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血管異體復合組織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誘導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帶血管異體復合組織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誘導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帶血管-骨骼-肌肉-皮膚異體復合組織移植 骨髓移植 免疫耐受 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
【摘要】:研究背景:嚴重戰(zhàn)創(chuàng)傷、交通事故、肢體腫瘤切除、先天畸形等因素導致的肢體毀損或缺失,是骨科臨床修復重建所面臨的一大難題,特別是人類上肢和雙手因生理功能復雜而更加難以完全重建。傳統(tǒng)的自體皮瓣移植不僅給患者造成了二次損傷,而且對于大面積缺損,該方法亦是束手無策。同時,肢體的殘缺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并給其帶來沉重的社會心理負擔。目前,帶血管-骨骼-肌肉-皮膚同種異體復合組織移植(vascularized osteomyocutaneous composite allotransplantation,VCA)仍是公認的有望徹底解決這一難題的最佳方案。然而,由于VCA移植物中含有大量抗原性極強的皮膚、神經(jīng)、肌肉、骨骼等組織,術后通常需要長期服用大劑量、多種類的免疫抑制藥物以避免急慢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隨之而來的是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和嚴重的藥物毒副作用;另外,由于VCA術后的移植物長期暴露于患者視線范圍內(nèi),部分患者可能根據(jù)自身的主觀判斷擅自改變用藥劑量,致使部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較差,許多移植物術后存活時間不理想。因此,術后如何通過誘導受體對移植物的免疫耐受,進而減少免疫抑制劑的用量或種類,甚至達到完全停用,從而減少免疫排斥反應的發(fā)生,延長移植物的存活時間等,這些仍是VCA研究的重點與難點。目前,在肝、腎移植時通過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建立嵌合體是誘導同種異體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理想方法之一,且在臨床上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該方法在VCA上罕有應用,并且對其具體的作用機制更是知之甚少。鑒于此,本研究試圖在小型豬的VCA模型上采用FK506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的方法,并且術前應用100cGym全身照射、700cGym胸腺照射的方法降低受體外周血T細胞的數(shù)量,觀察其對同種異體復合組織移植術后免疫排斥反應的影響,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初步探討。目的:改良并建立適合本實驗設計的小型豬VCA模型,完善供體椎體骨髓細胞的獲取、分離、純化、凍存及復蘇后移植技術,為今后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受體術前給予100 cGy全身照射、700 cGy胸腺照射,觀察FK506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對VCA移植物存活時間的影響。同時,對移植物皮膚進行組織病理學監(jiān)測,比較各組移植物排斥反應情況。通過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 method,FCM)檢測各組受體外周血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例的變化。方法:受體巴馬香豬隨機分為三組:A組(單純免疫抑制藥物組),B組(免疫抑制藥物聯(lián)合骨髓移植組),C組(自體異位移植對照組)。改良制備豬異體復合骨骼-肌肉-皮膚腹股溝包埋模型,受體術前均接受100 cGy全身照射、700 cGy胸腺照射,術后觀察豬的一般情況及移植物的存活情況,并繪制移植物的生存曲線。術后第3d、7d、14d、21d、1月、2月等取移植物皮膚全層行組織病理學檢查。術前7d、術后第1月、2月等及免疫排斥反應發(fā)生時,檢測外周血Treg比例變化。結果:A組移植物分別在術后第7、9、10天因排斥反應而壞死;B組移植物分別存活至術后第80、91、114天(P㩳0.05);對照組C組移植物截至目前觀察為止,仍存活良好。移植物活檢HE染色及透射電鏡觀察顯示B組皮膚結構完整,淋巴細胞浸潤較少,免疫排斥分級較A組明顯降低。結論:受體術前100 cGy全身照射、700 cGy胸腺照射,FK506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可延長移植物存活時間,降低免疫排斥反應。移植物皮膚活體組織檢查是診斷排斥反應的可靠依據(jù)。
【關鍵詞】:帶血管-骨骼-肌肉-皮膚異體復合組織移植 骨髓移植 免疫耐受 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87
【目錄】:
- 縮略語表4-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文獻回顧14-26
- 第一部分 帶血管-骨骼-肌肉-皮膚復合組織移植模型的構建26-35
- 1 材料27-28
- 2 方法28-32
- 3 結果32-33
- 4 討論33-35
- 第二部分 FK506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誘導異體帶血管-骨骼-肌肉-皮膚復合組織移植免疫耐受效果及機制初探35-52
- 1 材料36-38
- 2 方法38-43
- 3 結果43-49
- 4 討論49-52
- 小結52-54
- 參考文獻54-68
- 附錄68-69
- 個人簡歷和研究成果69-70
- 致謝70-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紅,高麗紅;骨髓移植中骨髓輸注的方法及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3年07期
2 ;骨髓移植改變了什么?[J];科技廣場;2003年08期
3 陸英;小兒骨髓移植后發(fā)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臨床和藥理的危險因素[J];國外醫(yī)學(內(nèi)科學分冊);2004年03期
4 陳錦昂;;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緩解期的骨髓移植[J];福建醫(yī)大譯叢;1979年S1期
5 陳學齊;;骨髓移植[J];科技簡報;1980年02期
6 ;骨髓移植[J];河南醫(yī)藥;1982年06期
7 陸道培;金能人;;提高骨髓移植療效的幾個問題[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88年05期
