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術及腹腔鏡Heller術對賁門失弛緩癥短期療效分析
本文關鍵詞:POEM術及腹腔鏡Heller術對賁門失弛緩癥短期療效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賁門失弛緩癥 經口內鏡下括約肌切開術 腹腔鏡賁門肌切開術
【摘要】:研究目的:通過比較POEM術及腹腔鏡下Heller術對于賁門失遲緩癥的短期療效及其他相關因素,來進一步指導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材料與方法:2013年01月至2015年10月份期間,就診于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并符合納入排除標準且完成電話回訪的的賁門失弛緩癥患者45例。其中行POEM術15例,行腹腔鏡Heller術30例。對每一位患者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進行Eckardt評分,評價臨床癥狀緩解程度。療效評價標準,術后Eckardt評分小于3分為有效,術后6個月內Eckardt評分等于或高于4分為手術失敗,術后6個月后Eckardt評分高于4分為復發(fā)。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種治療方法術前及術后的Eckardt評分的數(shù)值及變化趨勢,評估兩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同時比較患者的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禁食水時間,術后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研究結果:本研究共納入患者45例。其中完成POEM術15例,平均年齡為(41.40±15.96)歲,平均病程為(3.91±6.11)年,平均住院時間為(13.33±5.74)天,有效率為100%(15/15),術前Eckardt評分平均為(8.33±1.84)分,術后1個月Eckardt評分平均為(0.13±0.35)分,術后3個月Eckardt評分平均為(0.27±0.59)分,術后6個月Eckardt評分平均為(0.27±0.59)分,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完成腹腔鏡Heller術30例,平均年齡為(44.10±18.29)歲,平均病程為(6.92±9.06)年,平均住院時間為(13.60±4.59)天,有效率為93.33(28/30),術前Eckardt評分平均為(7.63±2.57)分,術后1個月Eckardt評分平均為(0.70±1.18)分,術后3個月Eckardt評分平均為(1.00±1.29)分,術后6個月Eckardt評分平均為(1.03±1.40)分,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賁門失遲緩癥患者兩種治療方法術前術后Eckardt評分下降情況,發(fā)現(xiàn)其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其他相關因素的分析中,POEM術較腹腔鏡Heller術所需住院費用更低,術后禁食水時間更短。研究結論:POEM術及腹腔鏡Heller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均明顯緩解了臨床癥狀,但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之間,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在其他相關因素的分析中,POEM術較腹腔鏡Heller術所需住院費用更低,術后禁食水時間更短。
【關鍵詞】:賁門失弛緩癥 經口內鏡下括約肌切開術 腹腔鏡賁門肌切開術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55.4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英文縮略詞11-12
- 第1章 緒論12-13
- 第2章 綜述13-22
- 2.1 流行病學及發(fā)病機制13
- 2.1.1 流行病學13
- 2.1.2 發(fā)病機制13
- 2.2 臨床癥狀13-14
- 2.3 臨床診斷14-17
- 2.3.1 食管鋇劑造影14
- 2.3.2 高分辨率食管測壓法14-16
- 2.3.3 胃鏡檢查術16-17
- 2.4 治療17-21
- 2.4.1 藥物治療18
- 2.4.2 內鏡下治療18-20
- 2.4.3 手術治療20-21
- 2.5 小結21-22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22-25
- 3.1 研究對象22
- 3.2 研究用品22
- 3.3 術前評估及準備22
- 3.4 治療過程22-24
- 3.4.1 POEM術22-23
- 3.4.2 腹腔鏡Heller手術23-24
- 3.5 術后處理24
- 3.6 觀察指標24
- 3.7 統(tǒng)計學分析24-25
- 第4章 結果25-35
- 4.1 POEM術及腹腔鏡Heller術治療患者的基本信息25-27
- 4.2 兩種治療方法前后Eckardt評分數(shù)值及變化趨勢27-30
- 4.3 POEM術及腹腔鏡Heller術有效性分析30-31
- 4.3.1 POEM術有效性分析30-31
- 4.3.2 腹腔鏡Heller術有效性分析31
- 4.4 兩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的比較31
- 4.5 兩種治療方法總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比較31-32
- 4.6 兩種治療方法的住院費用對比32-33
- 4.7 兩種治療方法術后禁食水時間的對比33
- 4.8 兩種治療方法術后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情況33-34
- 4.9 其他34
- 4.10 小結34-35
- 第5章 討論35-38
- 第6章 結論38-39
- 參考文獻39-44
- 作者簡介及研究成果44-45
- 致謝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洪昌,李懷生;改良Heller氏手術治療賁門失馳癥[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孫上云,吳遠杰,張瑞祥;賁門失弛癥經胸Heller改良術22例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5年01期
3 ;Laparoscopic Heller-Dor ope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halasia[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6年06期
4 ;Recurrent achalasia treated with Heller myotom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46期
5 于磊;李建業(yè);張云峰;藏楠;;改良Heller手術并發(fā)癥及防治措施[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年06期
6 劉凱;胡還甫;阮斌;;改良Heller+Nissen式治療賁門失馳癥25例療效觀察[J];首都醫(yī)藥;2010年12期
7 孫國龍;趙慧;付鑫;田曉巍;王登莉;王凱忠;;Heller改良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癥50例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年26期
8 Ming-Tian Wei;Ya-Zhou He;Xiang-Bing Deng;Yuan-Chuan Zhang;Ting-Han Yang;Cheng-Wu Jin;Bing Hu;Zi-Qiang Wang;;Is Dor fundoplication optimum after 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 for achalasia? A meta-analy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年43期
9 牟予;屃門u賓#}撚肏eller氏術治療之晚期觀察[J];山東醫(yī)刊;1963年02期
10 李俊生;黃文彰;;經腹腔Heller手術治療賁門失馳癥[J];天津醫(yī)藥;198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宋慶青;張應榮;周政;王雅軍;魏端欽;;經腹改良Heller氏手術治療賁門失馳緩癥[A];2000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2 占達飛;韓天明;劉向來;姚乾坤;;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礙(heller綜合征)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蔣偉;王群;譚黎杰;徐正浪;鄭如恒;;胸腔鏡下Heller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胸外科分冊)[C];2006年
4 滕寅;張艦;劉文;林鵬;;胸腔鏡下Heller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A];2012貴州省醫(y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蔣偉;譚黎杰;王群;徐正浪;鄭如恒;張毅;;胸腔鏡與腹腔鏡下行Heller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A];第八屆華東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6 張輔賢;單根法;鐘z,
本文編號:1130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13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