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樞模式發(fā)生器的膝上假肢測試系統(tǒng)
本文關鍵詞:基于中樞模式發(fā)生器的膝上假肢測試系統(tǒng) 出處:《中國科技論文》2016年2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智能結構與系統(tǒng) 膝上假肢 中樞模式發(fā)生器 Rayleigh振蕩器 測試系統(tǒng) 生物誘導
【摘要】:利用Rayleigh振蕩器建立了膝上假肢的髖關節(jié)上下位移量、轉角和膝關節(jié)轉角等變量間的數(shù)學關系模型及其構成的中樞模式發(fā)生器,分析了該中樞模式發(fā)生器中各振蕩器控制參數(shù)的解算方程。提出并設計了1種由基于中樞模式發(fā)生器的系統(tǒng)控制器和大腿運動模擬裝置組成的膝上假肢測試系統(tǒng)。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tǒng)能產(chǎn)生模擬人體髖關節(jié)上下運動、轉動的運動曲線和膝關節(jié)轉動的運動曲線,可在5s內達到穩(wěn)定的期望振蕩;具有抗擾動特性,受到擾動時能在15s內恢復穩(wěn)定振蕩;能夠在線調節(jié)幅值和頻率等控制參數(shù)。
[Abstract]:A knee prosthetic hip displacement using the Rayleigh oscillator,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mathematical model of knee joint angle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variables and the composition, analyzes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 of each oscillator 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The proposed and designed 1 consists of a system controller and thigh movement the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based on Simulation device of the knee prosthesis test system.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simulate the human hip joint movement up and down, the motion curve rotating motion curve and rotation of the knee joint,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stable oscillation in 5S; with anti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disturbance can restore stability oscillation in 15s; online adjustment of 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the control parameters.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光電技術及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基金】: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3019112002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CDJZR12120005)
【分類號】:R318.17
【正文快照】: 膝上假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膝上截肢患者恢復腿部運動功能,增強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因此膝上假肢的相關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社會意義[1]。由于具有力學特性可調的優(yōu)點,能夠為患者爬坡和上臺階提供助伸力,半主動型膝上假肢[2-5]和主動型膝上假肢已經(jīng)成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尚昆;丁皓;陳齊歐;沈力行;;假肢步態(tài)實驗平臺設計[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磊;楊鵬;劉作軍;耿艷利;;BP神經(jīng)網(wǎng)絡大腿截肢者運動模式識別[J];計算機仿真;2014年05期
2 吳志彬;蔣宛凌;舒彬;;步態(tài)分析在下肢假肢裝配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廣劍;華亮;;基于虛擬儀器的生物抗體自動包被機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制[J];中國儀器儀表;2009年02期
2 李君;;基于虛擬儀器動態(tài)信號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J];機電產(chǎn)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08年01期
3 吳文;;“異常步態(tài)分析”交互式課件的制作[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05期
4 ;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年12期
5 許理;趙英俊;;基于單片機的增量式光電編碼器接口的設計[J];機械與電子;2006年12期
6 余聯(lián)慶;吳昌林;馬世平;;基于時序分析的四足機器人對稱步態(tài)變換[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9期
7 張靚 ,黃海于 ,張翠芳;基于Lab Windows/CVI多線程數(shù)據(jù)采集的研究與設計[J];中國儀器儀表;2005年08期
8 方艷輝,龍科慧,劉煥雨,萬秋華;增量式編碼器數(shù)字量相加技術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9 潘明東;光電編碼器輸出脈沖的幾種計數(shù)方法[J];電子工程師;2004年08期
10 林康紅;基于LabVIEW的遠程虛似儀器多線程技術[J];自動化儀表;200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秉憲;;耦合非線性振蕩器神經(jīng)模式發(fā)生器模型[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1987年06期
2 Le Zhao;;人造中樞模式發(fā)生器依賴于外界刺激的復合節(jié)奏行為(英文)[J];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2014年01期
3 ;[J];;年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董瑋;基于中樞模式發(fā)生器原理的步態(tài)控制及其運動認知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82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138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