8 林雪怡;;如何提高骨髓移植的療效[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88年05期
9 Ford R;Eisenberg S;甘蘭君;盧中禾;;骨髓移植的護理措施[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1年03期
10 許瑞英;沈柏均;;人類骨髓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199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惠良;潘慈;陳靜;湯靜燕;陳同辛;王耀平;顧龍君;;骨髓移植后患兒的免疫狀態(tài)與細胞內(nèi)鈣離子濃度的關系[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郜青;拱玉華;李秋榮;周建萍;;骨髓移植病人食物中的微生物評價[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六屆臨床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7年
3 姚斌蓮;;骨髓移植患者家屬焦慮和抑郁情緒的調(diào)查和干預[A];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張力元;田野;張燁;陳列松;趙培峰;;低劑量輻射促進骨髓移植的實驗研究[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姚斌蓮;;骨髓移植患者家屬焦慮和抑郁情緒的調(diào)查和干預[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液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7年
6 張梅;齊君;劉心;王寶燕;劉陜西;郭彩麗;蔡瑞波;王懷宇;李靜;賀鵬程;;混合骨髓移植誘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馮濤;;對骨髓移植患兒實施全程陪護的管理與探討[A];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8 何焰;趙國勝;黃飛;周慶申;葉岳;;骨髓移植后血型開米拉的疑難配血[A];中國輸血1999年年會暨紀念ABO血型發(fā)現(xiàn)100周年學術交流論文專輯[C];1999年
9 賈暖;孫成春;董玉波;;骨髓移植患者術后環(huán)孢素A血藥濃度監(jiān)測結果分析[A];第二屆全國治療藥物監(jiān)測學術年會會議指南[C];2012年
10 陸鶯;;運用護理程序對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護理[A];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血液病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血液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半匹配骨髓移植成功[N];北京日報;2000年
2 廖聯(lián)明;骨髓移植風雨50年[N];健康報;2007年
3 通訊員 艾素 陳玲 本報記者 沈英甲;骨髓移植,,怎一個難字了得[N];科技日報;2001年
4 ;武漢一項研究有望大幅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N];科技日報;2003年
5 梓華;可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6 記者魏忠杰;骨髓移植細胞基因會發(fā)生變化[N];人民日報;2003年
7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張獻懷;半匹配也可骨髓移植[N];健康時報;2006年
8 國華;美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有新法[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9 徐亞靜;妙手起沉疴 仁心鑄精誠[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王丹;骨髓移植 白血病患者的希望之光[N];健康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景華;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后α-GalCer的應用加速免疫重建并未加重αGVHD[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2 詹泰嵐;兩個腫瘤相關基因功能和作用機制的探索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斌;帶血管異體復合組織聯(lián)合供體骨髓移植誘導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6年
2 王玉玨;骨髓移植修復放療損傷小鼠卵巢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許紅波;大小鼠間骨髓移植誘導特異性免疫耐受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克服[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4 裴夫瑜;造血干細胞嵌合體在異種骨髓移植中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5 周艷華;骨髓移植對放射誘導的小鼠骨髓脂肪化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1年
6 崔爽;NK細胞受體與宿主MHCⅠ類分子匹配程度對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5年
7 陳建武;構建一個新的大鼠帶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部分股骨移植[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8 張懿;骨髓細胞在小鼠實驗性腎小球腎炎中的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孫海燕;異體反應性NK細胞在小鼠單倍體骨髓移植治療肺癌中的作用初探[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雷英英;非清髓單倍體相合骨髓移植后NK細胞參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病理學研究[D];河北北方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10820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08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