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及其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7 00:09
本文關鍵詞:絲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及其改性研究
【摘要】:心腦血管疾病已經(jīng)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解決人工血管臨床應用中血栓的形成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目前很多研究人員采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備人工血管,但很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直徑小于6mm的人工血管。絲素蛋白是天然的生物材料,與合成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為開發(fā)絲素蛋白在人工血管中的應用,本文對再生絲素蛋白材料及其水蛭素改性后的抗凝血性能進行了研究。 滌綸和聚四氟乙烯是制備人工血管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本文采用它們作為對照材料,采用冷凍、風干方法分別制備再生絲素蛋白(SF)光滑膜和多孔膜,并用乙醇進行了水不溶性處理,對其進行了抗凝血性研究。溶血率實驗表明再生絲素材料的溶血率低于滌綸和聚四氟乙烯材料;SEM照片和血小板粘附率結果顯示絲素膜對血小板的粘附要明顯少于對照樣品,,血小板活性測試也證明了這一結論;復鈣時間實驗顯示絲素膜的凝血時間短于聚四氟乙烯。 交聯(lián)劑的使用也是制備水不溶性再生絲素蛋白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聚乙二醇雙環(huán)氧丙烷醚(PEG-DE)是一種柔性鏈高分子,可用于交聯(lián)絲素蛋白,并有利于改善再生絲素蛋白材料的柔韌性,本文主要研究了PEG-DE交聯(lián)的再生絲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能。溶血率測試結果顯示PEG-DE交聯(lián)膜比乙醇處理SF膜的溶血率略高;SEM照片表明PEG-DE的加入,使血小板的粘附量也相對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和活性增大;復鈣時間表明,與乙醇處理的SF膜相比,PEG-DE交聯(lián)膜的復鈣時間有所增加。 為了改善再生絲素蛋白材料尤其是PEG-DE交聯(lián)的再生絲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本文研究了水蛭素對PEG-DE交聯(lián)的再生絲素蛋白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響。溶血率結果顯示水蛭素的加入對紅細胞的損傷沒有明顯影響;血小板粘附實驗表明水蛭素的加入,血小板的粘附量,與PEG-DE交聯(lián)膜和乙醇處理SF膜相比,明顯減少,并且復鈣時間顯示隨著水蛭素含量的增加,復鈣時間隨之延長。研究結果表明,水蛭素改性的PEG-DE交聯(lián)的再生絲素蛋白材料抗凝血性增加。
【關鍵詞】:家蠶絲素 抗凝血性 PEG-DE 水蛭素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318.08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8
- 1.1 材料與血液之間的凝血過程10
- 1.2 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的抗凝血性研究現(xiàn)狀10-13
- 1.2.1 醫(yī)用高分子材料概述11
- 1.2.2 生物醫(yī)用材料抗凝血性研究進展11-13
- 1.3 蠶絲蛋白的抗凝血性研究進展13-16
- 1.3.1 蠶絲蛋白的應用13-14
- 1.3.2 蠶絲蛋白的抗凝血性及其改性研究14-16
- 1.4 水蛭素及其應用16-17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與主要研究內(nèi)容17-18
- 第二章 乙醇處理絲素膜的抗凝血性研究18-29
- 2.1 實驗材料與方法18-23
- 2.1.1 實驗材料及試劑18-19
- 2.1.2 實驗儀器19-20
- 2.1.3 實驗方法20-23
- 2.2 結果與分析23-28
- 2.2.1 溶血性能分析23-24
- 2.2.2 血小板粘附性能分析24-26
- 2.2.3 MTT 分析26-27
- 2.2.4 復鈣時間分析27-28
- 2.3 本章小結28-29
- 第三章 PEG-DE 交聯(lián)絲素膜的抗凝血性研究29-40
- 3.1 實驗材料與方法29-31
- 3.1.1 實驗材料及試劑29-30
- 3.1.2 實驗儀器30
- 3.1.3 實驗方法30-31
- 3.2 結果與分析31-39
- 3.2.1 溶血性能分析31-33
- 3.2.2 血小板粘附性能分析33-37
- 3.2.3 MTT 分析37-38
- 3.2.4 復鈣時間分析38-39
- 3.3 本章小結39-40
- 第四章 水蛭素/絲素共混膜的抗凝血性研究40-52
- 4.1 實驗材料與方法40-43
- 4.1.1 實驗材料及試劑40-41
- 4.1.2 實驗儀器41-42
- 4.1.3 實驗方法42-43
- 4.2 結果與分析43-51
- 4.2.1 SF/ HIR 共混膜熒光照片43
- 4.2.2 溶血性能分析43-45
- 4.2.3 血小板粘附性能分析45-48
- 4.2.4 MTT 分析48-50
- 4.2.5 復鈣時間分析50-51
- 4.3 本章小結51-52
- 第五章 結語52-54
- 5.1 全文總結52
- 5.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52-53
- 5.3 今后要做的工作53-54
- 參考文獻54-62
- 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2-63
- 致謝63-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長坡,劉訓理;蠶絲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與利用研究近況[J];北方蠶業(yè);2002年03期
2 項昭保;霍丹群;候長軍;;全身肝素化聚醚砜抗凝血生物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7年06期
3 閔思佳,呂順霖,胡智文;多孔絲素凝膠的理化性狀和生物相容性[J];蠶業(yè)科學;2001年01期
4 葉勇;張劍韻;黃龍全;;絲素膜表面接枝肝素分子的反應條件與體外抗凝血作用[J];蠶業(yè)科學;2007年01期
5 閔思佳,陳芳芳,吳豪翔;環(huán)氧化合物與絲素蛋白化學交聯(lián)凝膠的結構[J];高等學�;瘜W學報;2005年05期
6 林思聰;蛋白質(zhì)的天然構象與高分子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高分子通報;1998年01期
7 王身國,郭可珍,李學芬;聚醚聚酯嵌段共聚物的表面性質(zhì)對血液相容性的影響[J];功能高分子學報;1989年01期
8 尹桂波,張幼珠;氯磺酸對絲素的硫酸化及其抗凝血性[J];國外絲綢;2004年02期
9 項昭保,霍丹群,候長軍;肝素化聚醚砜抗凝血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9期
10 曹靜;趙志華;李道明;;MTT法測定食管癌細胞株化療藥物敏感性[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9857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9857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