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出處:《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6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右美托咪定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 非體外循環(huán) 血流動力學
【摘要】:目的右美托咪定具有一定的心臟保護作用,但其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OPCABG)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較少。文中旨在觀察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OPCABG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擇期行OPCABG患者分為4組(n=15):右美托咪定0.2μg/(kg·h)組、0.4μg/(kg·h)組、0.6μg/(kg·h)組和等滲鹽水組。右美托咪定0.2μg/(kg·h)組、0.4μg/(kg·h)組、0.6μg/(kg·h)組于麻醉誘導前靜脈輸注右美托咪定負荷劑量0.5μg/kg,持續(xù)時間10 min,隨后分別以0.2、0.4、0.6μg/(kg·h)的速率維持至術畢,等滲鹽水組以相同速率給予等量等滲鹽水。分別于入室后(T_0)、麻醉誘導前(T_1)、氣管插管5 min后(T_2)、鋸開胸骨時(T_3)、吻合前降支結束(T_4)、吻合右冠狀動脈或左旋支結束(T_5)和術畢(T_6)記錄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記錄術中血管活性藥物總量及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情況。結果 T_3至T_6時段,右美托咪定0.4μg/(kg·h)組、0.6μg/(kg·h)組心率、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肺動脈壓(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肺毛細血管楔壓(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較同時段等滲鹽水組明顯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0.2μg/(kg·h)組、等滲鹽水組的體循環(huán)阻力指數(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及肺循環(huán)阻力指數(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在T_3至T_6時段較T_0時刻明顯上升(P0.05)。T_2、T_6時刻與右美托咪定0.6μg/(kg·h)組比較,B組心率及MAP明顯上升[T_2:(57±6)次/min vs(52±4)次/min,(72±7)mm Hg vs(63±5)mm Hg;T_0:(72±5)次/min vs(55±6)次/min,(68±5)mm Hg vs(63±5)mm Hg];T_4至T_6時段,右美托咪定0.4μg/(kg·h)組心臟指數、SVRI、PVRI與同時段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0.6μg/(kg·h)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等滲鹽水組相比,右美托咪定0.4μg/(kg·h)組、0.6μg/(kg·h)組高血壓、心動過速的發(fā)生率及去甲腎上腺素用量、單硝酸異山梨酯用量均明顯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0.6μg/(kg·h)組低血壓、心動過緩發(fā)生率明顯上升,單硝酸異山梨酯用量明顯下降(P0.05)。結論在OPCABG中,給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負荷劑量、繼以0.4μg/(kg·h)維持輸注有助于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以及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從而減少心肌損傷。
[Abstract]:......
【作者單位】: 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麻醉科;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麻醉科;
【分類號】:R614
【正文快照】: 0引言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它作用于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及其他器官組織的α2AR,產生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焦慮、抑制交感神經活動的效應,其他作用還包括止涎、抗寒顫和利尿等[1]。自從1999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上使用后,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雪峰;張成;高廣榮;蔣會勇;呂晨光;張寶磊;謝名雙;張智麗;余{c;;環(huán)境低溫對失血性休克豬血流動力學及氧動力學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2 白帆;劉有軍;謝進生;丁金立;王楓;趙夕;任曉辰;喬愛科;;血流動力學的醫(yī)學應用與發(fā)展[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3年06期
3 劉大為;;術后存活和未存活患者血流動力學和氧輸送狀況[J];國外醫(yī)學.創(chuàng)傷與外科基本問題分冊;1986年02期
4 劉戰(zhàn);黃強;巫立新;馬建農;;心功能血流動力學微機監(jiān)測分析系統(tǒng)[J];海軍醫(yī)學;1987年02期
5 黃從新;江洪;向晉濤;;全國首屆血流動力學研討會紀要[J];起搏與心臟;1992年03期
6 王偉,陳占詩,張西洲,邵合德,劉新玉,謝印芝,張東祥,崔建華,馬勇,陳秀山;海拔4300m世居藏族與移居漢族青年血流動力學對比觀察[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7 唐先南,葉小平,徐世元,蕭廣鈞;影響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的因素分析[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年01期
8 楊銳英,陳樹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血流動力學觀察[J];寧夏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9 朱偉,錢燕寧,張國樓;全麻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江蘇臨床醫(yī)學雜志;2000年06期
10 張捍平,柴偉,杜洪印;異丙酚復合氯胺酮全麻誘導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海平;;評價血流動力學的一個新指標—波強度[A];第二屆長三角超聲醫(yī)學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嚴靜;;如何正確獲取血流動力學壓力與容量參數[A];首屆西湖重癥醫(yī)學論壇暨2011年浙江省重癥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劉有軍;喬愛科;丁金立;;血流動力學及其醫(yī)學應用[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大會報告論文[C];2010年
4 萬千;;血流動力學與眩暈之間的關系[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頸椎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許世雄;;血流動力學在醫(yī)學中作用[A];2000上?萍颊搲疊IO-X研討會暨中德醫(yī)學生物物理和上海流變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袁靜;楊毅;倪秀琦;李一文;張萍;陳江華;;慢性透析患者容量過負荷與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的相關性分析[A];浙江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袁麗君;曹鐵生;段云友;王臻;邢長洋;;胸壓變化對心血管血流動力學影響的超聲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8 王家權;于曉軍;曾衍鈞;伍時桂;徐小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血流動力學的數值模擬研究[A];第七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吳國強;;血流動力學、調節(jié)和適應性[A];第十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暨第十二屆全國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10 劉明;周黎麗;宋福臣;侯玉芬;;原發(fā)性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血流動力學評價[A];2008年中醫(yī)外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應重視PCI后的無再流現象[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本文編號:1349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34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