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A/羥基磷灰石復合支架的制備及其用于骨修復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30 02:37
組織工程和再生醫(yī)學的發(fā)展為臨床上骨缺損的修復和治療提供了希望。作為骨組織工程技術關鍵的要素之一,骨組織工程支架制備受到了廣泛關注。將羥基磷灰石粒子與聚合物復合制備骨組織工程支架,能夠結合聚合物與羥基磷灰石粒子的優(yōu)點。但在以往的聚合物/羥基磷灰石粒子復合支架的制備中,一般都將羥基磷灰石粒子與聚合物溶液或者熔體預先混合,這就導致大部分生物活性羥基磷灰石粒子都被包埋在聚合物基體內部,在體外培養(yǎng)或者植入缺損部位早期無法與種子細胞有效接觸。因此,制備大孔表面具有羥基磷灰石粒子涂層的復合支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pickering"乳液法制備了羥基磷灰石涂覆的石蠟微球,并以此微球為致孔劑,通過熱粘結、PLGA溶液浸泡、凍干和石蠟去除等過程,將羥基磷灰石粒子成功地從微球表面轉移到PLGA/HA-S支架的大孔壁上,制得大孔表面具有納米羥基磷灰石涂層的PLGA/HA復合支架(PLGA/HA-S).作為對照,以純石蠟微球為致孔劑制備了羥基磷灰石納米粒子均勻分散在PLGA基體中的復合支架PLGA/HA-M (HA含量為2%)以及PLGA支架。支架孔徑均在450~600μm,孔隙率90~93%,PLGA/H...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骨的結構和功能
1.2 骨缺損及其治療方法
1.3 組織工程和再生醫(yī)學用于骨的再生
1.4 骨組織工程支架的改性
1.5 課題的提出
2 PLGA/羥基磷灰石表面涂層復合支架制備及成骨性能研究
2.1 實驗部分
2.2 羥基磷灰石涂覆石蠟微球的表征
2.3 PLGA/HA表面涂層復合支架(PLGA/HA-S)的表征
2.4 復合支架表面的磷灰石沉積
2.5 復合支架對前成骨細胞的相容性研究
2.6 復合支架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相容性研究
2.7 復合支架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內成骨的影響
2.8 本章小結
3 PLGA/HA-S復合支架負載BMP-2修復大鼠顱骨缺損
3.1 實驗部分
3.2 復合支架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影響
3.3 顱骨缺損植入
3.4 皮下異位植入
3.5 本章小結
4 PLGA/HA-S復合支架結合基因治療修復大鼠顱骨缺損
4.1 實驗部分
4.2 TMC/DNA復合粒子的細胞毒性
4.3 TMC/DNA復合粒子對BMSCS轉染
4.4 復合支架的表征
4.5 復合支架對大鼠顱骨缺損修復的研究
4.6 本章小結
全文總結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硅烷偶聯(lián)劑對納米羥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研究[J]. 廖建國,王學江,左奕,張利,文季秋,李玉寶. 無機材料學報. 2008(01)
本文編號:3371890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骨的結構和功能
1.2 骨缺損及其治療方法
1.3 組織工程和再生醫(yī)學用于骨的再生
1.4 骨組織工程支架的改性
1.5 課題的提出
2 PLGA/羥基磷灰石表面涂層復合支架制備及成骨性能研究
2.1 實驗部分
2.2 羥基磷灰石涂覆石蠟微球的表征
2.3 PLGA/HA表面涂層復合支架(PLGA/HA-S)的表征
2.4 復合支架表面的磷灰石沉積
2.5 復合支架對前成骨細胞的相容性研究
2.6 復合支架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相容性研究
2.7 復合支架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內成骨的影響
2.8 本章小結
3 PLGA/HA-S復合支架負載BMP-2修復大鼠顱骨缺損
3.1 實驗部分
3.2 復合支架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影響
3.3 顱骨缺損植入
3.4 皮下異位植入
3.5 本章小結
4 PLGA/HA-S復合支架結合基因治療修復大鼠顱骨缺損
4.1 實驗部分
4.2 TMC/DNA復合粒子的細胞毒性
4.3 TMC/DNA復合粒子對BMSCS轉染
4.4 復合支架的表征
4.5 復合支架對大鼠顱骨缺損修復的研究
4.6 本章小結
全文總結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硅烷偶聯(lián)劑對納米羥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研究[J]. 廖建國,王學江,左奕,張利,文季秋,李玉寶. 無機材料學報. 2008(01)
本文編號:33718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3718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