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患者的手術及術后復發(fā)危險因素和隨訪的臨床研究
本文關鍵詞:克羅恩病患者的手術及術后復發(fā)危險因素和隨訪的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1.了解CD患者的手術情況,探討CD手術的危險因素。2.了解CD患者術后臨床復發(fā)情況,初步了解CD術后內鏡復發(fā)情況,同時觀察CD術后藥物治療情況,并探討CD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方法:從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在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出院診斷CD 226例住院患者中,排除診斷不確定、經(jīng)隨訪不符合CD自然病程、資料不完整及失訪病例,最終183例符合CD診斷標準。1.制定CD患者調查表,調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消化內科出院診斷CD的住院患者,詳細記錄其人口學資料,既往史,吸煙史,飲酒史,臨床資料、實驗室指標,內鏡、影像學檢查資料及治療用藥情況等。將2008年后首次入住我院消化內科時間作為臨床研究起點,將死亡、診斷不符合CD或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疾病轉歸作為臨床研究終點。通過我院門診復診、再住院、電話、信函的方式對其預后情況進行隨訪,隨訪至少12月.2.從符合CD診斷標準的患者中篩選出手術后CD患者46例作為手術組,并以同期非手術CD患者作為對照組,再將手術組分為臨床復發(fā)與非復發(fā)兩組,統(tǒng)計分析比較各組間臨床資料,應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CD患者手術及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結果1.183例CD患者手術率25.1%(46/183)。2.術前明確診斷CD僅13%(6/46),主要誤診為急性闌尾炎(62.5%)和結腸腫瘤(25.0%)。3.非手術組與手術組臨床變量行單因素分析顯示吸煙患者的手術率顯著高于非吸煙患者(x2=12.012,P=0.001);疾病行為穿透型、狹窄型、非狹窄非穿透型患者的手術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8.872,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疾病行為狹窄型(OR=5.836,95%CI=2.199~15.487,P0.001)、穿透型(OR=25.706,95%CI=7.091~93.190,P0.001)為手術的獨立危險因素。4.本組手術CD患者臨床復發(fā)率39.1%(18/46);本組65.2%(30/46)手術CD患者在術后接受了內鏡復查,內鏡復發(fā)率60%(18/30),內鏡合并臨床復發(fā)率40%(12/30),單純內鏡復發(fā)率20%(6/30);46例手術CD患者8例術后無預防用藥,87.5%(7/8)臨床復發(fā);38例術后預防用藥,28.9%(11/38)臨床復發(fā)。5.臨床復發(fā)組與非復發(fā)組臨床變量行單因素分析顯示吸煙、肛周病變、術后未預防用藥患者術后臨床復發(fā)率顯著高于非吸煙、無肛周病變、術后預防用藥患者(x2分別=5.347,7.017,9.512,P值分別=0.021,0.008,0.002)。Logistic多因素分析肛周病變(OR=23.550,95%CI=1.311~422.912,P=0.032)、術后未預防用藥(OR=58.701,95%CI=1.803~1991.000,P=0.022)為術后臨床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1 CD患者手術率高達25.1%,且診斷困難,術前誤診率高。2疾病行為中狹窄型和穿透型為CD手術的危險因素。3 CD患者39.1%術后易臨床復發(fā),肛周病變是CD術后臨床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手術后未規(guī)范用藥也是復發(fā)原因之一。
【關鍵詞】:CD手術 術后復發(fā) 危險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56.9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詞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1 前言12-14
- 2 資料與方法14-23
- 2.1 研究對象14-15
- 2.2 研究方法15
- 2.2.1 研究設計15
- 2.2.2 臨床資料收集與分析15
- 2.2.3 臨床研究終點和隨訪時間15
- 2.3 診斷標準及定義15-17
- 2.3.1 CD診斷標準15-16
- 2.3.2 CD手術16
- 2.3.3 CD術后復發(fā)16-17
- 2.4 CD分型參照蒙特利爾表型分類法17
- 2.5 統(tǒng)計學方法17
- 2.6 一般資料17-18
- 2.7 CD蒙特利爾分型與手術及術后復發(fā)關系18-20
- 2.8 臨床表現(xiàn)20
- 2.9 主要實驗室指標20-21
- 2.10 腸鏡下表現(xiàn)21
- 2.11 小腸CT造影(CTE)表現(xiàn)21
- 2.12 小腸氣鋇雙重造影表現(xiàn)21-22
- 2.13 手術情況22-23
- 2.13.1 手術原因22
- 2.13.2 手術方式22
- 2.13.3 手術病理22
- 2.13.4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22-23
- 3 結果23-31
- 3.1 隨訪與轉歸23
- 3.2 CD患者手術前診斷及誤診情況23
- 3.3 CD手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23-26
- 3.4 CD術后患者復發(fā)情況26-27
- 3.5 CD術后藥物治療與復發(fā)情況27
- 3.6 CD術后復發(fā)相關危險因素分析27-31
- 4.討論31-34
- 5.結論34-35
- 6 參考文獻35-38
- 綜述38-46
- 參考文獻43-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洪業(yè);淺談危險因素干預與場所干預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1年06期
2 李慶華,王菲,歐陽文,唐靜怡;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年06期
3 陳茜;傷害現(xiàn)狀及危險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3年03期
4 金燕琴;沈華浩;;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危險因素[J];國際呼吸雜志;2006年11期
5 張明泳;刁玉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的調查[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6 于艷輝;孫曉紅;趙偉麗;;青年卒中的常見病因及危險因素[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2期
