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周程;吳飛;莊越挺;;基于層次反饋機制的物體識別[A];第十五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孫彥良;任衍具;;真實場景中朝向和背景對物體識別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郭明瑋;朱明清;趙宇宙;王建;陳宗海;;基于生物視覺的物體識別方法研究現(xiàn)狀分析[A];第13屆中國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艾浩軍;朱榮;張敏;李俊;方禹;王紅霞;;基于SIFT尺度分量的兩級匹配物體識別算法研究[A];第七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11)論文集【poster】[C];2011年
7 熊英;馬惠敏;;SIFT特征在三維物體識別中的應用[A];圖像圖形技術研究與應用2009——第四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魯?shù)?姜志國;;基于圖元檢測的物體識別方法研究[A];全國第一屆信號處理學術會議暨中國高科技產(chǎn)業(yè)化研究會信號處理分會籌備工作委員會第三次工作會議專刊[C];2007年
9 杜建洪;梁子長;;車輛走向定位技術的研究[A];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新進展——2005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宋廣青;高莉;孫秀萍;劉新民;;物體識別實驗在東莨菪堿致大鼠學習記憶障礙中的應用[A];2013年全國老年性癡呆與相關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王天宇;受生物啟發(fā)的物體識別算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王靜;視網(wǎng)膜假體中人工視覺信息處理及優(yōu)化表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3 齊勇剛;基于草圖和邊緣的物體識別[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4 黃穎;基于圖理論的圖像處理與物體識別算法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劉光燦;基于機器學習的物體識別[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6 徐勝;三維物體識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王興剛;物體識別中的形狀建模和弱監(jiān)督學習[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8 王利明;機器視覺中物體識別方法的研究與探討[D];復旦大學;2009年
9 彭紹武;基于形狀與語義建模的物體識別[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陶維東;非面孔物體識別倒置效應[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淼;物體識別中與特征整合相關的腦電活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劉杰;小型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圖像特征提取[D];新疆大學;2015年
3 王沁波;基于分層結構的多物體圖像識別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李元輝;換墊料應激損害大鼠新穎物體識別記憶再激活后提取及其膽堿能受體機制[D];南華大學;2015年
5 李額;Apelin-13改善強迫游泳應激誘導大鼠新穎物體識別記憶損傷[D];南華大學;2015年
6 劉苗苗;基于2D和3D SIFT特征融合的一般物體識別算法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7 程玉立;面向工業(yè)應用的機器人手眼標定與物體定位[D];浙江大學;2016年
8 周楠釗;基于SIFT特征的物體識別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蘭州大學;2016年
9 陳佳洲;室內場景物體同時識別與建模[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廉彬;長期母嬰分離對大鼠成年后新異性物體識別和社會性識別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19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51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