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的識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05 02:59
塑料是制備藥品包裝容器的重要材料,在藥品包裝行業(yè)應用十分廣泛。常見的藥包材產(chǎn)品如聚丙烯和聚乙烯輸液瓶、非PVC多層共擠輸液用袋、口服固體藥用聚丙烯瓶、口服固體藥用高密度聚乙烯瓶等都由塑料材料制成。為保證包裝內(nèi)藥品的質(zhì)量,制備藥品包裝容器的材料應當是新料,而經(jīng)消費者使用過的再生塑料不允許用于生產(chǎn)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原因在于再生塑料中含有許多潛在性有害物質(zhì),它們可能通過包裝遷移到藥品中,影響藥品質(zhì)量,危害公眾健康。 然而,目前國內(nèi)外尚沒有識別再生塑料的特異性分析方法。為了防止經(jīng)消費者使用過的再生塑料危害藥品的安全與質(zhì)量,本論文嘗試建立了一系列識別再生塑料的分析方法,用于鑒別藥品包裝容器中是否摻雜了再生料,防止再生塑料進入藥品包裝行業(yè)。這些分析方法主要把握新塑料和再生塑料的兩大差異點(本體材料的變化和外來污染物),以藥包材行業(yè)中常用的兩種材質(zhì):聚丙烯和聚乙烯為模型,對新塑料和再生塑料開展識別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個分析檢測系統(tǒng)。這個分析檢測系統(tǒng)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建立近紅外篩查模型,可用于開展現(xiàn)場快速篩查。被近紅外模型接受的樣品,給予放行;被近紅外模型拒絕的樣品帶回實驗室,做進一步的確...
【文章頁數(shù)】:10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節(jié) 背景介紹
第二節(jié) 識別再生塑料的檢測技術
第三節(jié) 本論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章 近紅外初篩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一節(jié) PE、PP粒料近紅外初篩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儀器與試劑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PE、PP塑料瓶近紅外初篩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儀器與試劑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二章 確證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一節(jié) 差示掃描量熱法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紅外吸收光譜法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三節(jié) X射線熒光光譜法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三章 分析方法的實際應用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四章 結(jié)論與展望
第一節(jié) 全文研究結(jié)論
第二節(jié) 課題創(chuàng)新性
第三節(jié) 課題不足之處或尚需完善之處
發(fā)表學術論文及參加學術活動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89552
【文章頁數(shù)】:10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節(jié) 背景介紹
第二節(jié) 識別再生塑料的檢測技術
第三節(jié) 本論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章 近紅外初篩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一節(jié) PE、PP粒料近紅外初篩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儀器與試劑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PE、PP塑料瓶近紅外初篩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儀器與試劑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二章 確證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一節(jié) 差示掃描量熱法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紅外吸收光譜法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三節(jié) X射線熒光光譜法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三章 分析方法的實際應用
1. 儀器與試驗樣品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第四章 結(jié)論與展望
第一節(jié) 全文研究結(jié)論
第二節(jié) 課題創(chuàng)新性
第三節(jié) 課題不足之處或尚需完善之處
發(fā)表學術論文及參加學術活動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89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9895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