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融合技術的哲學審思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12:23
腦機融合是以腦機接口為基礎技術,包括腦-機、機-腦、腦-腦等不同信息傳輸方式的技術統(tǒng)稱。在理想狀態(tài)下的腦機融合系統(tǒng)中,大腦與電腦等外部設備彼此互相適應、協(xié)同工作,大腦與大腦之間傳遞信息互通有無,實現(xiàn)生物腦的感知認知能力與機器的高速計算、處理能力的完美結合。雖然該技術目前還停留在探索性試驗階段,但蘊含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現(xiàn)實空間。在該技術的潛在圖景還未完全實現(xiàn)之前,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哲學審視:腦機融合融合了人-機-物,卻有可能造成彼此類屬關系的混亂,從而對人-機-物的本體論結構進行重構,同時引發(fā)價值體系的重塑和隱私的編碼化、可視化,促使人類步入"超人類主義"與"后人類主義"時代。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腦到機融合
機到腦融合
借助腦機接口的多種技術實體支撐,腦機融合能夠形成一個更為廣泛的混合智能系統(tǒng)(如圖4):該系統(tǒng)包含生物端和機器端,生物端分為記憶與意圖層、決策層、感知與行為層,機器端分為目標和知識庫層、任務規(guī)劃層以及感知與執(zhí)行層。生物端或機器端內部可形成同構交互,彼此間亦可形成異構交互[7]645-647。在生物端,可通過對其記憶和意圖施加干預或影響,最大限度地調動生物智能,使之主動完成任務。機器端通過對生物行為和神經信號的“閱讀”、感知及對外部環(huán)境的判斷,在任務規(guī)劃層運用機器學習等方法與生物端進行協(xié)調配合,生物端為了避免懲戒或者得到獎賞、獲取得利益也會主動與機器端協(xié)同合作。在感知和執(zhí)行能力方面,生物端和機器端各有優(yōu)劣,而通過腦機融合構建起來的混合智能系統(tǒng)則可以綜合彼此的優(yōu)勢,彌補對方的劣勢,形成優(yōu)勢互補。綜上所述,腦機融合技術綜合了腦-機、機-腦、腦-腦等三種融合技術。在未來的腦機系統(tǒng)中,不同生物體之間即可實現(xiàn)更加迅捷、深入的信息交互,生物端與機器端亦需互相適應、相互學習、協(xié)同合作,從而將生物端的敏銳感知、有效執(zhí)行的能力與機器端的高速計算、巨量存儲、快速處理的能力有機結合,實現(xiàn)人-機-物的共生系統(tǒng)[8-9]。二腦機接口的現(xiàn)實應用及其問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機接口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分析[J]. 寧曉路,曹永福,張穎,郭興. 醫(yī)學與哲學(A). 2018(09)
[2]腦機接口的倫理問題及對策[J]. 李佩瑄,薛貴. 科技導報. 2018(12)
[3]人工智能時代的價值審度與倫理調適[J]. 段偉文.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7(06)
[4]腦機接口技術研究綜述[J]. 堯俊瑜,鄔長杰. 現(xiàn)代計算機(專業(yè)版). 2017(27)
[5]腦機接口:打開神經控制的黑箱[J]. 王偉. 中國經濟報告. 2017(09)
[6]大數據時代信息隱私面臨的倫理挑戰(zhàn)[J]. 張軼瑤,田海平.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7(06)
[7]腦科學的新手段新技術:信息+系統(tǒng)+智能視角[J]. 吳朝暉,潘綱. 科學通報. 2015(10)
[8]腦機融合系統(tǒng)綜述[J]. 吳朝暉,俞一鵬,潘綱,王躍明. 生命科學. 2014(06)
[9]行動者網絡理論視閾下的物聯(lián)網技術[J]. 張學義,倪偉杰.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1(06)
博士論文
[1]腦機融合的混合智能系統(tǒng):原型及行為學驗證研究[D]. 俞一鵬.浙江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16495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腦到機融合
機到腦融合
借助腦機接口的多種技術實體支撐,腦機融合能夠形成一個更為廣泛的混合智能系統(tǒng)(如圖4):該系統(tǒng)包含生物端和機器端,生物端分為記憶與意圖層、決策層、感知與行為層,機器端分為目標和知識庫層、任務規(guī)劃層以及感知與執(zhí)行層。生物端或機器端內部可形成同構交互,彼此間亦可形成異構交互[7]645-647。在生物端,可通過對其記憶和意圖施加干預或影響,最大限度地調動生物智能,使之主動完成任務。機器端通過對生物行為和神經信號的“閱讀”、感知及對外部環(huán)境的判斷,在任務規(guī)劃層運用機器學習等方法與生物端進行協(xié)調配合,生物端為了避免懲戒或者得到獎賞、獲取得利益也會主動與機器端協(xié)同合作。在感知和執(zhí)行能力方面,生物端和機器端各有優(yōu)劣,而通過腦機融合構建起來的混合智能系統(tǒng)則可以綜合彼此的優(yōu)勢,彌補對方的劣勢,形成優(yōu)勢互補。綜上所述,腦機融合技術綜合了腦-機、機-腦、腦-腦等三種融合技術。在未來的腦機系統(tǒng)中,不同生物體之間即可實現(xiàn)更加迅捷、深入的信息交互,生物端與機器端亦需互相適應、相互學習、協(xié)同合作,從而將生物端的敏銳感知、有效執(zhí)行的能力與機器端的高速計算、巨量存儲、快速處理的能力有機結合,實現(xiàn)人-機-物的共生系統(tǒng)[8-9]。二腦機接口的現(xiàn)實應用及其問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機接口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分析[J]. 寧曉路,曹永福,張穎,郭興. 醫(yī)學與哲學(A). 2018(09)
[2]腦機接口的倫理問題及對策[J]. 李佩瑄,薛貴. 科技導報. 2018(12)
[3]人工智能時代的價值審度與倫理調適[J]. 段偉文.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7(06)
[4]腦機接口技術研究綜述[J]. 堯俊瑜,鄔長杰. 現(xiàn)代計算機(專業(yè)版). 2017(27)
[5]腦機接口:打開神經控制的黑箱[J]. 王偉. 中國經濟報告. 2017(09)
[6]大數據時代信息隱私面臨的倫理挑戰(zhàn)[J]. 張軼瑤,田海平.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7(06)
[7]腦科學的新手段新技術:信息+系統(tǒng)+智能視角[J]. 吳朝暉,潘綱. 科學通報. 2015(10)
[8]腦機融合系統(tǒng)綜述[J]. 吳朝暉,俞一鵬,潘綱,王躍明. 生命科學. 2014(06)
[9]行動者網絡理論視閾下的物聯(lián)網技術[J]. 張學義,倪偉杰.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1(06)
博士論文
[1]腦機融合的混合智能系統(tǒng):原型及行為學驗證研究[D]. 俞一鵬.浙江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16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01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