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事件相關電位的準鎖時非鎖相腦部活動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3 11:28
【摘要】:從時頻結果中提取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分析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目前這種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ERP時頻分析時,往往是通過Morlet小波變換獲得,在進行時頻分析之前需要考慮中心頻率f_0和帶寬?來定義一個母波,這個兩個參數直接影響時頻結果的時頻分辨率,但其影響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廣泛討論;(2)采集的單試次ERP數據中往往是鎖時鎖相電位、準鎖時非鎖相電位、自發(fā)腦電和噪聲混合在一起,雖然之前有研究者利用非負CP(Canonical Polyadic)分解算法從鎖時鎖相(evoked)腦活動中分離出鎖時鎖相電位,但尚未用其從全腦活動(induced plus evoked)分離準鎖時非鎖相電位成分,進而用其解釋與實驗設計相關的大腦加工機制特點。本論文中,首先采用CWT和fastwavelet這兩種基于Morlet小波變換的算法和不同組的中心頻率和帶寬對同一被試的ERP數據(本論文使用的數據是基于Go-Nogo兩因素實驗設計:情緒?任務)進行時頻分析,其次用非負CP算法對時頻結果構建的三階張量進行分解,進而選擇一種適合這個ERP數據進行時頻分析的最優(yōu)算法和參數。最后,利用前一步選擇好的算法和參數對所有ERP數據進行時頻分析,得到時頻結果構建的四階張量,再利用非負CP算法對其分解,分離準鎖時非鎖相電位成分和鎖時鎖相電位成分,著重探討兩者在時域、頻域、空間域和統(tǒng)計分析上的差異。分析結果表明:分別從evoked和induced plus evoked腦活動中分離出來的鎖時鎖相電位在時域波形圖、頻域頻譜圖、空間域的腦地形分布圖、不同條件的均值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差別不大;從induced plus evoked腦活動中分離出來的鎖時鎖相電位成分與準鎖時非鎖相電位成分相比,后者的時域感興趣成分的潛伏期比前者的滯后,統(tǒng)計分析上兩者在情緒間和任務間主效應均顯著,但只有后者情緒與任務間交互作用顯著,即后者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比較適合用來解釋與實驗設計有關的大腦加工機制過程。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318;TP301.6
本文編號:2727258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318;TP30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鄒紅星,周小波,李衍達;時頻分析:回溯與前瞻[J];電子學報;2000年09期
本文編號:2727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272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