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膨脹支架幾何參數(shù)對服役影響的有限元分析
本文選題:鎳鈦合金 + 血管支架 ; 參考:《功能材料》2016年04期
【摘要】:自膨脹式血管支架的成功服役主要受制作材料和支架幾何參數(shù)的影響。大波段Z型支架由于其實驗室制作工藝簡單、便于測試、有好的臨床適用性,廣泛用于實驗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中。本文主要運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自膨式Z型支架幾何參數(shù)對其力學服役的影響。通過參數(shù)化模擬對照,發(fā)現(xiàn)增加頂端圓弧半徑、增加支撐體長度、增加圓周V型個數(shù)均會減小支架徑向抗力。但是支架超出血管的尺寸對徑向抗力影響不大。對支架脈動受載及易疲勞區(qū)位置進行分析表明,支架在服役時,舒張壓和收縮壓下平均應變和交變應變分布不一致,最先發(fā)生疲勞的位置是支架頂端圓弧內(nèi)側,受力狀態(tài)是壓縮。
[Abstract]:The successful service of self-expansion sten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material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stent. Because of its simple fabrication technology, convenient testing and good clinical applicability, the large band Z stent is widely used in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this pape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n the mechanical service of self-expanding Z-bracket. Through parameterized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he radius of the tip arc, 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the support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he V shape of the circumference can decrease the radial resistance of the support. However, the size of the stent beyond the vascular size has little effect on radial resistance. The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of pulsating load and easy fatigue zone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mean strain and alternating strain under diastolic pressure and systolic pressure is not consistent when the support is in service, and the first fatigue position is the inner side of the arc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The stress state is compression.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7104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DUT13JB06)
【分類號】:R318.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萬衛(wèi)兵,朱莉莉,施鵬飛;顯微圖像中形態(tài)參數(shù)的測定分析[J];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1年04期
2 王賢剛;葉青;郭志平;張朝宗;;兩種典型三維CT系統(tǒng)及應用[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09年04期
3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坤達;楊立軍;佟明羲;趙飛;王辰;劉路佳;段潤澤;;撞擊孔幾何參數(shù)對凝膠霧化特性的影響[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張建華;吳開華;;光電檢測技術在輪對輪緣幾何參數(shù)測量中的應用[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高曉婧;崔建英;;連桿幾何參數(shù)測量方法綜述[A];第六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2)[C];2008年
4 張志峰;蘇玉玲;高瞻;蘇展;任玉芬;張曉冬;;基于小波分析輪對幾何參數(shù)在線光電檢測技術的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0年
5 裴文偉;郭憲民;王善云;;幾何參數(shù)對兩相流引射器及系統(tǒng)性能影響的研究[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姬琪;;非線性擴散濾波在CCD像元幾何參數(shù)測量中的應用[A];第十三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曲興華;邾繼貴;楊學友;葉聲華;;微小幾何參數(shù)的光學衍射測量技術[A];全國光學、光電和電子類專業(yè)教學經(jīng)驗交流、研討會專集[C];2002年
8 孫敏;印建平;;冷分子可控制表面靜電導引的理論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嚴敬;;無過載葉輪幾何參數(shù)的計算[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10 張琨;楊勇;沈勝強;;噴嘴幾何參數(shù)對水噴射泵流場的影響[A];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九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立莉;公路幾何參數(shù)快速自動檢測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朱麗芳;線陣雙目測量電力接觸導線幾何參數(shù)的實驗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3 李琴;高溫彈體幾何參數(shù)測量系統(tǒng)研究[D];中北大學;2007年
4 王寧;高溫構件幾何參數(shù)測量方法及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5 胡振華;基于機器視覺的光纖幾何參數(shù)檢驗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高曉婧;連桿幾何參數(shù)綜合測量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7 黃德啟;基于IMU的公路幾何參數(shù)快速自動檢測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8 郭海濤;接觸網(wǎng)幾何參數(shù)測量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9 張少華;基于圖像處理的接觸網(wǎng)幾何參數(shù)檢測方法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10 王善巍;基于機器視覺的氣門幾何參數(shù)測量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827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208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