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孔徑絲素蛋白材料體內降解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1-04 11:16
【摘要】:目的 本實驗旨在通過觀察不同孔徑絲素蛋白支架在SD大鼠體內不同時間點的降解情況,初步了解不同孔徑絲素蛋白材料在體內降解過程中的形態(tài)學特點,研究絲素蛋白材料的結構對其體內降解的影響,為深入研究絲素蛋白材料體內降解的可控性奠定實驗基礎。 材料與方法 1.制備三種絲素蛋白膜,平均孔徑分別為20±1.5μm(SF-1).100士8μm(SF-2).200±15μm(SF-3),平均孔隙率分別為86.8±0.2%(SF-1).92.4±0.1%(SF-2).96.6±0.1%(SF-3),掃描電鏡觀察其表面結構。 2.選用體重相當的SD大鼠,全麻下在其脊柱兩側共作3個長約1cm的小切口,潛行分離,每只SD大鼠形成3個皮下囊狀腔隙,隨機分別植入SF-1、SF-2、SF-3。 3.術后選取2,6,12,18,24及30周六個觀測時間點,隨機取材,分別進行大體觀察、組織病理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 結果 1.大體標本觀察可見,SD大鼠術區(qū)均無感染、壞死,傷口愈合好。整個實驗過程中,SF-1與周圍組織輕度粘連,易于分離,材料體積及外形無明顯變化;SF-2術后第6周開始發(fā)現(xiàn)材料變薄,部分降解,從12周到30周材料與周圍皮下組織粘連緊密,30周降解約40%;SF-3術后第2周出現(xiàn)降解,12周降解約50%,24周時基本找不到單純材料存在,30周已完全降解。 2.組織病理切片HE染色: SF-1:術后2周,材料表面可見巨噬細胞及較多中性粒細胞浸潤,術后6周開始炎性細胞明顯減少,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絲素蛋白支架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內部未見組織長入。 SF-2:術后2周,材料表面發(fā)現(xiàn)有成纖維細胞浸潤生長,周圍組織呈增生性改變.可見炎性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為主,偶可見新生血管形成。隨著時間延長,炎性細胞減少,成纖維細胞增多,同時可見血管、組織細胞進一步長入材料。 SF-3:術后2周與SF-2在2周時表現(xiàn)基本相同,但材料表面組織細胞浸潤較深:術后6周,材料內部部分區(qū)域嗜伊紅染色消失,支架結構有崩解現(xiàn)象,炎性細胞明顯減少,可見較多血管及成纖維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組織細胞逐漸深入材料內部生長;術后12周,可見較多成熟血管及成纖維細胞,材料邊緣部分區(qū)域支架結構崩解現(xiàn)象較前明顯,出現(xiàn)較大孔徑,但內部變化不大,組織細胞進一步長入材料,但組織增生現(xiàn)象仍較明顯;術后18周與12周所見基本相同,組織細胞進一步長入材料;術后24周,材料支架結構完全崩解,見不到正常材料結構,組織細胞與剩余材料混合存在,無明細界限。 3. Masson三色染色:SF-1周圍組織纖維化,整個觀察周期內未見膠原纖維長入材料內部;SF-2在18周時可見較多膠原纖維深入材料內部,30周時可見整個殘余材料被膠原纖維包繞;SF-3在2周時可見邊緣結構模糊,周圍被膠原纖維包繞,6周時可見大量膠原纖維組織深入內部生長,血管豐富,24周時可見大量膠原纖維將殘余絲素蛋白支架分區(qū)包繞。 4.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SF-1在18周時可見表面出現(xiàn)孔徑塌陷,但直到30周,未觀察到材料斷面結構有新的變化;SF-2在2周時材料孔內出現(xiàn)組織細胞,12周時孔徑變大,部分孔徑塌陷,較多組織細胞長入,24周時整個斷面結構塌陷;SF-3在2周時表面可見片狀材料碎屑及孔徑塌陷,局部孔徑增大,斷面結構未見明顯變化,12周表面孔徑完全塌陷,可見較多組織細胞長入,24周時已找不到正常材料結構。 結論 1.不同孔徑、孔隙率的絲素蛋白支架體內降解速率不同。 2.三種絲素蛋白支架體內降解速率SF-3SF-2SF-1。 3.植入早期絲素蛋白支架主要被炎性細胞及成纖維細胞浸潤,晚期主要為成纖維細胞,并可見膠原纖維包繞、長入材料。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318.08
本文編號:2400215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318.0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黃訓亭;邵正中;陳新;;天然蠶絲與絲素蛋白多孔膜的生物降解性研究[J];化學學報;2007年22期
2 焦微;趙霞;陸艷;汪洋;文建川;Sr正中;;Gro許旺細胞在不同孔徑絲素蛋白支架上的生長(英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25期
3 魏欣,勞杰,顧玉東;Bridging peripheral nerve defect with chitosan-collagen film[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2003年03期
4 陸艷;遲放魯;趙霞;邵正中;曹正兵;;絲素導管修復面神經缺損的實驗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年08期
5 寧麗,薛淼,黃海寧,孫皎,李亦文,顧國珍,錢云芳,孟愛英,李昌本,趙壽元;皮膚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系列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0年01期
6 黃建坤,李敏;絲蛋白纖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4年02期
,本文編號:2400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240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