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補總黃酮/聚乳酸-羥基乙酸微囊的制備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05:50
背景:微囊是目前靶向治療給藥體系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大小為數(shù)微米到數(shù)百微米,可用于口服、注射、動脈給藥及局部靶器官治療等多種治療途徑。目的:制備骨碎補總黃酮/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并對微囊制備條件進行優(yōu)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劑揮發(fā)法制備骨碎補總黃酮/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單因素分析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質(zhì)量濃度(60,100,140,180 g/L)、攪拌速度(50,1 000,2 000,4 000 r/min)、初乳乳化時間(2,4,6,8 min)及水油比(1∶5、1∶10、1∶15、1∶20)對微囊大體形態(tài)、粒徑分布寬度與微囊中總黃酮包封率的影響,篩選出微囊粒徑較小、分散均勻、包封率較高的骨碎補總黃酮/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結(jié)果與結(jié)論:確定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140 g/L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溶液,勻漿機2 000 r/min攪拌速度,初乳乳化時間6 min,水油比為1∶15。優(yōu)化工藝下所制備的微囊分布均勻,平均粒徑為(789.8±712.3)nm,粒徑分布寬度較窄,基本小于5μm;掃描電鏡下觀察所見微囊呈圓形,邊緣較規(guī)則;微囊平均包封率為47.72%。
【文章來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19(5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設(shè)計
1.2時間及地點
1.3 材料
1.4 方法
聚乙烯醇溶液的配制
骨碎補總黃酮溶液的配制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溶液的配制
微囊的制備
單因素考察各因素對微球形態(tài)的影響:
單因素考察各因素對徽囊包封率的影響
1.5主要觀察指標
2 結(jié)果Results
2.1各因素對微囊形態(tài)及包封率的影響
2.1.1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質(zhì)量濃度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1.2 初乳時勻漿機攪拌速度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1.3 初乳乳化時間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1.4 水油比值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2骨碎補總黃酮/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優(yōu)化實驗
2.3 微囊優(yōu)化組形態(tài)顯微鏡、掃描電鏡觀察與透射電鏡觀察
光學顯微鏡
掃描電鏡
透射電鏡
2.4優(yōu)化工藝組微囊粒粒徑和粒度分布
3 討論Discussi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骨碎補總黃酮對膠原誘導性關(guān)節(jié)炎大鼠關(guān)節(jié)骨破壞影響的實驗研究[J]. 高華利,肖漣波,張子峰,歐陽桂林,黃新星,李寧麗,胡軍林,黃志明,黃正,解駿. 中國骨傷. 2013(09)
[2]骨碎補總黃酮對顱骨缺損修復大鼠血清堿性磷酸酶、鈣、磷的影響[J]. 金合,李晉玉,俞興,徐林. 中國骨傷. 2012(09)
[3]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備微球的工藝研究[J]. 張海龍,邵愛平,楊俊杰,楊曉蕾.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12(02)
[4]聚乳酸/磷酸鈣復合微球的制備[J]. 吳景梅,周麗. 塑料. 2010(05)
[5]低頻超聲誘導改進的PLGA微囊藥物釋放的體外研究[J]. 辛鵬程,王煒,周秦武,吳勇杰,王玨,卞正中.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9(07)
[6]氧氟沙星PLGA微囊的制備、表征和影響包封率的因素[J]. 石海軍,魏坤,南開輝,陳浩,李玉莉,呂帆.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2009(02)
[7]骨碎補的研究概況[J]. 常德有,董福慧. 吉林中醫(yī)藥. 2006(06)
[8]溶劑揮發(fā)法制備萃取劑微膠囊[J]. 楊偉偉,駱廣生,伍方昱,龔行楚. 高分子學報. 2005(02)
[9]微膠囊技術(shù)及其最新研究進展[J]. 蘇峻峰,任麗,王立新. 材料導報. 2003(S1)
[10]微膠囊及其應(yīng)用簡介[J]. 李自成,王浩紅. 化學教學. 2003(12)
本文編號:3134741
【文章來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19(5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設(shè)計
1.2時間及地點
1.3 材料
1.4 方法
聚乙烯醇溶液的配制
骨碎補總黃酮溶液的配制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溶液的配制
微囊的制備
單因素考察各因素對微球形態(tài)的影響:
單因素考察各因素對徽囊包封率的影響
1.5主要觀察指標
2 結(jié)果Results
2.1各因素對微囊形態(tài)及包封率的影響
2.1.1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質(zhì)量濃度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1.2 初乳時勻漿機攪拌速度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1.3 初乳乳化時間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1.4 水油比值
對微囊形態(tài)的影響
對微囊包封率的影響
2.2骨碎補總黃酮/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優(yōu)化實驗
2.3 微囊優(yōu)化組形態(tài)顯微鏡、掃描電鏡觀察與透射電鏡觀察
光學顯微鏡
掃描電鏡
透射電鏡
2.4優(yōu)化工藝組微囊粒粒徑和粒度分布
3 討論Discussi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骨碎補總黃酮對膠原誘導性關(guān)節(jié)炎大鼠關(guān)節(jié)骨破壞影響的實驗研究[J]. 高華利,肖漣波,張子峰,歐陽桂林,黃新星,李寧麗,胡軍林,黃志明,黃正,解駿. 中國骨傷. 2013(09)
[2]骨碎補總黃酮對顱骨缺損修復大鼠血清堿性磷酸酶、鈣、磷的影響[J]. 金合,李晉玉,俞興,徐林. 中國骨傷. 2012(09)
[3]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備微球的工藝研究[J]. 張海龍,邵愛平,楊俊杰,楊曉蕾.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12(02)
[4]聚乳酸/磷酸鈣復合微球的制備[J]. 吳景梅,周麗. 塑料. 2010(05)
[5]低頻超聲誘導改進的PLGA微囊藥物釋放的體外研究[J]. 辛鵬程,王煒,周秦武,吳勇杰,王玨,卞正中.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9(07)
[6]氧氟沙星PLGA微囊的制備、表征和影響包封率的因素[J]. 石海軍,魏坤,南開輝,陳浩,李玉莉,呂帆.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2009(02)
[7]骨碎補的研究概況[J]. 常德有,董福慧. 吉林中醫(yī)藥. 2006(06)
[8]溶劑揮發(fā)法制備萃取劑微膠囊[J]. 楊偉偉,駱廣生,伍方昱,龔行楚. 高分子學報. 2005(02)
[9]微膠囊技術(shù)及其最新研究進展[J]. 蘇峻峰,任麗,王立新. 材料導報. 2003(S1)
[10]微膠囊及其應(yīng)用簡介[J]. 李自成,王浩紅. 化學教學. 2003(12)
本文編號:3134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1347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