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08:21
羥基磷灰石(H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而成為骨替換植入體的首選材料如因疾病和事故導致的自然組織損傷。然而HA的高脆性和低的機械強度嚴重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因此,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將HA與具有更高機械強度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復合而形成一種具有力學性能與骨骼相匹配的生物組織工程材料。本文采用表面沉積技術構建以鈦合金為基體的生物活性高分子/磷灰石的復合涂層。根據(jù)原位轉化理論,根據(jù)原位轉化理論,分別在37℃和160℃溫度下制備了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分別標記為LEHCs和HEHCs)和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分別標記為LGHCs和HGHCs),研究了不同p H值對涂層形貌和結構的影響,通過模擬體液浸泡實驗,探討了復合涂層的生物活性并采用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h BMSCs)培養(yǎng)實驗評價復合涂層的生物相容性能。復合涂層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結構通過SEM、XRD和FTIR進行表征。結果表明37℃下制備的涂層的HA結晶度低,160℃水熱法制備的涂層的HA結晶度高。不同p H值對復合涂層的表面形貌有較大影響,但不會影響涂層的物相結構。復合涂層表面形成的磷灰石均為缺鈣磷灰石,其中一部分Ca2+被Na...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
1.2 自然骨的結構
1.3 乙基纖維素的理化性質和醫(yī)學應用
1.3.1 乙基纖維素的理化性質
1.3.2 乙基纖維素的醫(yī)學應用
1.4 明膠的理化性質和醫(yī)學應用
1.4.1 明膠的理化性質
1.4.2 明膠的的生物學能
1.4.3 明膠作為生物醫(yī)學材料的應用
1.5 羥基磷灰石的結構性質
1.6 納米銀在生物醫(yī)用材料中的應用
1.7 納米銀的制備
1.7.1 氧化還原法
1.7.2 電化學還原法
1.7.3 光化學還原法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第2章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與生物相容性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原料與試劑
2.2.2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
2.2.3 表征方法
2.2.4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生物活性
2.2.5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
2.3 結果與討論
2.3.1 LE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2.3.2 LE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2.3.3 LE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2.3.4 HE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2.3.5 HE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2.3.6 HE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2.3.7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生物相容性分析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與生物相容性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原料與試劑
3.2.2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
3.2.3 表征方法
3.2.4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生物活性
3.2.5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
3.3 結果與討論
3.3.1 LG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3.3.2 LG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3.3.3 LG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3.3.4 HG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3.3.5 HG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3.3.6 HG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3.3.7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生物相容性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抗菌性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原料與試劑
4.2.2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
4.2.3 表征方法
4.2.4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抗菌性能
4.2.5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
4.3 結果與討論
4.3.1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表面形貌和組成
4.3.2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抗菌性能分析
4.3.3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生物相容性分析
4.4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礦化:無機化學和生物醫(yī)學間的橋梁之一[J]. 王本,唐睿康. 化學進展. 2013(04)
[2]燈盞花素緩釋包衣微丸的制備工藝研究[J]. 孫敏,劉紅斌,劉波,字剛,王京昆. 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1(04)
[3]氧化苦參堿膜控緩釋包衣微丸的制備[J]. 王寶華,陳陽,伍丹,張曉茹.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9(02)
[4]人工麝香緩釋片釋放度影響因素的研究[J]. 郭波紅,程怡,董崢.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07(10)
[5]我國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的發(fā)展現(xiàn)狀[J]. 張立英. 山西化工. 2005(03)
[6]皮膚創(chuàng)面修復的研究進展[J]. 安治國,謝英林.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05(04)
[7]苦參堿緩釋包衣微丸的研制[J]. 宋磊,張亞瓊,郭圣榮,殷明. 中國藥學雜志. 2005(16)
[8]傷口止血材料研究進展[J]. 張德興,何忠杰.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05(05)
[9]乙基纖維素-殼聚糖包衣膜處方的優(yōu)化[J]. 匡長春,羅順德,何文,韓瑞玲. 廣東藥學院學報. 2004(06)
[10]生物材料進展(一)[J]. 奚廷斐. 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 2004(03)
本文編號:3253973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
1.2 自然骨的結構
1.3 乙基纖維素的理化性質和醫(yī)學應用
1.3.1 乙基纖維素的理化性質
1.3.2 乙基纖維素的醫(yī)學應用
1.4 明膠的理化性質和醫(yī)學應用
1.4.1 明膠的理化性質
1.4.2 明膠的的生物學能
1.4.3 明膠作為生物醫(yī)學材料的應用
1.5 羥基磷灰石的結構性質
1.6 納米銀在生物醫(yī)用材料中的應用
1.7 納米銀的制備
1.7.1 氧化還原法
1.7.2 電化學還原法
1.7.3 光化學還原法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第2章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與生物相容性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原料與試劑
2.2.2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
2.2.3 表征方法
2.2.4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生物活性
2.2.5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
2.3 結果與討論
2.3.1 LE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2.3.2 LE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2.3.3 LE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2.3.4 HE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2.3.5 HE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2.3.6 HE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2.3.7 乙基纖維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生物相容性分析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與生物相容性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原料與試劑
3.2.2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
3.2.3 表征方法
3.2.4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生物活性
3.2.5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
3.3 結果與討論
3.3.1 LG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3.3.2 LG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3.3.3 LG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3.3.4 HGHCs的表面形貌分析
3.3.5 HGHCs的物相結構分析
3.3.6 HGHCs的體外生物活性分析
3.3.7 明膠/磷灰石復合涂層的生物相容性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抗菌性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原料與試劑
4.2.2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
4.2.3 表征方法
4.2.4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抗菌性能
4.2.5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
4.3 結果與討論
4.3.1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表面形貌和組成
4.3.2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抗菌性能分析
4.3.3 銀/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生物相容性分析
4.4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礦化:無機化學和生物醫(yī)學間的橋梁之一[J]. 王本,唐睿康. 化學進展. 2013(04)
[2]燈盞花素緩釋包衣微丸的制備工藝研究[J]. 孫敏,劉紅斌,劉波,字剛,王京昆. 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1(04)
[3]氧化苦參堿膜控緩釋包衣微丸的制備[J]. 王寶華,陳陽,伍丹,張曉茹.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9(02)
[4]人工麝香緩釋片釋放度影響因素的研究[J]. 郭波紅,程怡,董崢.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07(10)
[5]我國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的發(fā)展現(xiàn)狀[J]. 張立英. 山西化工. 2005(03)
[6]皮膚創(chuàng)面修復的研究進展[J]. 安治國,謝英林.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05(04)
[7]苦參堿緩釋包衣微丸的研制[J]. 宋磊,張亞瓊,郭圣榮,殷明. 中國藥學雜志. 2005(16)
[8]傷口止血材料研究進展[J]. 張德興,何忠杰.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05(05)
[9]乙基纖維素-殼聚糖包衣膜處方的優(yōu)化[J]. 匡長春,羅順德,何文,韓瑞玲. 廣東藥學院學報. 2004(06)
[10]生物材料進展(一)[J]. 奚廷斐. 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 2004(03)
本文編號:32539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25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