7 李奮;;兒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及其防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年01期
8 趙晉霞;;淺析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危險因素控制的重要性[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年11期
9 李丹妍;;淺談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危險因素[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年06期
10 謝小燕,劉雪琴;難免性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及預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寶紅;蔣秋煥;;早期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與健康教育[A];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續(xù)專業(yè)護理服務暨規(guī)范化管理學術研討班論文集[C];2012年
2 趙華;;供應室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A];河南省現(xiàn)代消毒供應中心(室)建設與管理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毛麗;;淺談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與預防[A];2010年江蘇省藥學大會暨第十屆江蘇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翠蘭;胡大一;;長QT綜合征發(fā)病率及不同年齡段的致命性危險因素[A];全國心律失常的現(xiàn)代診療新進展專題會議資料匯編[C];2010年
5 李成義;林貴軍;劉宗明;;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A];第二十三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六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王貞;韓釗;范虹;張征;馮靚;葉祖森;;溫州地區(qū)中青年卒中各年齡段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A];2008年浙江省神經(jīng)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張穎;張寅坤;韓耀風;方亞;;廈門市廈港社區(qū)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8 劉學軍;何伯玲;蘇林雁;;長沙市區(qū)兒童電子游戲成癮危險因素的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王海明;;手術中壓瘡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A];2012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省護理學會分會場安徽省護理學會護理專業(yè)化發(fā)展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王笑微;;103例梗阻性黃疸病人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一卷)[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麗;老年人群跌倒危險因素和康復干預效果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2 于普林;北京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狀況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鄧明揚;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與實驗室特點分析及動靜脈血栓形成獲得性/遺傳性危險因素篩查[D];中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一郎;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后早期并發(fā)癥危險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藍燕芬;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后并發(fā)出血危險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張玉;H型高血壓與冠心病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何金虎;手足口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患兒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孫麗蕊;TIA危險因素及預后的前瞻性綜合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孫雪薇;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不良預后及其危險因素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7 許磊;靜安寺街道社區(qū)60歲及以上老人跌倒現(xiàn)況、危險因素和預防服務需求調查[D];復旦大學;2013年
8 李玉川;兒童嗜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預后危險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14年
9 馬莉雅;幾種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挖掘分析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10 買吾拉江·阿木提(Maiwulajiang-Amuti);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危險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24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02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