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于皮膚印戒細胞淋巴瘤1例
本文關鍵詞:原發(fā)于皮膚印戒細胞淋巴瘤1例
【摘要】:正患者男性,59歲,因腦出血后一側肢體活動不便17年,加重1周入院。體檢發(fā)現背部偏左側可見一3.5 cm×3.2cm大小隆起型腫物(圖1),表面灰紅、灰褐色,局部稍有波動感,有壓痛。血象檢查未見異常,頭顱及胸腹部CT檢查均未發(fā)現明顯異常,雙側腋窩、腹股溝未觸及腫大淋巴結。臨床在局麻下取部分腫物行病理檢查。病理檢查眼觀:灰白色不整形組織一塊,0.7 cm×0.5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病理科;
【關鍵詞】: 皮膚腫瘤 淋巴瘤 印戒細胞 病例報道
【分類號】:R739.5
【正文快照】: 患者男性,59歲,因腦出血后一側肢體活動不便17年,加重1周入院。體檢發(fā)現背部偏左側可見一3.5 cm×3.2cm大小隆起型腫物(圖1),表面灰紅、灰褐色,局部稍有波動感,有壓痛。血象檢查未見異常,頭顱及胸腹部CT檢查均未發(fā)現明顯異常,雙側腋窩、腹股溝未觸及腫大淋巴結。臨床在局麻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湘玲;淋巴瘤3例誤診分析[J];河北醫(yī)藥;2000年11期
2 朱傳升;淋巴瘤的誤診概況與治療進展[J];臨床誤診誤治;2000年03期
3 王小欽,林果為,姬美蓉;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誤診為淋巴瘤一例[J];上海醫(yī)學;2001年10期
4 胡學信,段尚林;印戒細胞淋巴瘤一例[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1年01期
5 張新華,周天紅,朱凌;中線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醫(yī)學文選;2001年03期
6 楊建良,石遠凱;幾種特殊類型淋巴瘤的治療[J];中華內科雜志;2002年06期
7 岑堅,楊平地,黃有章,向丹;脾邊緣區(qū)B細胞淋巴瘤伴絨毛狀淋巴細胞一例[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2年08期
8 勇威本,鄭文,衛(wèi)燕,張運濤,朱軍;中、高度惡性T和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比較[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2年08期
9 劉宇,王貴鋒,牛素芳;淋巴瘤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分析[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2年05期
10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結外邊緣區(qū)B細胞淋巴瘤[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勇;;大B細胞淋巴瘤的新類型、新亞型[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沈一平;;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診治的若干問題[A];2009年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血液病學術年會、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液病學術年會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新進展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3 陳定寶;沈丹華;;灰區(qū)淋巴瘤[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4 周敏;歐陽建;陳兵;;肝脾γδT細胞淋巴瘤1例及文獻復習[A];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血液病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血液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朱雄曾;;組合性淋巴瘤和灰區(qū)淋巴瘤[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朱雄增;;組合性淋巴瘤和灰區(qū)淋巴瘤[A];第十次全國淋巴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金潔;;惰性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謝炳壽;黃瑛;;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臨床特點分析[A];首屆浙贛兩省腫瘤研究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錢申賢;;特色部位淋巴瘤的治療[A];2013年國家級“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診治新進展”學習班暨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3年
10 石遠凱;秦燕;;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特點及治療[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yī)院 齊軍元邋邱錄貴;淋巴瘤——免疫細胞之“疫”[N];健康報;2007年
2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 洪小南;淋巴瘤并非只長在淋巴結[N];健康時報;2008年
3 沈悌 謝海燕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血液科;注意防范淋巴瘤的襲擊[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天舒;淋巴瘤:復雜的“單駝峰”發(fā)病曲線[N];健康報;2009年
5 主任醫(yī)師 佟傟;預防淋巴瘤細節(jié)很重要[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王璐;重視淋巴瘤早期信號[N];保健時報;2009年
7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歐陽取長;從羅京去逝再談淋巴瘤[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于娟;專家教您了解淋巴瘤[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9 劉晨;采用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部分淋巴瘤可以治愈[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10 記者 黎昌政;淋巴瘤發(fā)病增加并呈低齡化,如何預防[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穎;~(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董長青;原發(fā)口腔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曹利紅;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探討[D];浙江大學;2015年
4 李延莉;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發(fā)生發(fā)展中作用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孔鈺;~(18)F-FDG PET/CT顯像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預后評價中的臨床應用價值[D];山東大學;2016年
6 戴魯筠;兩例肺粘膜相關性淋巴瘤的病例報道及文獻回顧[D];浙江大學;2014年
7 黃文亭;大B細胞淋巴瘤基因異常改變的臨床意義[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8 于燕霞;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和生物學特征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趙丹青;NF-kB通路核心分子在外周T細胞淋巴瘤及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預后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10 黃梅;淋巴瘤血管內皮細胞特異性表面標記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連靜;淋巴瘤中RASSF5A基因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狀態(tài)與mRNA表達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曲曉娜;Bcl-2、C-myc蛋白在復發(fā)DLBCL中的表達及其對預后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陳江濤;81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預后因素及臨床特征的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4 袁和培;不同年齡段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汪雅芳;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18例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6 費菊萍;福達拉濱治療惰性淋巴瘤臨床病例分析[D];浙江大學;2007年
7 農慶偉;104例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臨床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馬瑞;腫瘤壞死因子-α與淋巴瘤關系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江山;原發(fā)性皮膚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殊類型)—病例報告與文獻復習[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劉申婷;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462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946220.html